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成功从未开创所谓的“东宁王朝”

 xianfengdui111 2022-01-04

来源:福建日报

1661年,郑成功率军东渡,开始了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宝岛台湾的战斗。他的壮举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仅此一事,郑成功足以名垂千古。

明年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了,可喜的是“郑成功”恰在今年被评为福建文化标识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最近几年却有一小部分人或有心或无心地称郑成功是台湾“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这不仅不尊重客观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还抹黑了这位民族英雄。

“东宁王朝”的蛊惑性

古语有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因此,笔者对“台湾有东宁王朝,郑成功是开创者”之类说法不以为然,也觉得很少有人会被其误导。直到一次,因为工作需要,在网上查阅书籍时发现,清代夏琳《闽海纪要》一书有个很可疑的版本,其书名后加“东宁王国明郑兴亡始末”副标题。

查《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一书,对《闽海纪要》如此介绍道:“书名。一名《海纪辑要》。清初夏琳撰。三卷。记郑成功兴复始末,纲目体,按年月编载。起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建国福州,迄于永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塽降清,对郑氏三世之事,巨细毕载,为研究郑成功事迹重要资料。”

此外,找了几篇专业人士探讨《闽海纪要》一书的相关论文和著作,最终可以很确定该书本来就没有“东宁王国明郑兴亡始末”这样一个副标题。

那么何以冒出一个“东宁王国”呢?笔者在专业搜索系统中输入“东宁”二字查询相关文章和书籍,谁料竟然发现在大陆出版的一些书籍和刊物中,提及台湾的明郑时期也采纳“东宁王国”或“东宁王朝”的说法,其他还有“郑成功开启东宁王朝时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东宁王朝”“郑经自立东宁王国”“郑克塽归顺大清,东宁王朝结束”等违背历史事实的提法,可见“郑成功是东宁王朝开国君主”的荒谬言论,不仅对不明真相的人们具有较大迷惑性,甚至个别专业研究者也受其蛊惑。因此,笔者决定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写一短文,以正视听。

郑氏不曾“称王称帝”

1661年5月,当第二批复台大军抵达台湾时,郑成功就正式将刚刚收复的赤崁地方改为东都明京,意为“明朝东方首都”,这也是宣告台湾依然属于明朝。

当时由于路途遥远、清军阻隔,郑成功对南明永历皇帝只能遥奉,他把赤崁改为“东都”、在台湾设立“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二县,乃是为了表明自己欢迎永历帝移跸台湾之意。对此,郑成功在其著名的《复台》一诗中也自剖心迹:“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可惜收复台湾的几个月后,郑成功就逝世了。过了不久,永历帝也被吴三桂所害。消息传到闽台地区后,郑氏继续使用永历年号。郑经(郑成功之子)在解决内部动荡后,继续管理台湾,改“东都”为“东宁”。因为永历帝驾崩后,“东都”失去了原先具有欢迎永历帝移跸台湾的政治意涵,如果不加改变,郑氏就有“僭越”嫌疑了。

关于郑氏在台设置“东都”继而改设“东宁”的背后深意,多位研究者已经作出了详细解读。故所谓的“东宁王朝”或“东宁王国”,乃是极个别别有居心者的虚构,始作俑者一时难考,所见文本中最早出现这些荒谬观点的是台湾地区中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对此,台海两岸的一些有识之士多年前就对其给予了揭露和批评。

南明地方政权延续

明清易代之际,郑氏在东南一隅坚持抗清,这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之际的一种“内斗”,理应属于“中国内政”范畴。郑成功及其后继者虽然拥有较大权力,但始终奉明正朔。

郑成功治理台湾时,甚至从未使用永历帝册封的“延平王”称号,只用“招讨大将军”名义发号施令。在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其孙郑克塽相继管理台湾,二者都是使用“招讨大将军世子”之名义。在《闽海纪略》《海上见闻录》和《闽海纪要》(又称《海纪辑要》)、《先王实录》(亦称《从征实录》)、《台湾外记》(或称《台湾外志》)等众多保存郑氏史料的文献中,提到郑氏和台湾经常使用的是“台湾”“东都”“东都明京”“东宁”“承天府”等词汇,但从未提到什么“东宁王朝”或“东宁王国”。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明郑集团在台湾时期的性质依旧只是南明的地方政权。对此,当时经常活动于东亚海上的荷兰人也知之甚详。1662年8月,不甘心台湾被郑成功收复的荷兰人组建了一支远征舰队,打着“支援大清国”的旗号来到闽江口,声称前来协助清朝“征剿郑逆”。

警惕“去中国化”倾向

中华民族有希圣希贤的优良传统,对于历史人物,特别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更该抱有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同情之理解”,既不能以“后见之明”苛求古人,更不能罔顾历史事实。

郑成功收复台湾,乃是维护国家领土的正义之举。少数别有用心者歪曲历史真相,故意宣扬不存在的“东宁王国”或“东宁王朝”等概念,甚至提出郑成功“开创东宁王朝”的无稽之谈。这些混淆视听的提法一经传播,将会产生3个极其不好的影响:

其一,污蔑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出于“私心”;

其二,抹黑郑成功民族英雄的形象;

其三,带有把台湾地区“去中国化”的错误倾向。

由于郑成功去世后有“开台圣王”的美称,使得这些荒谬说法对非专业人士具有较大误导性,因此更该引起必要警惕,免得无意中成为极个别居心叵测者传播不当言论的拥趸。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