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桔乡农民致富的铺路人

 中人364 2022-01-04

                                                 桔乡农民致富的铺路人

       湖北省宜昌县小溪塔镇蔡家河村青年农民覃茂学,靠诚实守信和一股闯劲,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桔销售员、桔乡农民致富的铺路人。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柑桔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流通渠道不畅,柑农卖柑难,又是农民致富的新障碍。覃茂学想:如果把柑农生产的柑桔推销出去,既可解决卖柑难,又为自己增加收入,岂不两全其美!从1992年起,他就尝试推销柑桔,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小产品变成大宗商品,使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现已累计为周边村、场、农户推销柑桔6000多吨。近三年,每年推销柑桔1000吨以上,产品销往内蒙古、河北、河南、安徽等地,联系固定客商40多个,自己每年获推销纯收入2万多元。

        成功的背后许多感人的故事,反衬出他的成功之道。

        ——视客商如亲人。外省客商不远千里来到宜昌,难免遇到各种困难。覃茂学把客商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去年,河北保定的一位客商运柑桔的车坏了,天公又不作美,连续几天阴雨。覃茂学组织人员修车、守车,还自己掏钱租车到武汉购回当地买不到的配件。这辆车坏了九天,他忙了九天九夜,晚上和客商一起睡在车上。河北保定客商陈宏琦因带资金不够,他为其垫付3万元现金。外地客商的车辆抛锚,他主动掏钱请车牵引。极少数柑农刁难外地客商,一碗面条要价20元,他主动付钱。

        金秋10月,金桔飘香,也是他最苦、最累、最忙的季节。许多外地客商初到宜昌,人生地疏,他一接到电话就及时赶到宜黄高速公路上等候,有时一等就是一个通宵。每到这个季节,他的家就成了招待所;妻子成了服务员、接待员、炊事员,天天为远道而来的客商洗衣、做饭。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1台车30多位客商,做了十几顿饭。他们把房子和床让给客人,自己住油布蓬。有些客人是少数民族,风俗、口味不一样,他们都全力满足客商的要求。这一系列的服务都是无偿的。就是靠这种真诚的付出,感动、吸引着远方客人,使他家门庭若市,使当地柑桔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诚实守信。覃茂学尽量兼顾柑农、客商和自己三方的利益,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自身利益让步。河南一客商在丁家坝预订一车柑桔,后因意外不能购买,而农民的桔子又摘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千克贴6分钱,共贴现金600多元联系另一客户,将这批柑桔销售出去。内蒙古集宁市一客商在某村收柑桔,一些村民在秤上做手脚,缺斤少两。客商发现后找到他,他连夜赶到现场,一家一户将当事人从梦中叫醒,给他们说好话,讲为人处事的道理,使这些柑农深受启发,补偿了客商损失。

        ——富而思源。覃茂学认为,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他带来的机遇,使他走上富路。因此,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积极缴纳各项税费,协助集体收缴三提五统,义务扶持贫困户,多次见义勇为在洪水中救人……经党组织考察,今年7月1日他成为中共党员。随着事业的发展,客户增多,他决定投资5万元建一个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客舍,既为客商服务,又可安排部分贫困人员就业,为桔乡人民作出更多贡献。

                    (载2000年第11期《农家顾问》、2001年第3期《宜昌人大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