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可读,剑犹可读——我读王培锟先生之《心剑》

 anson46 2022-01-05

欣闻武坛名宿王培锟教授大作《心剑》即将付梓,真是可喜可贺!王培锟教授从事高等武术教育数十年,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虽已至耄耋之年,仍痴心于武术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令人感佩!前年刚观赏了王先生演练《风云十三刀》的风采,接着又拜读了王先生的《风云十三刀》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今次,侵浸着王先生多年心血的《心剑》又将出版,真为之高兴。

图片

从事高等武术教育,王先生有着扎实的武术功底和深厚的理论造诣。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练功场,他都能够深入浅出,侃侃而谈,率先示范,谆谆而教。他对多种拳术、长短杂兵内熟于心,外展于身,能够飘然以身演易,演出武者的豪迈和精气神,演出中华武化多姿多彩的神韵。但在诸多的武艺中,我觉得王先生还是比较青睐于“剑”的。

 

读书广智,读剑明史。一柄“宝剑”,贯穿着中华千年的文明史。因而书可读,剑犹可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剑”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而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之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剑”作为最早的兵器,被誉为“百兵之君”,亦为“百兵之帅”,故令人神往。传说远古的东夷族首领蚩尤就是剑的创造者。《管子·水地》有载:“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青铜)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从此,宝剑就伴随着华夏数千年的发展史,演绎着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令人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图片

短兵器时代,由于有了剑,促使了战争的规模和格斗的水平大大提升。春秋时期,欧冶子在福建湛卢山锻铸的“越王勾践剑”可谓旷世奇剑,其可断金切玉,锋芒盖世,威动三军,为君王所钟爱。《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说剑:“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好似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道出了武技的精髓,体现了2000多年前剑术的技击水平。秦、汉君王皆喜剑,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在场的刘邦、项羽等一干人全都佩剑。宝剑成为上至君王,下至文人墨客、热血男儿的一种精神象征。它不仅代表着杀戮和武勇,也体现了地位、身份、品味和精神,体现了中华数千年来长存的浩然之气。“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不论王公将相、文人墨客,还是江湖侠士,都把宝剑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理想,借以抒发心中的万丈豪情或不平。一柄青锋写尽春秋。忧国忧民的屈原才有了“带长剑兮挟秦弓而歌,身首离兮心不惩”之句而千古传诵。吕岩的纯阳剑斩妖除魔,“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王维“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诗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中的“来如雷霆收震怒,罢似江海凝清光”成为绝唱。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宝剑,在裴旻将军手中犹如神器,一掷宝剑入云端,忽似电光入鞘中。从古至今,每一行剑诗都记载着一段历史,都是令人感怀回味的故事。

作为在古代战场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宝剑已经成为历史,无数的剑侠英雄故事也成为过去。但是,悠久辉煌的华夏宝剑,已成为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融入民众的骨髓里,流淌在血液中。如今,无论是竞技武术中的主要器械剑术,还是群众健身中的各种传统剑术,仍然受到各个阶层武者的喜爱。

王培锟教授也是位喜剑之人。一生学武、练剑、授剑、研剑,视剑如知音。十多年前,他已将各种不同门派剑术套路的动作精华进行整合,创编了别具一格的“无影剑”,并在复旦大学少龙拳术俱乐部演练和传授,后又在赴日、美、法、澳等国家和地区的武术交流中乘兴表演。之后,又在“萧山国际武术文化湘湖论坛”的专家交流表演中以指代剑,练出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不招奇势险的独特“剑法”。2017年,王先生作为专家随团赴美参加以“中华武术走进联合国”为宣传主题的展演活动。在联合国总部舞台上,王先生展示了他独创的“心剑”。只见他目光如炬,“剑”随身走,剑随“意”行,轻灵飘忽,吞吐有度,柔中寓刚,变化莫测。把传统剑法的轻灵、飘逸、刚柔、虚实等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深深打动了现场数百名观众,惊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奥与美妙!

图片

王先生这套“心剑”,是在他编创的“无影剑”基础上脱胎而成,可谓匠心独具。它运用传统剑术不同的运动风格和技术特点,在刺、点、劈、崩、撩、穿、云、抹、绞、格等不同剑法中,以“指”代“剑”,以心演剑,用“意”将剑术的身型、身法、步型、步法等各种技法、以及精、气、神、劲力等内涵充分展现。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影”相随,神形兼备。演练时,你能从他每一个步法、身法、手法和眼法中,清楚地看到“剑法”的准确运用。例如,王先生的一个“刺剑”,就能感觉到劲力已透剑指,剑气直逼前方。又如一个“点剑”,你能看到他腕部突然下沉,剑由上而下点击,力达“剑尖”,其身法步剑协调一致,精气神劲完整合一,手中无剑似有剑,却剑剑由心而发,演练起来酣畅淋漓,剑气逼人。

图片

王先生演练“心剑”,步法轻灵,进退有度,急缓相间,起伏转折,随势转化,与身法的闪、展、腾、挪,吞、吐、浮、沉配合得恰到好处。充分展现了剑术的轻灵、飘逸、迅捷、善变、势险等技术风格。虽然手中无剑,但是在他快速运动中所运用的剑法却表现得细腻清晰,丁卯分明。尤其是王先生在演练中,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随着剑势,忽而像冰霜冷剑,忽而似电光闪烁,令人过目不忘。不愧为以心演剑,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受!

图片

王培锟先生创编的这套“心剑”已编撰成册,书中共收入“无影剑”和“心剑”两个套路,共有五十二个动作,分为四段,名称一致,但演练方法迥异。

王先生自创的这套“心剑”,是他在武术套路特别是器械套路创编的一种有益尝试。它可以使练习者不断增强“心”的意识作用,从而提高“武”的意识和修养,达到肢体动作与心意高度的协调统一。正如王先生所说,这种尝试“期盼在浩瀚武林中留下一片竹叶清香!”我想,许许多多的武术爱好者都在期盼着这片清香的竹叶。

这是我读《心剑》的一点感受。

                                               林建华

                                 2021年12月30日于厦大海滨东区

(本文作者系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武术九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