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威1,000公里存照

 老威小屋 2022-01-05

“ 就跑步这个需求而言,它是胜任的。

今日小寒节气。

一双多威跑到了1000公里,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一双跑鞋跑到1000公里,所以,怎么着也得郑重其事地写点小文,以“立此存照”。

我过去的同事兼跑友说我是索康尼铁粉,的确,我一直非常喜欢索康尼。请恕我孤陋寡闻,早年间,从来没有听说过多威这个牌子。而听说了以后,又同时听说田径队训练多穿它,跟“大神”相瓜葛——江湖说法,“驾驭它需要较强的腿力,不是大神,恐怕为其所伤,导致腿疼”云云。搞得我很胆战心惊。

一般凡是说跟大神有关的事情,我觉得都离我很远,没有什么关系。

直到去年减重以后,在把目光转向轻量化鞋的时候,忍不住悄悄地买了一双,躲在阴暗角落里自己试试。

没想到第一双按照常用的42码买了,红色的,还买得大了,于是,很被动地又有了第二双,41的,蓝色的。

现在独自服役满1000公里的,是第一双,42那双。

一、穿了“大神可驾驭”的鞋,不能不用心体验

因为是“从来没有”的尝试,所以有不少新鲜感,而由于以往听说大神才可驾驭,于是又穿得鬼鬼祟祟地,生怕自己因为功力不够,反为剑气所伤。所以,一个阶段,都有记录。

下述的500公里的记录,不是单双,而是两双轮流穿的总和。

【记录一双多威3900跑鞋

【多威3900征途500公里小结

今天说的,则是红色那双独自的跑量,不是两双同款鞋的里程合数。在我的记录里每双鞋都分得很清楚。

红色,3900型号,42码。

之前跑得最远的是索康尼RIDE,925公里。

接下来说说体验。

二、体验之鞋底

非常满意的鞋底!

可以说,鞋底,是它最让我赞赏的一个方面。

我对鞋底的关注项,一是弹性,二是耐磨性。

1、先说耐磨性。

厂家的口号,是1500公里不是梦。我就是被这句话吸引,才把第一程目标首先锁定在1000公里的。

应该说厂家的说法是靠谱的。因为我相信如果继续穿下去,它依然是能够正常服役的。

说良心话,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耐磨的鞋底。

我跟大部分人一样,正常足弓,足跟和中足外侧落地,向内滚动,十分典型的落地动作。不过左脚通常比右脚外侧磨损略微严重一些。在上一双925公里退役的索康尼上,左脚的前掌外侧边缘,已经露出中底了,而从上图看,前掌还是在橡胶大底“当班”,没有磨到中底。

但就磨损而言,再穿500公里,应该比较容易。不过我打算让它歇一歇,顺便考虑还要不要让它继续在跑步阵营里服役。

2、弹性。

说起跑鞋的弹性,很多人说踩屎感。

踩屎感真只是不跑步的外行眼中的“好”。要命的是,很多胖人,也在吹捧踩屎感。要知道,胖人如果穿了踩屎感严重的鞋,估计一天下来,非抽筋不可。

越是奔跑,或者行走时越是体重大,应该越韧弹才好啊。

所谓韧弹,脚乍一体验,以为是硬的,但长时间穿着,其实有支撑力。

我们用海绵做个比喻:假设一块2厘米厚的海绵,用拇指食指去捏它,松松垮垮的海绵,可以一下子压得很扁,最极端的是两个手指的指肚都能感到对方的力。韧弹的感觉,则海绵不能被完全捏扁,而是保留着一个厚度,譬如2厘米变成了1厘米。这是打个比方。

Asics的扔鸡蛋实验,也是既能吸收自由下落的鸡蛋的重力,但是没有完全松塌,而是在下陷中对鸡蛋形成一定的承托力。

每个人对弹力的体验和感受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总之,这个鞋底的韧弹比较适合我。

三、体验之耐磨的鞋面

我过去穿过的鞋中,任何一双国外牌子的鞋,都在500公里左右出现鞋面破损。唯一一双穿到2019年退役时依然鞋面完好的,是特步——这是我2013年以来穿的第一双国产跑鞋。第二双到快退役了,鞋面依然完好的,则是这双多威3900。

这个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共性。反正国产鞋的鞋面结实,是我此刻的感受。

顺便说一句,在零下5度以上的天气,这双鞋是可以胜任的,不算太冷。尽管在背阳的路段,迎风奔跑时,脚上也感到凉风嗖嗖。但一转过有太阳的路段,就没有问题了。

四、体验之穿着感觉

鞋底是我最赞赏的一个方面,耐磨其次。

但是总体感觉,穿着舒适度还可以提高。

首先是鞋子的“领口”偏大,总担心鞋会包裹不紧。其次,似乎鞋深也比较浅,似乎更加强了这种感觉。加上第三个因素,因为买得大了一码,不得不垫了两双鞋垫,因此深度更觉得浅,领口必然也比合脚的鞋大些许,所以更加大了“担心滑脱”的感觉。

在正好合脚的那一双上,感觉好一些。但是,与其他品牌我同样穿了合脚的鞋型相比,感觉多威3900需要扎得更紧一些,心里才踏实。

也就是说,本来应该在脚踝部位包裹好的,但现在要靠脚背部位扎紧,来增强包裹感。如果去掉这个因素,我认为很不错了。

与穿着感觉有关的,还有鞋垫。

无论是市场反馈,还是厂家的措施,其实都意识到了鞋垫的欠缺。厂家安排了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换鞋垫的服务。

不过我没有用这个福利,我都是直接把鞋垫换掉。

五、回到是否大神才能驾驭的问题

上面说到,主观感觉鞋比较浅,领口比较大,以及坊间说大神才能驾驭,我想无外乎指向一个事实:275克,定位轻量化。

鞋子只要一沾上轻量化的标签,就会有很多与传统跑鞋不一样的地方:由于用料更少而导致的保护更少,科技更少,性能更薄弱等等,都是必然的。

所以,轻量化和某些不足,是共生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轻量化最能够被人接受的共生的不足,是保护性能的减弱,这是合理的。但对于包裹性,我认为还是不能削减的。

这样一来,所谓大神才能驾驭的话题,也就有解了。其实还是轻量化带来的。

1、轻量化鞋的缓震少,的确需要更强的腿。这包括膝盖,小腿等直接受力的部位(大腿好像影响少些)。缓震少,鞋底的风格韧弹,直观地说,就是鞋底风格偏硬(老威特别喜欢偏硬的鞋底),于是膝盖疼痛和小腿疼痛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有的人说小腿容易疼,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我总觉得,所谓大神才能驾驭的说法,是指这一层意思而言。

2、越是偏向轻量化的鞋,前后落差越小。对于习惯性用中掌、前掌落地的人来说,穿惯了厚厚足跟的鞋,当中掌落地时,足跟也是得到一定支撑的,除非是在冲刺状态,落地点十分考前。如果中掌落地,厚底鞋可能还是能提供一点支持,穿薄后跟的鞋,有可能小腿这根橡皮筋的疲劳程度会加深。

我穿这双鞋的时候,不自觉地会采用足跟落地的方法,变成高步频小步幅。非常神奇的是,我之前说过9月份感到小腿有点发紧,担心肌腱受伤,把跑步减少,跑的日子也降低强度。但是我只要穿着它,用足跟落地的方式跑上一个小时,腿都会舒服一些。可能这种跑法,让小腿反而在运动中得到拉伸?

总结起来说,它的薄底和轻量化设计,并没有让我因此而受到“剑气”的伤害,相反,穿它跑足跟落地,反而是一种缓解。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额外的收获。

事实上,由于10月份担心小腿会演变成伤痛,而理智地减少跑步,进入11月以后,我一直都穿它在完成跑步,而且11月、12月也回到了正常的跑量水平,现在已经完全无碍了。

所以说,是不是一定要大神才能驾驭,也不好说。我的腿力的确还可以,但我绝对不是大神。

只能说,任何设备,都有个因势利导的问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六、说说它的碳板

1、碳板对提升速度有没有用?

老威答:不知道。坦率说,没有明显感觉。

2、适合速度跑还是慢跑?

老威答:也许是碳板太小的缘故吧,当日常穿都没有问题,因此快跑慢跑都可以穿。我是感觉不出来,它在哪个速度段有优越性的问题。

3、碳板就一点作用都不起,形同虚设吗?

老威答:也不是。在转弯时能够感觉到转弯更稳定,也容易发力。

4、有必要特地为了跑步而买碳板吗?

老威答:我不会。慢跑时,我觉得传统的跑鞋更舒服。测试时,我觉得包裹性好的轻量鞋最合适。我比较喜欢索康尼的菁华。

5、什么样的人适合穿?

老威答:什么样人合适,真的不好说,也许脚力比较好的人更合适一点吧。但不合适的却比较明显,即它不适合大体重人士穿着来跑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