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校管理应该以人为本
2022-01-04 | 阅:  转:  |  分享 
  
学校管理应该以人为本作者:陈国亮摘要:如何让管理工作上台阶、高质量、品牌化,需要管理工作者理念上的深刻嬗变和行动上的华丽转身。窃以为,小学
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促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促教学工作绽放新气象,促安全工作步入常态化,以此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关键词:小学管理模式创新创设平台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作用,已成为管理科学和实践面临的重要课
题。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如何让管理工作上台阶、高质量、
品牌化,需要管理工作者理念上的深刻嬗变和行动上的华丽转身。窃以为,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安全工作的细微改革入手,或能打造一片生机盎
然的学校管理新时空。一、以人为本,促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1.值周工作不可或缺。一定要强化值周工作,比如安排年级主任、安全小卫士在主要
时间节点(早操、大课间、上放学)主抓学生养成教育,每周五进行值周交接例会,梳理总结存在的问题,利用校园信息化微信平台将问题公布,促
进值周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同时,通过“一台”(校园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袖”(安全
小红袖)、“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活动。2.专项工作不可或缺。德育不应该是“假大空”,而应在以人为本的
前提下开展专项工作,比如开展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行动;管制刀具摸排收缴、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专项
教育;开展“校园欺凌”整治教育活动等等。哪里有活动,哪有就有育人的芬芳。很多活动不再只是“好看”,更是鲜活的生命和道德体验,是和孩
子们一起播种文明、敬老、坚守、善良、利他等精神层面的种子。假以时日,这样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蓬蓬勃勃地成长起来。3.家校共育不可或
缺。应该利用校园现代信息平台,让家长亲自置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氛围中,观摩、了解学校的教育变革,给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育子”经验。
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家庭作业布置与提高学生成绩之间的矛盾该怎样解决,与家长在沟通中互换信息,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切实解决
家校之间的实际问题,如此,“才能保证生命的蓬勃是基于正确的期待和健康的走向”。二、以人为本,促教学工作绽放新气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
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从严、从实、从细落实过程管理。“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
”。为此,应该开展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系列教研活动。比如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开展论文、案例、教学随
笔等评比活动、试卷征集与评选活动、推普周系列活动等等。还可以开发剪纸、律动、花样跳绳、中华经典诵读、航模小组、车模小组、阅读小组、
魔方小组等一系列校本课程。还可以开展书香校园系列竞赛活动,学生全员参与,比如一年级“我爱讲故事”、二年级“童谣传唱”、三所级好书推
荐、四年级文本诵读、五年级我爱读书演讲比赛、六年级诗词大赛活动等等。每一个学生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花有花的美,叶有叶的绿,树
有树的高”。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特色发展的天地中找到一个“最棒的自己”,才是学校管理中的应有之义。三、以文为本,促安全工作步入常态化1
.在自我管理上下功夫。每周在5-6年级每班派16名学生安排到各个出口、水厕、校园、操场等部位,利用上学、课间和放学时段检查学生的纪
律、安全、卫生等工作,随时制止学生不文明的习惯,同时及时做好记录,每周进行班级考核评比,每月颁发优秀班级流动红旗。2.在活动育人上
下功夫。学校应该天天讲安全,周周有活动。比如举办法律知识图片展览,开展手抄报、法律知识测试竞赛,举办班级“模拟法庭”、“学法、知法
、守法”主题队会,让活动制度化、系列化、长效化,并在这种常态中让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淬炼、滋养和锻造。3.在课程育人上下功夫。如建立
了安全制教育三层次目标体系,利用健康成长教育课程和班队会分层落实,逐步推进。低年级:重点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知道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中年级:初步学会法律常识,知道人们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懂得什么是违法以及违法带来
的严重危害;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法律、法规常识,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安全工作,也许还不是打造“成功学校
”的全部元素,但是应该可以成为建设创新型学校的“撑杆跳”。为此,学校领导需要改变管理思路,应该立足当下,以人为本,着眼未来,关注细
节,及早谋划,用心建构,注重创新,统筹兼顾,为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中长远发展出谋划策,打造摇曳生姿的学校管理新时空。参考文献[1]陈志斌素养教育必须扎根文化[J].中小学德育,2018,(5):1。[2]陈秋兰教育是一种唤醒[J].中小学德育,2018,(1):1。
献花(0)
+1
(本文系yangwenhai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