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才能不忧虑,不恐惧?请记住孔子的这句话

 修善无上 2022-01-04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都比较大,即使是物质生活十分富裕的家庭,也难免应对社会进程的加速,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变化的无常而感到忧心与焦虑。真正能够做到心平气和,泰然处之的时光还是不多的。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伟大的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就用精辟的语言总结了一个人产生忧虑和恐惧的根本原因。唯有通过修炼自己的头脑,锻炼自己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够保证不忧虑,不恐惧,不彷徨。如果你也是如此,请牢牢记住孔子的这句话。

第一,知者不惑。这里的“知”通“智”。人们之所以感到忧虑,就是因为人存在着疑惑。面对问题,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不能够知道答案,面对选择也会有困难症,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犹豫不决,不能做不出决定。这其实是一个人缺乏智慧的表现。

孔子说人生四十不惑,到了40岁的时候,我们无论是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自己一定的体会和经历,应该不会感到有太多的迷惑,这才是真正的成熟了。当然,想要彻底地达到没有任何疑惑,那也是不可能的。

究竟如何才能够让自己减少疑惑,增长智慧呢?那就要静下心来,努力的去读书,勤于思考,并且不断的经历各种人与事的磨炼。当经事多,阅人无数,读书破万卷的时候,你自然会升级自己的认知,坚定方向,变得不再困惑。

第二,仁者不忧。我们之所以产生忧虑,是因为内心烦躁不安,不能够安住在当下。换句话说,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对自己的心是有愧的。

而一个真正仁慈的人,懂得宽以待人,心中坦荡,做人做事从来都不昧着良心,已经做到了自己该做到的所有,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时,这样的人,他根本不会为了最终的得失而产生忧虑,也不会因为他人不一样的说辞,而内心产生波动。

他只求无愧于心,能够真正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的仁者,他内心的忧虑又从何而来呢?

第三,勇者不惧。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人生一定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难以突破的困境。往往我们越纠缠,就会陷入越来越困难的境地。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大量的学习理论知识,与古人、圣贤之人交朋友,更重要的是把你所明白的道理与实际相结合,去指导你的实践,去积极的付出行动。只有付出行动,才有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否则你无法真正地抵达未来。

很多时候,我们左思右想,好像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导致顾虑重重,内心非常的纠结,不敢去尝试,不敢迈出第一步。其实万事开头难,当你真正走出去的时候,你发现事情的本身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真正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最初我们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假想中的那些问题,而是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告诉自己勇敢一点,大胆的去走出第一步,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前进,远比假想的忧虑要有效得多。行动就是解决焦虑的最好办法。人生该激进的时候,就不要太保守,勇于前进,才有可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行胜于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在心的。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完善自我,即是修行欢迎随喜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