分享

脏躁(中医)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圆柔松沉 2022-01-04
疾病名称(英文) hysteria(TCM) 拚音 ZANGZAO(ZHONGYI) 别名 西医: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抑郁症、癔病性激情发作等。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神情抑郁,烦躁不宁,悲伤欲哭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脏躁指因情志不舒,郁火内扰,或天癸将绝之时,阴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紊乱,心神不宁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女性为多见。平素性格多内向,常易受他人引导。常在绝经期缓慢起病,或见于中、青年。病情常与外界环境和情志因素相关。
2.有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喜怒无常,易激惹,忧郁、紧张、焦虑、多疑,感情脆弱,悲伤欲哭,时作欠伸,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神情症状。
3:可伴有乍寒乍热,阵发性面部潮红,汗多;手颤肢麻,失眠多梦,头痛眩晕,胸闷心悸,食欲不振,月经紊乱,便秘等症。
4.神志清楚,智能无障碍,具有自知自控能力。
5.血压可波动,可收缩压偏高。心电图、脑电图检查一般正常。血和尿中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可明显升高。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神劳:以失眠、健忘、神疲等为主症,多见于青、中年。
2.卑惵:以情绪低落,胆怯、孤僻、自卑、恐惧为主要表现,而非烦躁、情绪不稳定。
3.癫病、癫狂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神识不清,表情淡漠,哭笑无常,常喃喃自语,或沉默寡言,或出现狂躁妄动等。
4.百合病:常继发于热病、脑部病变等之后,以神志恍惚,衣食住行均觉不适,莫可名状等为常见表现。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烦躁不宁,易悲伤欲哭,胸胁满闷,吐痰,经期紊乱,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解郁化痰。顺气导痰汤加减。
2.气郁化火证:精神抑郁,烦躁心悸,胸胁胀满,口苦口于,经期紊乱,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解郁泻火。丹栀逍遥散胆草、炒枣仁
3.心肝阴虚证:精神抑郁,时悲欲哭,情绪不稳定,胸胁隐痛,五心烦热,或有低热,舌红,苔黄,脉弦细。滋补肝阴、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味。
4.阴虚火旺证:心烦失眠,烦躁易怒,颧红,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降火。黄连阿胶汤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意疗法:可用语言开导、暗示、以情胜情等疗法,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说明更年期系统正常生理变化,应正确对待等。
2,饮食宜清淡、甘润之品。
3.体针疗法:取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合谷、足三里等穴,平补平泻法,每次取3~4次,交替进行。
4.单方验方:
(1)更年康,3片/次,3次/日。
(2)妇宁康,3片/次,3次/日。
(3)脑乐静,30m1/次,3欢/日。
5.西医西药:可用镇静、调整植物神经等药对症处理,和采用炔雌醇等作激素替代疗法。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脏躁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