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探索“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

 zqbxi 2022-01-05

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

——江西探索“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

2017-12-14

江西省积极践行生态脱贫、生态富民理念,转变治水理念,创新治水思路,通过“河长制+精准扶贫”和治水转型,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脱了穷帽——贫困户当上保洁员

初冬时节,山岭地区的乡村有了明显的寒意。赣县区长洛乡保洁员韩稳栓一大早就穿着保洁服,手持火钳和竹筐,来到长洛河清理河道垃圾。像韩稳栓这样当上河道保洁员的贫困户,全省已有近1.8万名,占全省河道保洁员总数的34.5%。

图片

今年2月,省政府批准井冈山市脱贫退出,这个拥有17万人口的革命老区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井冈山市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践中,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坚持“有能力”的“扶起来”,聘请了62名贫困户担任河道保洁员。

建设河道保洁员队伍,是实现河流长效治理的有效措施。今年,江西省采取“河长制+精准扶贫”方式,聘请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担任河道保洁员或巡护员,探索建立推行河长制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的制度,既扩大了环境整治的社会队伍,也让贫困户增加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据统计,全省河道保洁员工资按照河道保洁长度,每月400~1200元不等。通过做河道保洁工作,每名贫困人口一年就可脱贫。

赣州、上饶、吉安等地均有超过40%以上的河道保洁员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吉州区96个河道保洁员都是贫困户;玉山县1300多名保洁员中,有超过7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遂川县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河道保洁员工资补助,安排了285名贫困人员作为河道保洁员。

图片

石城赣江源

位于赣江源头的石城县,积极探索“PPP+贫困户”管理模式,采用外包模式,将河道保洁发包给环保公司。公司安排专职环境卫生和河道保洁员,优先聘请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城乡、河道保洁治理工作,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落实分村分河段负责制,流域面积小、安全系数高的河段由贫困户负责。

美了乡村——渔民吃上“生态饭”

“在岛上住着不仅舒服,还能在家经营渔家乐,与在外打工或捕鱼相比,既绿色生态又省心省力。”说起岛上的“绿色”转变,家住南昌市南矶乡的渔民陈海波很感慨。现在一到旺季节假日,前来南矶观鸟赏荻的车队便在湖底公路上排成长龙。

位于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美丽,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来此。地处保护区内的南矶乡村民,也尝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甜头,在家门口就收获了生态红利。

图片

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批迁徙候鸟

“十九大报告更加激发了南矶人爱水、护水,爱岛、护岛的热情,更加坚定了南矶人在湖滩湿地之间赚生态钱的信心和决心。”南矶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南矶渔民在家门口真正吃上了“绿色饭”“生态饭”,从守住鄱阳湖一湖清水,护住湖滩湿地、保护候鸟生灵中收获生态红利。

江西省自2015年启动河长制以来,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确保对影响河湖健康突出问题的整治取得重大成效,近3年全省地表水的水质达标率稳中有升。

富了百姓——河长制探出新路子

有了绿水青山的基础,各地铆足干劲,让条条清渠释放更多的“治水红利”,助力脱贫攻坚。

赣县区在长村河流域打造了五云千亩蔬菜采摘园、樟树坪星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夏潭村甜叶菊育苗基地,发展起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带动了46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图片

五云蔬菜采摘园

今年,江西省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在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的同时促进地方产业转型,打造了一批河长制示范河流,推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以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