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犍陀罗》 | 于道各努力

 苇杭工作室 2022-01-05
纪录片《永远的犍陀罗》于2021年12月6日 & 7日CCTV-9纪录频道播出

第1集

https://tv.cctv.com/2021/12/08/VIDEgM0gJTfcYesXON0ZNS6H211208.shtml?fromvsogou=1

第2集

https://tv.cctv.com/2021/12/08/VIDEdcCcbD8VUEM3f9MrOth7211208.shtml?spm=C55924871139.PY8jbb3G6NT9.0.0

纪录片《永远的犍陀罗》

苇杭手记02

2017年,我刚做完《永远的犍陀罗》两集片子,送审等待中。Bamiyan Shaw适时提议我写有关犍陀罗的系列文章,我讶异得瞪大了眼睛,开什么玩笑?而且还是国际玩笑。犍陀罗,如此艰深的专业课题,国内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尚屈指可数,研究亦较国际滞后,大多数普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拗口的名词——我就是这样的普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由Gandhara英译来的名词,仅仅一年前!

其时,这位意气风发的八零后年轻人正在为前去巴米扬考古筹资,他刚从日本学成归来,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已出色地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策划组织了一场又一场颇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他首开微信公众号,以偏锋视角解读巴米扬前世今生,解读丝绸之路与阿富汗宗教考古美术。

从他身上,我看见学识见识和胆识,看见理想和情怀,他是凝霜澄水,是不一样的清流:“胆识则需很多时候坚持自己底线勇气,抗拒社会潮流和环境压力,这是最难,因为很多时候人不可以选择美好世界,但是冷酷世界却选择了你,你由不得分说必须从容,劳累时打个哈欠继续紧抱理想放个屁就行,因为现实的理想国从未存在过”。 

曾是唐代西域都护府重点管辖区域的阿富汗考古,相对而言并不受重视,想必海归之初的他已深有体会,“做点儿事真不容易啊”!我们做的都不是近名利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共同感慨,也相互激励。其时,我也正在为纪录片《永远的犍陀罗》前去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和塔克西拉遗址拍摄而抓耳发愁。无意中,我们都走在奔向犍陀罗的路上。

那是我和Shaw的第五次见面,每次都是因为犍陀罗,或为联络专家采访,或为日语资料翻译,或聆听相关讲座。这次,Shaw对我认真提议写犍陀罗的书,我震惊,也好奇,因为在我既有概念和经验中,几无可能。这部体制内承制的小成本纪录片,题材不是导演专长的,周期是有严格限制的,经费是紧张羞涩的,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单位交给的一个工作任务,而已。待一年之后,如期交片,然后再被动承接或主动上报新的题材,周而复始。犍陀罗,只不过是我纪录片生涯中的片子之一,并即将成为抛诸身后的旧相识。电视人什么题材都上手接触,阅人无数,轮番纳新,什么都了解一些,又什么都不精通,永远的半铫子。 

我对Shaw说,给我一个理由,让我说服自己。接下来,Shaw在太平洋咖啡馆说了一段话,我当时就意识到,它可能会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影响。——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让日常淹没你,不要让体制淹没你,不要让既定的规则淹没你……你心里有一粒种子,我才能唤醒你。你之为你,让我看见了你。 

他说:目前国内关于犍陀罗的研究本就滞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也少,而专家们写的高深艰涩的学术论文,你以为有谁会看得下去?学术圈收藏圈加起来就算有一万人关注,那些不会去看论文的,或看不懂论文的,或压根就没听说过犍陀罗这个名词的普通人,也以10亿计……就当是做功德,就当是宣扬丝绸之路佛像文化艺术,就当是把自己的亲历写给入门的人看。

片子因故搁置,这一搁就是三年,三年中,我陆续接手改革开放四十年、二战劳工和航天“两弹一星”人物传记等截然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打开朋友圈,常常看到Shaw坚定地奔走于河西走廊的孤烟落日,餐风宿露。此刻,一丝羡慕和惆怅会在心头掠过,一生做一件事,如同一生爱一个人,是想一想都可望难及的奢侈幸福。我目送他们渐行渐远。

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阿富汗文物珍宝陆续在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6个博物馆展出,让更多人了解到丝路文明的融汇共通。其间,我常常看到他的身影活跃其间。在Shaw的参与下,巴米扬与敦煌进行了文物研究与遗址考察的互动交流。

三年后的2021年春,犍陀罗片子的修改工作重启,我和Shaw又在南京见面,他详细地给我讲这几年中最新的犍陀罗研究成果,我若有所思聆听,像面对一个陌生的故人。Shaw说,不想姐姐你掉队落单,我们还要一起走丝路!

同年8月,Shaw欣喜地告诉我,他被哈佛大学CAMLab聘为特约研究员,去参与建立犍陀罗数据中心;11月,数字犍陀罗项目启动。将围绕核心学术议题,组织国际学术会议、专题研究讨论会、学者国际互访、线上演讲、田野考察等学术活动,推动犍陀罗艺术的研究国际交流碰撞、跨学科对话,不断去丰富我们对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的文化遗产的认知,将犍陀罗文明的研究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

那年Shaw轻轻的质问,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依稀是谁在说:我们已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二十年前,长发飘飘的陈虻给我们讲课时曾如是说,那时,他是《东方时空》创始人之一,是央视内部理想主义阵营的代言人。那时,我每做一部片子,都觉得在为飞速发展的社会立此存照;那时,双目炯炯的我相信,五十年之后,人们一定能从我的纪录片中找到这个时代的蛛丝马迹,或国计民生。其实,根本用不了五十年,仅仅十年之后,大家都安静了,过着自己的日子,赚着各自的钱。

 “别忘了,你是中国第一个拍犍陀罗纪录片的导演呢”,Shaw指出我身份和视角的特殊性,认为完全可以独立于专著论文之外,自成一体别开生面写犍陀罗,甚至在写作脚本和片子摄制时遭遇的烦恼、困惑、苦闷,以及疑难和危险,无不可记录。不必一定要写圆满与完成,还可写行迹与遗憾。

这就像在文学类型中,有一种叫评注的,通过文学评论也写写其它的事。比如清代《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才子牡丹亭》,藉着评注阐述自己的戏剧理论,捎带出风俗人情、佛道文献、诗词曲集,别有其存在价值。 木心对现代作家的点评也给了我启迪,他说沈从文曹禺这些人,在解放后或文革中皆因诸多禁锢而无法诞生新的力作,非常可惜,其实他们可以写这些苦闷呀,把这种苦闷写下来,就是很好的时代投影,就是很好的作品……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都很少去写自己思想过程当中的狼狈,其实狼狈是有价值的,别一上来就抵达真理——嘿嘿,做片子的苦闷与狼狈,多着呢。



2017年写犍陀罗书稿时,年前创作脚本时在我怀里调皮撒娇的奶猫三丫,已经怀孕快做母亲了。一年又一年,我孕育了什么?打开电脑动笔那天,我清晰记得恰逢愚人节。愚人节,拿自己开一个国际玩笑。Shaw的提议能否成真,天大的压力与挑战,都因这个特殊的节日变得无足轻重。何妨举重若轻,即便不成,就当是愚人妄言,所行所书,皆无挂碍。

如果来日能让更多像我一样原本对犍陀罗一无所知的人,能够在轻松有趣中快捷了解犍陀罗造像艺术,了解佛教诞生传播演变中的历史花絮,了解宗教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和文明之间润物无声的融合,当有一天,有机会再见到犍陀罗佛像时,不再是陌生的过客,而是熟悉的故人,能看出它与敦煌菩萨的渊源,能看出云冈五窟的来处,不再惊诧这一尊佛像怎么跟那一尊迥异,不再惊诧印度的菩萨怎么是留着两撇胡子的男神,而我们的观音娘娘,是如此柔美温婉的女神。——这,何尝不是一种功德? 

动笔之际,再读德国诗人里尔克的诗句——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

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整理出碎碎念念系列,追忆创作生涯中这段原本会迅速流逝的似水年华,以及我与犍陀罗之间后知后觉的这份缘。——动笔之际,不知能否顺利完成,不知能写多少,一切听由犍陀罗的佛陀来决定。封闭半年后,我走完自己的朝圣之路,书稿完成。当年印度同行的摄影师吴昊,无私地将此行的摄影作品奉献于书稿作配图之用,图文并茂交付心向往之的三联出版社。

弹指间,四年过去了,《永远的犍陀罗》纪录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得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播出后,中华鹿野苑艺文学会会长吴文成老师发来赞许与鼓励:创作者的内心是丰富的,它成就了自我的修行。修行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凡走过的路,都会留下痕迹,并终将回归于我们自身。海燕,以你的角度和文笔,慧根和理性,未来可期!

千年丝路,缘分深深深似海。因缘际会,一粒种子,就发了芽。那些激励我牵引我的人,他们分明都是菩萨派来的。


 版主  |           

苇杭,名刘海燕,七零后,纪录片导演,作品有《刺刀下的劳工》《风中客卿》《花冈越狱》《重返卡拉麦里》《寻找端纳》《千古忧乐》《消逝的建筑》《永远的犍陀罗》等,两度获得国际纪录片“金熊猫”评委会特别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长片“十佳”,广电总局推优,以及“光影纪年”学院奖、中美电影节入围奖;作品《刺刀下的劳工》获中央档案馆收藏。著有影视随笔《光影过客》《小隐六记》,创作手记《念念犍陀罗》即将由三联出版。

本公号长期征集佛教艺术相关的图文,wenxin:654580449

  温故  |           

《永远的犍陀罗》 | 千里自同风

  周边  |           

回眸:梁思成与费正清的“独乐”情缘

乘风破浪——敦煌壁画中的舟船

观展 | 从一物到世界——金华市博物馆“无穷·镜:古代铜镜中的微观世界”展览访谈

观展 | 大叙事下的文物与考古——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访谈

佛藝访谈:台湾中华鹿野苑艺文学会吴文成专访

—————————————————

情怀也是生产力 。做有温度的视频,写有思想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