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女周睿,书法雅逸笔墨清俊

 谦言益语 2022-01-05

品纸上云烟,赏秀逸睿美

周睿博士书法作品选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

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载《艺概》

周睿  《 录杜牧诗五首 》( 2014年作 )

第一眼看周睿博士的书法作品时

颇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仿若米芾的《蜀素帖》

用笔俊迈,笔势飞动

风姿翩翩,纵横挥洒

恰如周博士的论文中所阐释的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美

《荣宝斋》杂志2013年12期 

录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书法家周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

书法师承广东碑学名家曾景充先生和江苏帖学名家黄惇先生,研究古代书法理论及审美范畴十余年,长期致力于中国书画美学理论教学和科研,已出版3部专著《儒学与书道——清代碑学的发生与建构》、《美曰载归——在美学与书法之间》、《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发表论文30余篇。2010年以来担任教育部中国美术史国家精品课程书法史项目负责人。

现为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颜真卿书画院画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录书品-飞舞-超迈 33x66cm

录书品-浑含-澹逸-33x66cm

录书品瘦硬-圆厚-33x66cm

节录钟嵘《诗品》35x69cm

节录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之一

节录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之二

书写的顿悟与常态

周睿自述

我的书学经历是从碑学入手的,

最初师从广东碑学名家曾景充先生。

他书风个性鲜明雄浑峻烈,又不乏朴拙烂漫,所以

我学汉魏碑主要选择西狭颂、张迁、经石峪、张猛龙和爨宝子,

对清代碑学诸家吴昌硕、伊秉绶、沈曾植等人也摹习甚多。

年轻时血气方刚,胸怀鸿鹄之志,一直在为自己喜好的事业持久地攻坚,所以对崇高伟岸的艺术特别喜爱。其实吸引我的不是写字,而是借着临碑能时时达到高古的心境,领略勇猛刚健厚重的人生气质。所以我沉迷于临碑,就像读文学作品一样,只是要借助笔墨方能进入场境。这种热爱持续到我最终完成博士论文《清代碑学的发生与建构》。这篇论文与其说是一部书法断代史,不如说是对书法人生的深度阐释;是对我自己多年来文化生存状态和思考的一次总结和解答,更为我明澈了艺术而学术的人生坐标。

到南艺任教以后,周围多帖学名家,自然受其影响,特别是黄惇先生对清代碑学的反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书法方向,开始在帖学技法上着力,真正解决日常书写问题。这十年我都在持续地临写帖学大家,涉及王门一派、宋四家、赵孟頫、王铎等人,在笔、墨、纸以及形式方面究心颇多。

直到2014年,我明显感觉自己的笔法和造型有了质的飞跃,真正领略到一种纯熟的用笔带来的书写自由,随意铺开一张纸,就能任笔尖在上面腾挪跳荡,呈现出我希望看到的古雅和劲健,有时因为书写内容的激发,更有一些逸笔洒脱的神采奔涌出来。此时,才真正理解了古人的书写生活,那种自然流淌的涓涓细流和激情,恒久地润泽着心灵,让它欢喜,让它灵犀不灭。

这十年也是我持续研究古代书法理论及审美范畴的十年,在30余万字的著作《士人传统与书法美学》即将出版之际,我深深感到一门伟大的古典艺术对人的塑造力量,它所内涵的天道、人道和艺道,给予我恒久的热爱、毅力和颖悟,把我引向民族人文的深处,钻之弥坚,仰之弥高。没有美学探究的支持,我的书写创作不会有如此的顿悟和飞跃。虽然我现在的作品在逸美上多有着力,但我始终坚信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形式美,也不仅仅是技法的熟练精到,而是表达出内心世界最深沉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境界,刘熙载《书概》所谓:“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正如音乐世界里我始终独爱巴赫一样,表现宗教情怀、孤独的反思性存在、沧桑的境遇、悲怆的情绪、坚毅的人格、思考的深邃和清远等等,更应位列最高的艺术精神层次。这些形式独创的实现,也许就是反反复复的在顿悟与常态中锤炼,路漫漫而愈求索,百转千回,水到渠成,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如真如豁然来到心中。

书法家周睿作品润例

条幅、手卷、镜心、斗方:2000元每平尺

其他特殊要求具体另议

节录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录《诗经》三首

微信号:deeletang

简淡生活,养心德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