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大雪:赏雪漫品水仙诗

 谦言益语 2022-01-05

“水仙怯暖爱清寒,两日微暄懒欲眠。料峭晚风人不会,留花且住伴诗仙。”这是宋人杨万里题写《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三首》中的一首。节气大雪的应节花木是水仙,此时,是文人们移栽水仙入水仙盆的时候了。
盆栽水仙一直是文人案头雅物。其名由来,据《水仙花志》载:“此花得水则新鲜,失水则枯萎”。明人王世懋《花疏》中说:“水仙宜置瓶中,其物得水则不枯,故曰水仙,称其名矣”。故有一说为,“此花初名水鲜,因其冰清玉洁颇具仙骨,而谐音为水仙”。明文震亨《长物志》载:“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宋代《南阳诗注》载:“此花外白中黄,茎干虚通如葱,本生武当山谷间,土人谓之天葱。”
水仙,石蒜科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早春开花并贮藏养分,夏季休眠,至大雪节气前后换置以水仙盆,清水养植。花期1--2月,碧叶如带,芳花似杯,花冠口部具黄色盏状的副花冠,获“金盏银台”美誉。其香清幽沁人心脾,是点缀元旦春节的重要冬令时花,被称为“凌波仙子”。 宋人郭印《咏水仙花》道:“琉璃擢干耐祁寒,玉叶金须色正鲜。弱质先梅夸绰约,献香真是水中仙。”
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入,已有千余年栽培历史,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中以上海崇明县和福建漳州水仙最为著名。南宋时期,任过漳州知州的杨万里、朱熹、刘克庄、赵以夫等均有吟咏水仙花的诗词传世。
因水仙之冰清仙骨,亦是佛道中人所钟情的芳卉之一。道家全真派南宗祖师白玉蟾在其《冥鸿阁即事》中可以窥见水仙相伴丹道宗师冥鸿阁小寐之景:“腊雪飞如真脑子,水仙开似小莲花。睡云正美俄惊起,且唤诗僧与斗茶。”宋僧释智愚则咏《水仙》以喻心智无染:“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自是神仙骨,何劳更洗妆。”宋诗人范成大居士的《次韵龚养正送水仙花》“色界香尘付八还,正观不起况邪观。花前犹有诗情在,还作凌波步月看。”则引经据典,以《楞严经》“八还辨见”的典故起韵,弃观而指性,法喻高妙。
清代戏剧家李渔堪称花痴,他在其《闲情偶记》中道:“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他认为,水仙以金陵为最佳,所以把家安在金陵,就是为了住在水仙之乡。为了种水仙,他不惜变卖家当,亲人们劝他说,“一年不看这花也无碍啊。”李渔说:“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这就是旧时文人那可爱的偏执。

水仙花的花语是“敬意”,若从其毒性的角度看,用“敬畏”似更妥当些。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写道,“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遇到这水仙簪头的仙女,恐怕也只有远瞻的份儿了。

家养水仙要注意,水仙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全草有毒,鳞茎毒性较大。其中含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可敷治痈肿。但误食后会出现呕吐、脉搏频微、出冷汗、虚脱等症状,严重导致痉挛、麻痹而死。所以,有小孩子的家庭要将水仙放置在远离小孩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