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行者」地名探源

 有温暖的文字 2022-01-04

从传说开始——

家乡行者」地名探源

文│雨亮

其实,地名如人名一样,同样具有浓厚的史实价值和文化传承。

对于家乡行者地名的由来,曾写过粗浅的文字,如今读来,感性的内容颇多,并加入了主观意想。理想化和诗意化困缚了我的思维,以致无法深入对其作出理性判断。

云卷知风涌,缘起终缘落,虽身居城北一隅,家乡行者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村一院,一砖一瓦,时时刻刻触动我日渐衰弱的神经,让我挂念,让我伤怀。

在有限的史料传说中,我象一只弱小的娄蚁,孤灯残影,夜不能寐。对家园的无限眷恋指引我进一步窥探家乡地名的根源,从中寻觅最信服、最契合史实痕迹的渊源出处。而我也只能将我看到的,听到的,与家乡行者有关的内容层层梳理、剥离,希翼找寻真正属于家乡地名的根基源脉。

“行者”一词在字典给出的意思为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方丈的侍者,或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亦泛指修行佛道之人即僧人。清乾隆《临潼县志》称村名行者桥。

临潼县南高北低,依次呈阶梯式坡状地形。南面骊山苍翠绿染,北面渭河涌流绵延。行者居县城以北,村庄紧临渭河古道,临河绕村而过。现在临河之上还有一座古桥名行者桥,黑砖青石,古朴依然,建造年代已未可知。行者桥是贯通附近三个村的交通要道,为行斜路上的唯一桥梁,也是连接行者、西泉、斜口之重要路段。

行者下辖20多个村庄,“三行”村有行南、行北、行东三村,古称东堡子、南堡子、北堡子。古村历史悠久,依临水而居,傍沟壑之利,古时建有雄伟厚实的城墙和城门。

从搜罗到的有关行者地名的传说中,大约有三个版本,尽管我不愿相信行者地名与清心寡欲的得道僧人有关,但事实似乎确是如此,也与驻地的行者桥相联紧密。

一为此地原有庙宇一座,有僧人寄居于此。然庙宇与周边百姓居住的集镇相隔一条河,即临河,僧人们出行很是不便,于是四处化缘,倾其财力在临河之上修桥,名曰“行者桥”,后此地得名行者。此传说直入主题,简洁质朴,僧人善举感动乡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二为此村古代有刘姓孝子,寡母与一和尚相好,常涉河往来,村中无聊人便对孝子恶语相向。孝子愤怒之下倾全部家产在村北河上建起一座桥梁,题名行者桥。并于桥头两侧书写对联:“行母孝名传千古,架桥梁利济四方”。后孝子成名,官至昆明道台。此传说不足为凭,且有诸多有悖传统道德伦理之嫌,只能当作茶余饭后之谈资,一笑了之。

第三个传说的版本却最为曲折,也最是动人。我猜想,这恐为民间艺人不断演驿、加工而成的一段美丽佳话。且来听听。

相传在临潼二河下游有“杏车村”的村落,村中有貌若天仙、待字闺中的杏花姑娘。一位英俊少年途经此地,二人一见钟情,琴瑟合鸣,洞房花烛。几年之后,三个儿子相继降生。又几年,得道高僧“玄奘”法师云游此地,与公子一见如故,谈天说地,谈道论法。经过深思熟虑和痛苦的决择,丈夫毅然抛妻舍子,拜玄奘为师,师傅赐名“行者”,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杏花姑娘为纪念远行的丈夫,以其法号“行者”为名,把家门前相逢相恋的小桥,由“杏车桥”更名为“行者桥”,为使儿子记住父亲,给三个儿子取名行南,行北,行东。他们的父亲向遥远的西天而去,意为三个儿子从南北东三个方向,把远去的父亲寻觅归家。

 如今这些美丽的传说已随历史的云烟渐渐消散,只留下行者这片古村落依然如故,老桥古木、远村旧院在寂寞地诉说着前尘旧事。

行者桥周围贯通四方,村庄街巷纵横,乡人居住密集,人间烟火浓郁,说明此地为重要交通要道。而僧人又称“行者”,架桥修路,造福一方,百姓感恩戴德,遂将此地命名“行者村”。累似的传说均源于“行者”字面的含义。

从地理位置联想,行者古称“杏车”,现在我的乡亲还有如此称呼。古时此地原有杏林一片,初春季节,杏花绽放,花开如瀑,妖娆多姿,若至杏果成熟,更是香飘十里,远近闻名。而此地又是官家必行大道,人来人往,车马不绝,人声鼎沸,久而久之,村庄得名“杏车村”,后转音为行者村。街道也由此得名。清朝时期,行者桥附近多是回民村,又称“回回道”。

对于我的家乡西沟村的来历。据称三国时期,曹操过潼关,渡渭水,征战于此,士兵突患风寒,遂在此地大量种植草药苍术。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辟秽。用于脘腹胀痛,泄泻,水肿,风湿痹痛,脚气痿躄,风寒感冒,雀目。

而此地因有古渡口,以药名苍术和当地渡口为引,村庄得名苍渡村,后转音为苍头村,十里苍头由此而来。分村之后,一名北庄,一名西沟。

若以此延展开去,西沟村中的东营西营、靳场赵场应是古时寒光兵刃、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了。

一砖一瓦总关情,一草一木皆是诗。青砖、古树、老桥、传说,镌刻着家乡行者的无尽沧桑,潺潺临水细流渗透着异乡游子的乡愁别绪,也见证着古老村落的历史变迁。

遁着历史的遗迹,如今家乡行者百废待兴,欣欣向荣,蓄势勃发,显示出昂扬向上、勇往直前的生命力。

心安便是归处。寻根,归去,遥祝我的家乡,我的村庄,我魂牵梦萦的众乡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