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临安最美的8处古村古镇,苕溪秀美,山水人家安逸,天然氧吧

 周周310008 2022-01-05

您喜欢的最美古村古镇

一起传播美好村落和传统文化

浙江杭州临安

曾经南宋王朝都城之名

吴越国王钱鏐故里。

这里苕溪秀美 山水人家安逸

被誉为天然氧吧

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秀美的古村落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8处。

文章图片1

1 河桥古镇

千年河桥古镇位于临安市的南面,因河多桥多而得名。

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时,有一户汪姓人家为避战乱,从安徽出发,携老扶幼千里辗转流落到了昌化。此时的他们,因一路的奔波早已人困马乏。

文章图片2

就在几近末路的时候,发现此地高山环绕,水土肥美,山川秀丽,一片祥和之景,遂决定在此繁衍生息。就这样,一场战乱竟无意间揭开了河桥千年历史的开端。

河桥古镇依托的是柳溪江,是 徽杭古道 的 水上 延伸,河桥历史上曾二度繁荣。依托 三江 水口,因河而兴,因商发达,更有 “小上海 ”和“浙西秦淮”的美誉。河桥因商而聚,因商而散,是 中国 很早的移民古镇,自古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汇作之地。

文章图片3

虽名声显赫的大户不多,但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民风,农事家习,成为 临安 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宝藏。包括浙西抗战纪念馆、河桥农博民俗馆、青楼文化馆等文化场馆的保护和恢复,让风韵河桥锦上添花。

河桥古镇是古时昌化县治所在。明嘉靖年,唐昌即(昌化县)设四镇,河桥因“邑水口形胜商务独冠唐昌”被列为首位,至今镇门上“唐昌首镇”犹可见。

文章图片4

河桥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年间,这里人口稠密,商贸繁荣,文化昌明,又因为地处 三江 交汇处,所以被称作“唐昌首镇”。有桥必有水,水路通航,古时“河桥一带,几里许,烟火不下千家”,相当一段时间内,河桥地势之险要不言而喻。

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河桥再度繁荣,诸多机构在此设计,颇具影响,河桥也是浙西商业集市,有着“小 上海 ”之称。如今虽历经岁月变迁,古迹名胜已不复往日盛景。

文章图片5

河桥老街 是古镇的象征,是古镇文化最直接的反映。老街 南北长近2000米、宽5米,皆用鹅卵石、鹅卵石铺筑。

古街两旁有100多家店铺,具有清末民初传统建筑风貌,还留存着当年店铺林立的痕迹。

文章图片6

河桥老街上的店铺也还保留着当年“前店后坊”的风貌,能看到“许益隆”、“积善堂”、“柴志振”、“胡森盛”、“惠元堂”、“昌南警所”、“悦路轿行”等老店。通过这些颇有历史味道的排门院墙,还能回味古镇当年的气派与辉煌。

文章图片7

2 横岭村

位于临安锦南街道最南端,东邻板桥,南接富阳,西连岭西,由周家、沈家、岭西三村合并而成。整个村域坐落在天目山脉之间的低岭,全村居住海拔高达38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落,被称为“云顶上的村庄”村内有千亩竹林,置身其中,意境丰富,故有“云顶横岭、竹海人家”的美誉。

横岭村形成于元代以前,古有“山路十八弯,横岭十八村”之说。据《临安沈氏宗谱》记载:“元初时,沈观三和沈茂九俩兄弟从庆仙移居横岭时,横岭民居已较多,沈氏需要另辟地方建屋。”

文章图片8

横岭村的村落选址、规划、营造都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村落呈带状形,东西走向,有十余华里。村内建筑多分布在公路两侧。

据《临安吴氏宗谱》记载:“横岭村村庄四周多山,中心区域呈阶梯状向外延伸,错落有致,一条主道贯穿全域,各域有小径相连,林木苍郁,溪水不息,即为护民、养民之地。”

文章图片9

村内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的徽派建筑,以传统的泥木结构为主,也有少量砖木结构。石拱门、马头墙、木回廊、砖石墙体、土夯木构窗,建筑风格多样。

木构饰取材多为香木或红木,质地坚硬不生蚊虫,雕刻手法多样,精致至极,牛腿、拱架、砖雕、墙体墨绘惟妙惟肖,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为研究古代工匠的建筑工艺提供了艺术参考。

文章图片10

横岭村现在还有个江南慢生活第一村的美誉,有空闲时光来此游玩不错。

文章图片11

3 大峡谷村

大峡谷村得天独特的峡谷地理位置,令村中山峦叠翠,终年云雾缭绕,门前溪水潺潺。

文章图片12

村中四季都有不同味道,春有满山百花小草,夏有纳凉戏水小溪,秋有红叶野味山果,冬有白雪老底年味。

文章图片13

春节吃多了大鱼大肉,也可以来这个尝尝特色的铜锅饭,与村民一起从砍柴、淘米、生火、起锅等每一道工序中感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气息,真正体验乡野中的宁静滋味。

文章图片14

村里的“许家11号”民宿也格外悠缓舒适时光。

文章图片15

4 杨溪村

清凉峰镇杨溪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浙西忠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文章图片16

这里山峦烟树、小桥流水,孕育了很多传奇故事。

文章图片17

古色古香的学堂,弘扬忠孝文化,传统礼仪的课堂内容 。

文章图片18

为纪念元代敕封孝子陈斗龙而建,始建于明朝中叶,后历经六次重建,现建筑为清代(公元1860年修建),坐北朝南,三进两天井,高大雄伟,雕刻精美而丰富,现为浙江省文保单位。

文章图片19

5 呼日村

呼日村是临安山核桃的主要产地。

文章图片20

这里有古树名木,古道溪流,农业观光园,株川古民居群石板房,龙山双溪社庙,株川高家祠堂,下白高家祠堂,有着乡村过大年、接太公、管年头的民风民俗。

文章图片21

智慧的村民就地取材,从山上挖掘石板当作瓦片盖房。这个方法省工省时省成本,防漏防风效果好。所以,这样的建房方式,成了这个村的一种习惯、一种传统。昔日的石板屋,如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乡思的家园。

文章图片22

呼日村的株川自然村最具特色,村落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腰共有五排民居呈扇形排列。整个民居群被迷宫状的古村道串联和包围着,极其美感和实用性,尤其是贯通古村的一条上下走向的主通道,更是古朴典雅。

文章图片23

6 指南村

指南村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村子左右两侧分布着470余亩梯田,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被户外圈称作华东最美古村落之一。

文章图片24

指南村全村仅213户人家,720多人,却沉淀着悠久的历史,村内至今仍保留着五六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及从古墓里挖掘出来的若干古石器和古钱币。

文章图片25

7 石门村

坐落在安吉、余杭、临安三地交界处的临安区高虹镇石门村。

文章图片26

这里曾经是穿行在杭徽古道、杭苏古道上客商们歇脚营商的驿站式集散地,现存的老店铺、老宅子、青石板路、雨花石小道,无一不见证着昔日商贾咸集的旧时光;这里的中药材曾声名远播,儿科医术也在周边十里八村享有盛誉;这里也曾是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在天目山区开展第三次反顽战役的后方大本营,一段当地百姓自发为新四军送粮送情报的军民鱼水情至今被广为传颂。

文章图片27

漫步在石门村,就像处在一幅泼墨山水画中,村中的古建筑群、古街和古桥保存完好,墙绘、青石板路、远山、近水、亭台楼榭,各式美景尽收眼底。

文章图片28

石门村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街、老房、老桥进行修复,新建了文化礼堂,古代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再配上优美的生态环境,如今的石门村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文章图片29

8 塘秀村

塘秀村,由原塘里、秀上、葛家三个村合并而成。这里自然风景秀丽,秀上风光在南宋时期就已是“唐昌”美景。

文章图片30

这里传统文化丰富,至今完整保存着传统习俗80余种,包括镇级非遗项目“扼灵”、“路会”,区级非遗项目“古事神灯”、“烘青茶手工制作”、“做闰月”。

文章图片31

如今的塘秀村更是休闲观光、避暑度假、农耕体验、高山探险的好地方。

资料:古村记

#临安##杭州##杭州身边事##杭州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