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前,在河南洛阳城外的杨家村,住着这么两户人家,一家姓刘,一家姓李。 这两家都是外来户,买了落魄的杨姓的宅子。 杨家因为家有败儿,家产败光后只剩下这么一座老宅,也被好赌的儿子贱卖了,尽管是贱卖,可是仍然不是寻常百姓家能买的起的。 这不,刘老爹和李家合伙买下这座老宅。从中间砌了一堵墙。 东院住刘家,刘老爹有三个儿子,刘老爹心想着,这宅子虽然只有一半,日后三个儿子成家也足够用的,就算暂时拉饥荒,可是自己还不老,日后孩子们长大了,都能赚钱了,好日子指日可期。 他开始规划他们的小院子,靠着墙根,种了一排竹子。 刘老爹也学着文人,附庸风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还把孩子们送去私塾读书。 02 西院住着李寡妇,带着儿子李仁。李寡妇在大户人家做过下人,后来因为手脚不干净,被主家辞退了。 她贼着呢,当初杨家的变卖主屋,她不仅仅看上了这建筑。 毕竟这么大的宅子,宅里的木制家具和壁上的挂画,还有插鸡毛掸子的花瓶,那虽然是寻常物件,多年以后都是古董,很值钱的呀。 所以,李寡妇一住进宅子,这些剩下瓶瓶罐罐还有家具挂画,都小心收着,小心使用。 她在大户人家做过仆人,略微懂一点,但是她并没把这事告诉给儿子李仁。 李寡妇和刘老汉不同,家院子只种花种菜,她内心有数,守着这个富宅,靠着自己的色相,吃喝是不愁的。 年年如此。李仁从小不爱读书,李寡妇也没法,李仁不但不读书,每日里还和村里的小混混们染上了吃喝嫖赌的恶习。 这可让李寡妇始料不及,不管不行,管深了,李仁就反过来指着她鼻子骂她不守妇道。 总算有一天,李寡妇指使李仁,春天了,把园子里的地翻翻,好种些菜吃。 这李仁,本不是个干活的料,拿着镐,深一下浅一下乱刨。他想尽快干完,好去后街赌两把。 谁知,一镐下去,竟然刨到块石头,把镐震飞了。 奇怪,这黑土地咋会有石头呢?于是,他继续试探,好像有人故意埋在地下的! 他听过,以前不少人家都有挖出过古代的器物啥的,那可值钱了! 李仁激动坏了,他接着挖呀挖,在石头下面发现一个大坛子! 真的有宝! 李仁继续挖,却发现那个大坛子就在两家墙下。 这可为难了,李仁自然想独吞这些宝贝,就连自己亲妈也不想告诉。 平素里,亲妈还是控制他大手大脚的。 但是,瞒不住了,李仁遇到了难题,这坛子就在墙底下,他只好把这事告诉了他妈。 李寡妇自视精明,这些年她给大户人家做佣人,没少偷偷摸摸,那些顺手牵羊的珠宝首饰换了银子,自己坐享其成。 她得知儿子挖了宝贝,那自然是高兴,可是却在墙根地下压着呢。 她自然也想独吞,第一不能让隔壁刘家知道,第二更不能让外人知道。 李仁想了个主意,不如把坛子凿个洞,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银子拿出来。 可李寡妇随着儿子一看,那坛子也是值钱的文物!舍不得。 思来想去,商量出一个办法,在靠近坛子的旁边深挖,然后再用撬棍一点点把坛子翘过来。翘一点,在空隙填些土,支撑上面的墙。 白天挖,晚上翘,对外宣称挖地窖。 03 西院这边的动静丝毫没影响东院平静的生活。 刘老汉看着儿子成长,内心充满希望。 虽然孩子们和李仁的年龄相仿,但是刘老汉不允许孩子们和李仁掺合。忙时下田种地,闲时在家读书。 可大儿子刘金看父母太操劳,就自告奋勇,随着别人去南阳经商,说是不挣大钱不回来。 刘老汉告诉儿子,在外第一不要贪财,第二要防人。 二儿子刘木看大哥走了,父亲田地里的活太重,就跟父亲继续种田。 只有小儿子刘水功课好,继续读书,打算来年进京考取功名。 刘老汉自觉把家的航向把握得稳稳的,可老婆多有微词。 “唉,这靠种田啥时候能翻身?听说这墙上的画,桌上的瓶都值钱呢,要不咱也拿去换钱吧!?” 刘老汉却瞪着妻子:“一件都不能动,也不行跟孩子们说!听见没?” “我不是心疼你和孩子呀?倔!” “你懂啥!妇人之见。” 04 这天夜里,忽然传来“轰隆”一声,把睡梦中的刘老汉惊醒。 他披上衣服出门一看,和西院之间的墙竟然倒塌了! 随即听见李寡妇的哭声,这时候刘木和刘水也跑出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寡妇顾不得许多,赶紧让刘老汉带着儿子们帮忙救人。 “这好端端,大半夜不睡觉,在墙根底下干嘛?” “刘大哥,你先别问了!都是我的错呀!” 刘老汉带着两个儿子快速清理塌下来的砖头。 把李仁救出来时,李仁已经没了呼吸,头上血肉模糊。 李寡妇抱着儿子,嚎啕大哭,悔恨不已。 毕竟是邻居住着,刘老汉帮忙料理后事。 李寡妇还惦记着那个坛子: “刘大哥,这坛子,是我们发现的,墙都倒了,你就把它挖出来,咱们两家对半分了吧!” “糊涂!这东西都要了你儿子一条命了,你还惦记它?”这时候,刘老汉再也不压制自己的愤怒,怒斥道。 “可那是值钱的宝贝呀!” “那也是要命的宝贝!” 05 因为刘老汉帮忙处理了儿子的后事, 儿子的死又是那么不光彩,于是李寡妇只能听刘老汉的主意。 就说最近下雨,地基松了,李仁刚好起夜,被倒塌的墙砸住了。 刘老汉告诉儿子们,谁也不许走漏消息, 白天带着儿子们把墙砌好,依旧过寻常的日子,权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老伴曾经怂恿过他,何不挖出来那宝贝,两家平分也行呀? 刘老汉却说,你咋知道那一定是宝贝,不是祸害? 又过了一年,小儿子金榜题名,大儿子从南阳经商赚了钱。 李寡妇呢,住在那宅子,总能在夜里看见儿子回来在刨地,还说死得冤,都怪她贪心。干脆,李寡妇把自己家的宅子卖给了刘老汉。自己卷着那些字画古董搬家了。 刘老汉拥有了完整的大庭院,就准备翻修一下,唯独埋坛子的地方,上面修了一座假山,假山旁边还种竹子,一侧开辟出一个小小的荷花池。 至于宝贝的事,他不让儿子去探究,也不许他们讨论。 家人们问他,他反问道:你们觉得自 己现在拥有了宝贝没有? 后来有人说,刘家发家了,都是这老宅风水好,还有人说,老宅下面还埋着宝贝。 刘老汉笑而不答,不承认,也不否认。反正这里自己被他打理得象个书香门第。 有道是,贪财人反被财害,行端者自有财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