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岁女孩离家出走,找到后父母的举措堪称教科书: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

 青榄家长地带 2022-01-04

点击关注“青榄家长地带”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置为星标”




1.
赢得青春期的孩子
就是和TA站在一边


如果孩子离家出走后找回来,见到孩子的第一面你会怎么做?

是生气责骂?还是心疼孩子?

12月13日下午,胡先生的女儿放学后未回家,夫妻俩着急得不行,赶紧报警。

担心孩子会遭遇不测,当地公安、蓝天救援队、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小区业主都参与寻找。

终于,14日傍晚,在小区一处楼道内发现孩子的衣服、书包,15日凌晨,女孩被找到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大家也都悬着一颗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父母会怎么骂孩子?

但是胡先生夫妻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大事,孩子回来了就好,然后说“孩子在外面一天两夜也没有睡好觉,想让孩子先补觉”。

难道是因为他们溺爱孩子吗?并不是。

孩子回家后,母亲邓女士分析了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老师讲了孩子几句,也当着孩子的面打电话给家长,我家孩子自尊心比较强,觉得对家长交不了差,就不敢回家。”

“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考虑得也不成熟,就想着逃避。”


然后还说了后续的教育方法:


“等她平复心情之后再沟通这次的事情。”

“我们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不让她带手机去学校,也是为了她好。希望孩子能明白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的事情,关键要学会怎么去面对。”


父亲也表示:不会责备孩子,以后会多和女儿沟通,了解她的内心。

看完了整个事件,这对父母的做法可谓是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最佳范本。

理解和关心孩子,在众人的面前和孩子站在一边,给予他尊重,最后才是教育孩子。

在父母爱和理解的前提下,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会顺畅得多。

就如《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的: 


孩子十岁左右开始,父母赢得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

2.
毁掉青春期的孩子
就是和TA硬碰硬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

《今日说法》节目里曾经报道过一个很惨烈的家庭案件。

黑龙江一名16岁的陈欣然把母亲绑椅子上8天虐待致死。

这个案件震惊了全网。



究竟为何16岁的女孩能对母亲下此毒手,深究到底,离不开青春期的叛逆,也离不开父母的错误应对方式。


2015年,陈欣然步入青春期。

她变得叛逆,把一头长发剪去,留了个男孩子头;结识学校外面的朋友,夜不归家;学习越来越不上心,成绩慢慢下降......

父母感到担心,于是他们跟踪女儿,警告女儿的朋友,还去告诉那些孩子的父母。

陈欣然感到难受,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幸好,陈欣然被父母找到了,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但是陈欣然父母还是觉得孩子需要管教,偷偷找了一所改造问题孩子的学院,让学校的三名教官将陈欣然强制带走。

刚上车,一名教官就不停扇陈欣然巴掌,她嘴角出血,脑袋也蒙了。



她说,在学校还受到了很多非人的折磨。

不仅是军事化的管理,从早上5点半起床,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体力性的活动,强制不让人多思考。

长时间站着蹲着,不停地跑步,坐俯卧撑,不许动,还会被揍。

对于学院的一切,陈欣然感受到的只有痛苦。

她也更加仇恨父母。



3个月后,陈欣然找机会从学校逃跑了,父母这次找到她后马上道歉,也答应不再送她回去。

但是回家几天后,父母又开始了之前的管教方式,监控她的一切.......

须不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就是很逆反。你越唠叨,孩子越叛逆;你越是强制不让他做,他越是不听。

陈欣然这次与父母发生剧烈争吵,甚至分开了居住。

过了几天,母亲去看陈欣然,更被她捆绑囚禁起来,按照改造学校的方式对待母亲,捆绑、刺伤、报复.......不给食物和水。

八天的僵持不下后,母亲李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而在后面的调查中,陈欣然的话让人感到心疼。

“我没有想到过后果这么严重。”

“我想要的就是他们(父母)尊重我一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副主任曹廷珲说:


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希望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如果父母粗暴强制或者漠不关心,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但同时,他们内心渴求得到关爱与理解,如果父母将个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就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叛逆情绪。

陈欣然就是,在青春期和父母强势态度的猛烈撞击下,做出了过激行为,导致了一个悲惨的后果。

3.
平稳度过青春期
先了解三个青春期心理学特征


作家麦家说过:

陪伴青春期孩子,就像陪伴一头老虎。

为何青春期的孩子如此叛逆,动不动就发脾气,离家出走,甚至伤己伤人?

除了受多巴胺影响,情绪和行为容易冲动外,青春期孩子还会有这三个心理特征增。懂了这些,父母才能正在和孩子站在一边,用尊重和理解,赢得孩子。

  • 青少年更容易犯“中二病”,喜欢标新立异


“中二病”最早用来比喻初中二年级的青春期孩子过于自以为是等奇怪言行的俗语,就如同心理学里的“初二现象”。

即到了初二年级,孩子容易自以为是,喜欢和大人顶嘴,还喜欢用标新立异的行为来表示自己与众不同。

比如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尝试剪短发、染发,甚至纹身,以为这才是酷。

作为父母,如果孩子的怪诞行为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就顺其自然,忍过了青春期,孩子就会变得“正常”。

  • 青少年更容易成瘾


青春期的孩子更爱尝试新鲜的体验,因为会产生“多巴胺”刺激大脑,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行为孩子容易不断循环直至上瘾。

就如游戏。

据一组假期游戏统计调查显示:'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这两款手机游戏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学生群体。

  • 青少年会形成“超理性”思维


它指的是青少年的思维非常刻板而实际,看不到大局。

超理性思维与冲动性不同,冲动性的行为很多是没有多加思考的,而“超理性思维”是会进行思考或反思,但是会低估消极结果的重要性,放大积极结果的重要性。

就如陈欣然一样,她以为不给食物母亲吃她就会没有力气,反抗父母就会被父母尊重,让父母认识到他们的过错;但是忽视了偏激的手段会导致母亲死亡。

因此千万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他们的行为即使不是一时冲动,也是不够理性的。

4.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
而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


曾经有人说,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闭嘴。

其实如果不知道怎么做,不做比做错更好。如果一定要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引导,建议父母温和一点,用对方法,孩子也会变得温和。

  • 理解孩子,解决问题先后退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如果父母不尝试理解孩子内心的挣扎,直接责骂,亲子关系很容易在“硬碰硬”的过程中僵化。

近些年很多青春期孩子自杀的悲剧,有人说是孩子的心理太脆弱,须不知,如果父母先后退一步,孩子也不会向前。

在班级走廊的被母亲责骂扇耳光的孩子跳楼了,但是离家出走被找到后父亲脱下大衣给穿上的那个孩子回家了。
这就是进一步和退一步的差别。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不妨先退一步。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 尊重孩子,多商量少命令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想要自由,渴望独立,如果父母还是像幼年那样命令式,很容易发生悲剧。

邓超青春期的时候就一直在和父母对抗、拧巴,但是父亲一直在接住他,“你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吧。”

面临高考这么重大的事情的时候,邓超觉得读书有什么用,父亲深知读书有用,但是没有强迫他。

而是一步一步哄着,商量着,说“你试试”。最后引导邓超考上了中戏。

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青春期也会软着陆,迎刃而解。

  • 关注孩子,了解TA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绪


孩子的行为不是没有原因的,一定有诱发的动机和情绪。青春期的孩子更是。

《放学后》节目里,曾经有一个父母眼里很叛逆的女孩。

母亲陪伴她做作业,她十分的不爽。

父母想要关心她,和她谈谈心,询问饭后开家庭会议好不好,她一声回绝: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金钱!

和父母的处处相处中,女孩都透露着不耐烦。

但是节目组深究到底发现,父母从未给过孩子足够的私人空间和自由。

母亲随意频繁地进出孩子的房间,时刻看着孩子干什么,就连开会,也是指责孩子。

就如父母效能的创始人戈登曾说的: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实他们深爱着父母,他们叛逆的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
看见孩子的需求,了解他的感受,接受他们的情绪,才是青春期父母正确做法。


作家刘娜曾经给青春期的家长分享这样的一段话:
谢谢你,愿意当我的孩子。
 
我相信你,就如相信我自己。
 
我尊重你,因为你可以做好自己。
 
我选择和你站在一边,因为你的问题是我们共同的问题。

青春期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在父母的爱和信任,尊重和理解下,这条路会变得平坦一些。

这条路也始终会走到终点,迈向更加幸福的下一站。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100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让育儿变得更轻松;研发并提供各学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作者:青榄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