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的废墟

 有温暖的文字 2022-01-04

城市的废墟

文│雨亮

城市的这片废墟距我的住所不远,穿过楼下一条人流熙攘的街巷,向南前行不过百米,便是它的所在。

这片废墟原是城市的村庄,记得刚搬来时,村庄正在拆迁,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搅扰得周边居民不得安宁。

当居民已然接受了它的混乱不堪和烟尘滚滚时,陡然之间,机器停止运转,拖着长长的黑烟扬长而去,忙碌的建筑工人放下工具,不声不响地撤离了,一堵围墙将这片废弃的村庄圈隔起来。

一切归于沉寂,时光的悠长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废墟。

曾经不止一次从围裹的高墙缝隙间侧身而入。从高处放眼望去,北高南低,荒草萋蕤,断瓦残垣,满目苍夷。几个巨大的深坑下陷地面数米,许是原计划盖高楼时的地基;有拆到一半的土墙、朽木,无数如坟堆的建筑垃圾。残阳映衬下的废墟,更显空寂荒凉。

几年过去了,废墟没有任何重建的迹象,只是周围发生着些许变化。两年前,紧临围墙的南面铺设了宽直的水泥路,今年年中,北面整通了柏油路,东西依然是虚恍的高楼。残破的围墙进行了修补加固,墙头加了帽檐,粉刷得惨白,晃人眼目。

从高墙移目远眺,废墟高耸的土堆之上,一排排车辆停靠在里面。靠近西北角的围墙处开了口子,豁口处横档着栏杆,不时有车辆进进出出,甚是热闹。想来,这片被遗忘的废墟终于派上了用场,有了新的用途。

其实,停车场只占用了废墟边缘小小的一块,大部分区域依然如故,坚守在那里,沟沟坎坎,纵横交织,杂草丛生,如岁月沧桑的夕阳老者。停车场似乎专为周边高楼的住户特批的,只是过于简陋和仓促了些。地面临时做了平整,碎石烂瓦,磕磕绊绊,需蹒跚着小心缓行。

这些大小均匀的瓦砾,或许是某个城中村拆迁时无处藏身的建筑垃圾,也或许是与它同样命运的其他废墟上的垃圾。经过破碎处理,被征用于此做了铺路石,又被车辆一遍遍碾压,直至踩实踏平。

停靠的车辆并不高级,大多年代老旧,也有一些高级车夹杂其间。车主们并不忌讳这里的局促和粗陋,只要有停靠的地方足矣。不久的将来,这些无法继续正常行驶的车辆也将成为新的废墟,被遗弃、归置在城市或乡村的某个空旷的角落,无人问津。

这片废墟,除做停车场以外,似乎再无用处。停车场建在高处,它的旁边是阔口巨大的深坑。初冬,荒草退去,横亘的砖石、被火烧焦的土层、散乱的土堆全部裸露在天空之下,恢复了其原本的状态,让人触目惊心。

 

春夏之季,这里荒草繁茂。犹记得前年春日的周末,我孤坐于废墟高处,草木没膝,人行其间,不见踪影。坑下,一大群孩子在莽莽苍苍的草丛中穿行嬉戏,踏出的小径歪歪扭扭,曲曲折折,时而延伸,时而隐没。

这里已然成为他们的乐园,城市的逼仄和诸多限制显然无法舒放他们心灵的自由。几个孩子在草丛中追逐打闹,高举着拆迁遗落下的棍子、烂锅、轮胎做武器,飞奔着向草丛深处进发,探险废墟未知的秘密。

他们是城中村的孩子,如今已挤进对面的高楼,也或者是父母在城市打工,居住于背街小巷的孩子。只有这片废墟,满足着童心未泯的野性。

这片废墟,实在是极好的去处,即使农村也未必有这样一片荒野。农村,广袤的田野种满庄稼,有人管护,田畴上蓬勃生命的青绿是农民的希望,如何敢轻易去践踏。这里却是不同,废墟已撂荒多年,无人打理,也无人给出重建的准确时间点。只有飞来飞去的鸟儿是这里的常客,它们在此歇歇脚、捉草虫,给废墟聊以慰藉

寂寒的冬日,废墟看不到一个孩子的身影,天气愈来愈冷,鸟雀也飞走了。荒芜的废墟上,还能依稀看到春日里孩子们玩耍时留下的长矛、短棍、风筝、旧轮胎、破帽子,还有荒草烧过的痕迹,围墙下倾倒的花花绿绿的生活垃圾。被踏出的灰白悠长的羊肠小径,从深沟下一直延伸到沟上,又从沟上转了弯,绕到西边另一道沟坎。

向南,平阔的区域是一畦畦菜园,似乎是周围高楼里的人栽种的。记得刚来时只是小小的一片,今日再看,已小有规模,砖石被清理移除。他们又不辞辛苦从别处运来肥沃的泥土,附着在残土之上。早春时节撒下菜籽或种上菜苗,成为自家的菜园,一时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为废墟注入了生活的气息。

也许不久的将来,这片废墟被规划成公园,或者盖起一栋栋伸向苍穹的高楼,也或者依旧坦胸露背在城市的一隅,被岁月的尘埃无情地侵蚀怠尽,直至消亡。

城市中无数年代久远的矮楼、村庄,亦躲不过岁月的摧残和时代前行的脚步。若干年以后,我们居住的区域或被拆迁,形成新的更大的废墟,建筑垃圾被搁置,堆成小山,或填埋,或运送到另一处废墟。循环往复,我们终究无法逃离被废墟包围的命运。

城市的废墟,如空洞无望的眼,默默注视着城市上空明明灭灭的万家灯火,感受着城市带来的光明与黑暗、喧嚣与空寂、寒冷与温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无尽头。

我们终将老去,成为废墟的关注者、记录者和倾诉者。时间长河千回百转,它们曾经的过往和历史,终会消失在岁月的云烟之中,也会遗存在一些人的记忆里。

那些在废墟上奔跑的孩童,他们长大成人,或许也会如我一样,百无聊赖地走向一处新的废墟,就像此时,孤坐在废墟之上的我。只是换了一个人、另一群孩子罢了。

废墟的高台之上,冽风阵阵,寥无人迹,我听到了从废墟深处传来的一声声悲鸣和哀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