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才女的一首咏柳诗,清初巨匠王士祯读了也直呼:想见,想见

 十二读诗词 2022-05-04 发布于四川

第123篇文章,共1272字


作者:丁十二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女子接受教育和获得知识的机会是要比男子少得多的。

但是,即便这样,在中国历史上依旧有许多德才兼备的女子,她们一样被写进《三字经》,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除了蔡文姬和谢道韫,还有许多著名的女诗人、女词人,像鱼玄机、薛涛、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等。

今天要读到的这首咏柳诗同样出自一位德才兼备的女诗人,这首诗不仅情景交融,而且立意高远,别具匠心,就连清初诗坛巨匠王士祯读了也写诗唱和,直呼——想见!想见!

《咏秋柳》/《秦淮竹枝》

清·纪映淮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纪映淮,明末清初女诗人,江苏南京人,字冒绿,小字阿男,诗人纪映钟之妹。这首诗应是其早年所作,因为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其夫抗清被戮,夫亡后始终守寡节孝,也绝笔不复作。

从题目便可以知道,这首诗和其他的咏柳诗的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可以说童子解吟,妇孺皆知。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这些《咏柳》都有一个共同都特点,他们所咏的柳都是春柳。有人注意到过秋柳吗?没有。

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是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同样是乌鸦,同样是秋光,女诗人眼中的秋景是这样的:栖息在枝头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充满着别样的诗情画意。

“萧疏”与“秋光”照映,“栖鸦”和“树”关联,使前后句紧密扣合,因而呈现诗人笔端的是一幅深秋萧瑟但并不悲凉的画面。其中,前句写柳树的特性:“栖鸦”明写鸟而暗点树,以实带虚的手法点出了薄暮中乌鸦栖宿的树。“流水”看似泛指而特指秦淮河。“栖鸦流水”,虽不明言柳树,但已写出柳树常生长在河边的特性。这样写,较之直言“河边柳”来,不仅含蓄,而且静中有动,更添生气。

第二句则点出秋柳的萧疏之态:萧疏是秋柳的特征——秋柳既不像春柳那样金碧染两、临风起舞,也不像夏柳那样繁枝拂地、密叶藏莺,而是落叶纷飞、意态萧疏。但诗人对此并没有精雕细绘,只是以疏荡的笔触,略加点染而已。一个“爱”字已将无限情感诉诸笔端,再多说就显得赘余了。

诗的后两句则写柳枝不想让离去的人留下那离情别绪而是要写成谢道韫所赋咏雪名句以千古留香。

其中,前一句反用前人诗意,偏说“不与行人绾离别”,点明秦淮河畔的秋柳不想让即将分别的人看到自己而产生离愁别绪。其中,“不与”两字,写出了新意,而且用拟人的口吻,更增添了一层情韵。后一句则是化用了谢道韫咏雪的典故,同时诗人以谢道韫自比,其才情可见一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还化用了李白的一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在诗句最后,诗人想象秋柳到了第二年,又将枝繁叶茂,又将濛濛乱扑行人面。而且柳絮像瑶台雪花一样散发出香气来。

萧瑟而不悲凉,全诗无一“柳”字而句句蕴含着柳的风韵。不仅情景交融,而且用典贴切。

怪不得连王士祯也不住赞叹: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不过老王写这句诗的时候,纪映淮已孀居多年,实在有点坏了人家的名声。

---End---


作者:丁十二

号慕瞻舟人,诗词爱好者。

心随东坡,小舟从此逝

不念过往,江海寄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