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种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剂

 任我游129 2022-01-05

气虚体质的人生活中少言懒动,很多人都有肥胖的症状,气虚的人在日常生活要在饮食上多注意,多运动,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比如吃一些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剂。

十种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剂

一、参附正气散

1、组成:人参2钱半,木香2钱半,白豆蔻2钱半,川芎半两,干姜半两,甘草半两,藿香半两,茯苓半两,黄耆半两,当归半两,丁香半两,桂半两,陈皮半两,白芷半两,缩砂仁半两,青皮半两,白术7钱,附子(炮)7钱,半夏曲7钱。

2、制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钱,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服。

3、功效:补虚正气,调理气血,固肾消痰。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头目昏眩,腹胁刺痛,呕逆恶心。饮食不进.气虚盗汗,咳嗽上喘,四肢厥冷,腰背酸疼,脾虚泄泻,脾肾俱损,精血伤竭,气短脉沉,耳干焦黑,面黄体瘦,怠惰多困,小便频数,小肠气痛,霍乱吐泻,及卒中风气,昏乱不常,大病尪羸倦弱,妊娠失调理,产后虚损。

二、补中益气汤

1、组成:黄耆、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2、制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3、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三、柴胡人参汤

1、组成:柴胡3钱,人参1钱,麦冬3钱,白芍2钱,鲜生地3钱,阿胶3钱,炙甘草3钱。

2、制用法:水3杯,煎取1杯,顿服之;不愈再服。

3、功效:主治热入血室,邪少正虚,夜微烦热者。

四、苍附六君汤

1、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半夏、陈皮、苍术(米泔浸)、香附(童便制)、条芩(酒炒)、川芎、当归、枳壳(麸炒)。

2、制用法:水煎,食前服。

3、功效:主治形盛多痰,气虚,至数月而经始行。

五、当归建中汤

1、组成:当归四两,肉桂(去粗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白芍药六两。

2、制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五片,枣一枚,擘碎,同煎至一盏,去渣,热服,空心,食前。产讫直至满月,每日三服,令人丁壮。

3、功效:治妇人一切血气虚损,及产后劳伤,虚羸不足,吸吸少气,少腹拘急,痛引腰背,时自汗出,不思饮食。

1607070823282763.jpg

六、调元养荣丸

1、组成:当归88两,熟地8两,白术(炒)8两,白芍8两,川芎6两,茯苓8两,枣仁(炒)4两,甘草2两,天冬5两4钱,山萸肉(炙)4两,玄胡(炙)3两,藁本3两,青蒿3两,鸡冠花3两,香附(炙)16两,阿胶(炒珠)12两,黄芩5两,砂仁4两,生地8两,祁艾炭4两,牛膝4两6钱,没药(炙)4两,乳香(炙)3两,红花3两,藏红花2两,柴胡3两,苏叶3两,石脂(煅)3两,沉香1两,青毛茸(去毛)12两,秦艽4两,鳖甲(炙)4两,杜仲炭4两,续断4两,琥珀2两,橘红4两,橘皮12两,人参(去芦)6钱,龟板(炙)4两,泽泻4两,木香1两,红曲32两,川牛膝4两。

2、制用法:共研为细粉,过罗,每16两细粉加益母膏4两,炼蜜为丸,重3钱,蜡皮封固。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3、功效:调元补气,和血养荣。主妇女气虚血亏,行经腹痛,经期不准,腰膝无力。

七、附子茴香散

1、组成:肉豆蔻、干姜(炮)、附子(大者1枚,炮,去皮、脐)各30克,茴香。木香。白术(炒)、人参、甘草(炙)各15克,白茯苓,丁香。

2、制用法:上药哎咀。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盐少许,煎取105毫升,空腹时服。

3、功效: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泄泻食少。

八、参桂鹿茸丸

1、组成:别直参5两,炙黄耆10两,党参10两,毛鹿茸5两,炙甘草5两,续断5两,炒冬术10两,茯苓8两,肉桂5两,当归10两,熟地12两,炒远志10两,枸杞子10两,肉苁蓉10两。

2、制用法:上为细末,炼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钱,淡盐汤送下。

3、功效:主治虚损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食减便溏。

九、固元丸

1、组成:八角茴香(炒)覆盆子(酒浸)茴香(炒)白茯苓(去皮)川牛膝(酒浸)磁石(火烧酒淬七次)龙齿(煅)补骨脂(炒)各30克 天雄30克(用青盐30克研,入酒150毫升内,泡天雄,取酒尽为度)五味子(酒蒸,研)菟丝子(净洗,酒蒸,研)各60克 鹿茸(去毛)苁蓉(酒浸一宿)各75克 车前子15克(隔纸炒)麝香1.5克(别研)钟乳粉 川乌(炮)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皮)巴戟(去心)各45克。

2、制用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3、功效:治元气虚弱,肾水不能滋肝木,以致筋脉拳挛。

十、六君子汤

1、组成:人参(去芦)甘草(炙)白茯苓(去皮)白术(去芦)陈皮 半夏各等分。

2、制用法:上锉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服。

3、功效:健脾补气,和中化痰。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症,致儿为患。

以上就是药素网中药材频道为大家介绍的有关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剂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