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话 医论

 朽木生 2022-01-04

医话、医学史、医论这个体系,我是觉得你到了功底比较扎实的时候,是要开始看看医论,太早看,容易被误导,太晚看错过很多不同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你看到医学史或者医论,都是儒家经学体系延伸下来,有的偏向黄帝内经,有的偏向时方,而纯粹伤寒观点来解读的很少,毕竟大环境在哪儿。

偏向儒家医经的,大多是融合儒家的易经体系,而这个易经体系也以宋儒的为主导,那我们看到大部分医论的主体是强调脏腑,对于伤寒论的观点,也是以易经和黄帝内经融合来解读伤寒经方,这就是我说的,如果你过早的看,容易被误导。还有文人写的医学史,或者医话,有些时候是为了青史留名。

清朝莫枚士的《研经言》,吕思勉的《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中的《医籍知津》, 谢观的《中国医学源流论》,(至于这两本书渊源八卦应该是史学家的事情,)这是儒家经学和岐黄医学的融合,里面有很多真知灼见,适合经方家,也是适合时方家。

浅田宗伯的《先哲医话》, 书中整理的日本各个名家之言, 很难得的是一本书中竟然有数家之言。清朝医话高峰期, 《冷炉医话》,《友渔斋医话》、《蠢子医》,都是作者谈论各种医学理念,点评各种医学书籍,比较各种用药用方知识,这些对扩充视野很有帮助。后世裘沛然的《壶中笔墨》,也是不可错过的一本书大融合医话。

对于经方家而言,可以直接涉猎的医论比较少,热门的是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比较冷门的是范行准的《中国医学史略》。民国时期几位比较冷门,但是可以去看一下,比如坚持伤寒经方的《陆渊雷医学论文集》、《谢仲墨医学论文集》,《范行准医学论文集》;有伤寒倾向,坚持兼容并包的《张锡纯医学论文集》、《秦伯未医学论文集》。

(注意)在这儿,比较建议学习伤寒的注意几个人物,他们没有写过医论,可是在他们书籍的第一章,或者总序中,都有很多精到的见解。比如:

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的论述唐容川、王清任、徐灵胎、陈修园都有真知灼见。

陆九芝在他的书中,或者说《世补斋医书全集》中,对于黄元御等都有深刻的点评和指正。

陈伯坛在《读过伤寒论》中对喻嘉言、黄元御陈修园都做出过点评。

4同样报业出身的冉雪峰,在《冉注伤寒论》中,最擅长就是点评历代注家。

5 而这之中最出彩的,应该是杨绍伊在《伊尹汤液经》中的《考次汤液经序》,这个序,作为纯粹伤寒经方学习者不可以错过,后来胡希恕的路子大抵就是这个序的实践。

通过周岩、范行准、陈伯坛、杨绍伊、谢仲墨等,我们知道永远是内行人看内行人最稳准狠,真的是打蛇打七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