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神!央视黏土动画《十二生肖迎冬奥》太可爱,背后的文化这样讲给孩子听

 跟我学小古文 2022-01-04

小古文君说

东京奥运会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还在眼前,一个多月后,北京冬奥会又要开始啦!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这不,央视出品的《十二生肖迎冬奥》原创黏土动画一上线就受到众多网友热捧,也让小古文君眼前一亮!

点击视频,和孩子一起观看超萌动画

短短2分多钟,十二生肖福娃相互合作,为我们呈现了酷炫的打冰球运动,还展示了花样滑冰、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障碍追逐等技巧。陪孩子看一看,倒是很好的冬奥运动科普。

同时,视频把国乐、十二生肖和校运动会入场音乐《运动员进行曲》结合在一起,不仅让人看来亲切,还藏着大量的“文化密码”!下面的知识,趁这个机会讲给孩子,一定能激发他对于传统文化和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01-

古人也有“冬季运动会”?

纵观21世纪以来的近四届冬奥会,能够跻身冬奥奖牌榜前列的,一般都是欧美发达国家,这是不是因为中国人缺乏传统,不擅长冰雪游戏呢?

并非如此!

滑雪、溜冰、坐冰槎,拉雪橇,打冰球……这些冰上活动,古人称为“冰嬉”。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宋代就有皇帝在宫中看冰嬉的记录了,到了清代,冰上运动还被皇帝钦定为“国俗”呢!

冰嬉能够进入宫廷、受到皇帝的赏识,可见一定很有趣,运动员们的技巧也一定很高超。你一定想不到,那时候,滑冰、足球和摔跤可是京城部队的军事训练项目。每年冬天,皇帝都要通过观看军队滑冰,来检阅他们的训练成果。

收藏于故宫的《冰嬉图》

每年冬至以后,选手们就要开始集训。腊八前后,在西苑太液池上(即今北京南海、中海和北海)就要正式举行宏大热烈的冰嬉活动了。届时,会有一千四百多名选手参与表演

当时的运动项目包括掣旗滑冰、射箭、花式滑冰、冰上乐器演奏等等。运动员们不仅仅需要完成规定的动作,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并且照顾到前后左右的队形,和现在的冰上项目比,其难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非常值得一提的节目叫“抢毬”,我们可以称之为“冰上橄榄球”。选手们分红、黄两队,御前侍卫将一皮球高高踢起,红、黄两队群起纷争,手脚并用,看得观众们也兴高采烈。

但是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冰上树立起三座彩扎的旌门。八旗健儿们沿着划好的弯道顺序出场,曲折盘旋,在旌门之间穿梭滑行,各施绝技,有边滑边舞叉弄棍的,有双人叠罗汉的,有拈弓搭箭射门上彩球的……没错,很像现在冬奥会上的“花样滑冰”。

现代的冰嬉表演

不仅在皇宫内苑,民间老百姓也玩冰嬉。康熙年间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写道:

捷足行看健步纷,

寒流趁冻雪花春。

铁鞋踏破奔驰甚,

悔作银河冰上人。

注曰:“足看铁底鞋,一步恒数丈,行冰上,兼有能格斗跳舞者,都门入冬,城河最多。

你看,虽然天寒地冻,但古人并没有一味宅在家里。雪花纷扬,人们穿上冰鞋,在冰河上往来飞驰,动作敏捷,连天上的神仙都羡慕不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哪怕在最寒冷的季节,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强身健体,坚信春天一定会来临。

-02-

十二生肖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次选用十二生肖的创意确实让人拍案叫绝。

可以这么说,自有中国概念起,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便有十二生肖属相伴。那吉祥、美好的寓意,渗透进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剪纸年画,到生肖玩具,从生肖邮票,到本命年的红腰带,早已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符号。

十二生肖文化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寅为虎、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丑为牛这五支与五兽的对应相配,而完整的记载是在西汉王充的《论衡》里:

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犬;亥为豕。

其实,这段话还揭示了十二生肖真正的由来——并不是因为它们参加了玉皇大帝办的跑步比赛,而是古人需要用它们来标记时间

原来,我们的祖先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

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中、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相配,天干经过6个循环,地支经过5个循环,正好是60年,为一“甲子”。

比如,我们其实还处于辛丑牛年,待过了春节,就跨入壬寅虎年了。有时候,你也会听到人们称60岁老人为“花甲之年”,意思就是他已经度过了一甲子。

天干地支组合表

这地支又是怎么和生肖联系起来的呢?我们来读一篇小古文《日时》就能完全理解:

日  时

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扫码可购书

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现在一天一夜是24个小时。古人则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现在的一小时是过去时辰的一半,所以叫“小时”。

古人用地支给十二个时辰命名,并且觉得,每个时辰都要由一个动物来标记,于是就把12个名称和12生肖结合了起来。这结合的依据,就是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子时·鼠

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丑时·牛

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寅时·虎

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卯时·兔

清晨5点至7点,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天刚亮,兔子出窝吃青草,故称“卯兔”。

辰时·龙

早晨7点至9点,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巳时·蛇

上午9点至11时,临近中午的时候。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午时·马

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未时·羊

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申时·猴

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酉时·鸡

下午5点至7点,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戌时·狗

傍晚7点至9点,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亥时·猪

夜间9点至11点,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所以也称“人定”。

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这下你明白了吧?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所以,读懂了中国的十二生肖,也就读懂了中国的十二时辰。

不过,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没有猫呢?

传说中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这都是后人强加的。

十二生肖里的动物,每一个都能找到相应的象形文字,但偏偏猫却没有,这说明,猫在文字创造之前,和人们的关系并不亲密,或者说被人们观察到的很少。

据记载,中国真正意义上被驯化的家猫,最早是汉代通西域后传来的。那时候,十二生肖已经形成,猫自然就不能位列“仙班”了。

点个【在看】,为可爱的十二生肖和即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加油!


拓展阅读

1.小古文的八个年度热词:一份特别的古诗文期末复习攻略,请查收!

2.朱文君:从小古文到文化观,给孩子最好的母语教育
3.六年了,他已考上北大!首届小古文大赛获奖者亲述:学文言,我从来没怕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