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寞的诺贝尔文学奖和罕见的超级畅销书

 gudian386 2022-01-05
落寞的诺贝尔文学奖和罕见的超级畅销书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落寞的诺贝尔文学奖和罕见的超级畅销书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麦家□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的反映可谓是近些年来最落寞的一年。由于获奖者古尔纳的作品尚未在国内出版过单行本,与公布之前热闹的预测氛围相比,结果公布后显得十分冷淡。不过可以相信,等古尔纳作品的中文版出版后,会有一波其作品的阅读热潮。

不光是“诺奖效应”没有带来畅销书,今年整体图书市场也没有出现如前两年麦家的《人生海海》、莫言的《晚熟的人》这样的超级畅销书。

一个落寞的诺贝尔文学奖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全世界的文学氛围都有着浓烈的相同气息——预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大到博彩公司、大型出版机构,小到喜好阅读的个人,都会猜测谁能摘得这个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的文学奖。对中国读者来说,2021年诺奖公布后并无多大水花——并不是说获奖作家实力不济,而是太过冷门,冷门到还没有一本中文单行版作品在中国出版。

瑞典文学院2021年10月7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Gurnah),颁奖词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古尔纳现居英国,是一名用英语写作的移民作家。古尔纳从1987年起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殖民主义及流散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身份危机为题材。他最著名的小说是1994年的《天堂》,该书曾同时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和惠特贝瑞图书奖(现为科斯塔图书奖)名单。另有一本《遗弃》入围2006年联邦作家奖和布克奖长名单。

从此前各类出版机构乃至个人发布的诺奖预测来看,几乎没有一家“猜中”这个结果,人们当时最大的疑问就是“古尔纳是谁”?的确,比起往年的获奖作家或者多年上榜诺奖赔率榜的作家,古尔纳太过冷门。虽然在欧洲他已经是知名的成熟作家,但是在中国他还没有受到过较多关注。古尔纳的作品不但尚无中文版单行本,其国内学者对其关注也甚少。2017年数据显示,古尔纳已经创作了8篇长篇小说,一本专著,若干短篇小说及评论性文章,至今只有两篇短篇小说译成中文。这两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短篇小说是,译者查明建等在2013年翻译的《博西》和《囚笼》,收录在由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和澳大利亚的C.L.英尼斯编著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

因古尔纳作品没有中文版,自然没有引发一波“诺奖作家作品热”。不过,这种现象虽然会迟到,但可能一定会到来。2021年11月上旬,上海译文出版社发布消息称,他们取得了古尔纳10部作品的中文简体翻译出版权。这10部作品分别是《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朝圣者之路》(Pilgrims Way)《多蒂》(Dottie)《天堂》(Paradise)《赞美沉默》(Admiring Silence)《海边故事》(By The Sea)《遗弃》(Desertion)《最后的礼物》(The Last Gift)《砾心》(Gravel Heart)《来世》(Afterlives)(中文书名为暂定)。

可以预测,等古尔纳作品中文译本出版时,会迎来一波阅读其作品的热潮。

“诺奖效应”下的畅销书现象

每年的畅销书榜单上,经常会出现新晋诺奖作家的作品。从往年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布的文学类图书畅销榜单上来看,长期霸榜的依然是《三体》《活着》这些长期畅销书,不过“诺奖效应”下也有诺奖作家作品跻身其中。

有业内人士分析,诺贝尔文学奖在国人的认知中毫无疑问是一个“高大上”的奖项,但是人们对获奖者的兴趣并不大。直到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摘得该奖,才算是真正把诺贝尔文学奖领进了中国。自此以后,后续的获奖者延续了自获奖之日起其图书销量突增的现象。

比如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公布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仅一天时间,石黑一雄的作品在网站的销量与前一天同时段相比增长了250多倍,其中《被掩埋的巨人》一度升至图书总榜第一名。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消息公布后仅20分钟,京东图书销售数字显示,托卡尔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销量就达到前一周的600倍。不过,这些诺奖作家的图书销量情况,普遍是获奖后会出现短期的爆发式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

莫言是个个例。2012年,莫言获奖引起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其作品销量在当年迅速增多,达到历史最高,并在2013年保持了较高销量。获奖之后,莫言的《丰乳肥臀》《红高粱》《蛙》等多部作品在开卷月度虚构类畅销榜TOP30中累计上榜86次,是诺奖在国内引发的效果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的畅销浪潮。这个效果甚至延续到获奖8年后的2020年,莫言在这一年出版了小说集《晚熟的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小说集”是这本书最大的宣传噱头,销量已经近百万册,毫无疑问成为“诺奖效应”下的年度畅销书。

从更长远的时间轴来看,“诺奖”仍然是一名作家作品被普通读者认可的标签之一。二战后至20世纪末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罗素、川端康成等获奖距今已有较长时间,经过多年的传播和沉淀,他们的作品在国内一般作为经典名著销售。如川端康成的《雪国》、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一直以来都是长期有销量的图书。二战之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有3位是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家:海明威、泰戈尔、罗曼·罗兰,他们的作品是各类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的榜上常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