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风吹铃儿,有幸遇见 7月18日,阅读《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笔记整理—— 三年级开始,习作成为一个和阅读、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平行并列的一个独立栏目。 读写结合:三、四、五、六单元。从阅读中学表达,阅读和习作相互促进。 例如: 第三单元是童话单元,阅读时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习作时发挥想象写童话; 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阅读时学习预测,习作时续编故事,属于预测的延伸;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阅读和习作更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是学以致用的练习。 读写分编:一、二、七、八单元。习作和阅读既相互关照,又各自独立,两者能结合时结合,不能结合时也不强求。 例如 第一单元,阅读方面的要求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这两个训练点就毫无关联。 从阅读方面来说,“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训练目标是为《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习作时运用平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做准备;从习作方面来说,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习作,因此,安排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就比较合适,不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习作方面安排的是“学习写日记”,这一任务是根据三年级的学习需要而安排的。 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习作训练就安排了“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指向默读练习,习作也无法训练;习作训练就安排了“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统编教材既关照了阅读体系,又遵循了习作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例:和想象有关的习作话题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童话后,让学生借助提示,发挥想象试着编写童话; 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大胆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话题是“这样想象真有趣”,要求学生选一种动物做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要求学生展开奇妙的想象,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一种神奇的东西;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合理、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根据情境编故事”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话题是“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提出“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的要求。 留心观察的习作话题 三年级上册安排“留心观察”单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意识;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借助观察记录卡,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习作话题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连续观察”,习作话题是“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围绕观察对象进行持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持续观察的意识。 就这样,从培养观察“意识”,到让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再到“持续观察”,统编教材有目的地构建了“观察”序列体系。 从以上两个序列可以看出,统编教材注重阅读和习作相互关联的同时,也重视其相对的独立性,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部体系,使必要的习作能力得到专门训练和应有的发展,使表达系列体现出层次性和发展性。 二、增加习作密度,习作与阅读并重 除了每单元的习作,还专门安排了习作单元,和根据课文情况灵活安排了小练笔。 小练笔两类:一是课后题,二是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 与课文结合紧密,培养学生随时随处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指向实践运用,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也不同。 三、增加了具体明确的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除在单元导语页上明确提出外,统编教材的习作栏目也增加了很多内容。
第一部分, 创设活动情境, 提出习作 任务,明确写作内容; 第二部分,提供表达样例,拓展习作思路,加强过程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第三部分, 提示习作后要展示交流,凸显交际功 能,培养自主修改的意识和习惯。 统编教材无论从单元导语上,还是习作栏目的编排上,都体现了习作要求更清楚,习作目的更明确的特点。 四、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分享,培养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