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2.8标变新选择 尼康Z 28

 教授的拐杖 2022-01-05

  在2020年最后一个月,尼康正式发布一款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Z 28-75mm f/2.8。这款镜头此前并未在Z卡口镜头发展路线图上出现过,可以说是尼康为了应对需求迅速推向市场的“加急之作”。Z 28-75mm f/2.8的加入让Z卡口标准变焦镜头变得异常丰富,此前尼康推出过去Z 24-50mm f/4-6.3、Z 24-70mm f/4 S、 Z 24-70mm f/2.8 S、Z 24-200mm f/4-6.3 VR以及今年10月才发布的Z 24-120mm f/4 S,一时之间摆在Z系统用户面前的选择也趋于复杂化,

  对于“ 28-75mm f/2.8 ”这个规格,单反时代柯尼卡美能达、腾龙、索尼都推出过“一脉相承”的28-75mm f/2.8。如今进入无反时代腾龙针对索尼E卡口先后发布过 28-75mm F/2.8 Di III RXD、28-75mm F/2.8 Di III VXD G2两代产品。尼康此次推出Z 28-75mm f/2.8,意在给Z5、Z6套机用户带来第二支廉价大光圈变焦选择。那么Z 28-75mm f/2.8有什么亮点?下面笔者将其与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以及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进行对比:

规格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规格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与尼康Z 28-75mm f/2.8结构对比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与尼康Z 28-75mm f/2.8结构对比

  从规格对比来看,Z 28-75mm f/2.8采用了与腾龙 28-75mm F/2.8 Di III RXD类似的方案,28mm起始恒定F2.8标准变焦,广角端拥有19cm近摄能力,重量上明显比Z 24-70mm f/2.8 S、Z 24-120mm f/4 S更轻。这款镜头采用12组15片镜头结构,其中包括1枚加强型低色散ED镜片、1枚低色散ED镜片、3枚非球面镜片,有效抑制各种像差,提供稳定的解析性能。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与尼康Z 28-75mm f/2.8 MTF对比

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与尼康Z 28-75mm f/2.8 MTF对比

  成像方面,我们先来看看纸面实力,单就官方MTF曲线来看,尼康和腾龙大体走向相似,只有细微差异,广角端(28mm)中心腾龙更接近0.9,而边缘尼康下降更平滑;长焦端尼康和腾龙大体近似,腾龙中心略好最边缘反差有点上扬。至于实拍表现如何,笔者后文会进行实拍测试。

外观及细节

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Z 28-75mm f/2.8对比

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Z 28-75mm f/2.8对比

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Z 28-75mm f/2.8伸出对比

Z 24-70mm f/4 S、Z 24-120mm f/4 S、Z 28-75mm f/2.8伸出对比

  设计上Z 28-75mm f/2.8与此前发布的 Z DX 18-140mm f/3.5-6.3 VR类似,非“S-Line”系列双环设计无任何开关按键。整个镜头体积与Z 24-120mm f/4 S相近,只是更细更长一点。镜头变焦环采用条棱(硬质橡胶),控制环(对焦环)则改为带有十字纹纹理的滚花,不同的纹理有助于加以区分,而且控件之间被分隔开,以防止意外误操作。这一变化是自Z 微距 105mm f/2.8 VR S开始的新设计。

  Z 28-75mm f/2.8采用新一代外观设计,镜身采用缎面处理,侧面没有“NIKKOR S”铭牌,改为型号上方新增“NIKKOR ”logo,这使品牌更突显。

  镀膜方面,尼康官方并没有这款镜头镀膜的介绍,只能说这款镜头定位不高,没有应用顶级镜头常见的纳米结晶涂层和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另外,这款镜头最前端的镜片表面涂有防污涂层,可防止灰尘附着,并易于清洁。

变焦环

变焦环

对焦环

对焦环

  尼康Z 28-75mm f/2.8与Z 24-200mm f/4-6.3 VR、Z DX 18-140mm f/3.5-6.3 VR一样,采用“双环”设计,控制环同时也是对焦环,在镜身前端较宽的为变焦环,中后端为多功能控制环(默认卫对焦环),两个环转动操作比较顺滑,阻尼适中。

  控制环默认起到对焦环作用,可以进行手动对焦,相机还可以分配给控制环其他功能,包括ISO感光度、光圈和曝光补偿,从而提供更直观的操作。

28mm端和75mm端伸缩状态

28mm端和75mm端伸缩状态

  Z 28-75mm f/2.8采用步进马达 (STM),无论是拍摄照片还是视频,都可以快速、安静的对焦于移动主体。需要注意的是这款镜头并没有对焦(M/A)开关,需要手动对焦时需要用户在机身界面上设置,这对于经常切换AF/MF的拍摄工作并不够便捷。

中国生产

中国生产

卡口

卡口

  镜头卡口部分,采用金属材质,保证了耐用性。Z卡口采用全电子设计,11个触点实现镜头和相机高速的信息传输。该镜头的光圈搭载驱动装置,可以接收来自相机的电子信号。在连拍期间,也提供精确的光圈控制和稳定的曝光控制。而且平滑的光圈控制可有效防止闪烁。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 Z 28-75mm f/2.8的光学素质:笔者测试使用尼康Z7II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JPG、AWB设置、ISO 100。

一,镜头锐度

  为了测试这款镜头的解析力,我们采用远距离拍摄建筑的方法,该拍摄距离常被一般用户用于拍摄风景。

28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28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左:中心 右:边缘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这款镜头28mm在全开光圈下中心锐度不错,而画面最边缘画面明显比较肉;光圈收到F4时中心锐度出色,边缘画面有一定改善,暗角明显减轻,但锐度提升并不明显;F5.6-F8之间中心依然保持高锐度,边缘画面明显改善,F8时边缘锐度较好;当光圈收到F11-F16时,镜头锐度开始出现轻微下降;F22时,该镜头受到衍射影响锐度已经比较差了,笔者并不推荐使用这档光圈进行拍摄。

75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75mm中心和边缘锐度截取位置(无限远)

左:中心 右:边缘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F22(点击查看大图)

  75mm端在全开光圈下,这款镜头中心锐度尚可,而边缘则明显肉不少;光圈收到F4时中心锐度进一步提升,边缘由于暗角减轻,画面有一定改善,但锐度提升不明显;在F5.6-F8.0两档光圈上中心依旧出色,边缘锐度有一定改善,但即使在最佳光圈范围,边缘仍谈不上锐利;F11-F16时,画面锐度有轻微下降;F22时整个画面已经比较肉了。

二.畸变及暗角

1.畸变

  畸变是五种基本像差之一,不影响镜头成像精细度。在摄影中,一般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桶形畸变。长焦镜头容易产生枕形畸变。畸变与物像点离光轴的垂直高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物像四角的畸变比物像的四边的畸变程度大。我们本次测试的镜头焦距为28-75mm,标准变焦镜头广角端易出现桶形畸变,而长焦端则会出现枕形畸变。

28mm畸变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28mm畸变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75mm畸变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75mm畸变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28mm端存在明显桶型畸变,而75mm端则有一定的枕形畸变。这款镜头机内畸变控制可选择开关,比较在意变形的用户可以开启矫正。

2.暗角

  “失光”俗称是暗角,指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前组镜采用了大口径镜片,确保充足进光量,可以起到减轻作用。

28mm

F2.8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2.8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2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2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5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5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75mm

F2.8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2.8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2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2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5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3.5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F4.0暗角控制(点击查看大图)

  暗角方面,28mm端F2.8下这款镜头存在比较明显的暗角,光圈收缩逐步减轻,F4.0下仍有轻度暗角;75mm F2.8下也存在明显暗角,光圈收到F4.0时暗角明显减轻。

三.紫边表现

  我们用镜头边缘部分拍电脑主机装饰灯,由于灯光和黑色机箱形成大光比,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灯光边缘,来判断色散程度。

28mm广角端

F2.8/F3.2/F4.5(点击查看大图)

F2.8/F3.2/F4.5(点击查看大图)

75mm长焦端

F2.8/F3.2/F4.5(点击查看大图)

F2.8/F3.2/F4.5(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28mm端F2.8下灯边缘有一定紫边,光圈收缩紫边会逐步减轻,F4.5之后紫边已经比较轻微,可以忽略;再看75mm端,F4全开下存在一定紫边(比28mm端更明显),光圈收缩F4.5时紫边仍不能完全消除,以倍率色差为主。总的来说,这款镜头采用1枚加强型低色散ED镜片和1枚低色散ED镜片,确实可减轻轴向色差,仅仍残留一定色差,尤其长焦端的倍率色差。

四.焦外效果

第一组

28mm F2.8焦外虚化

28mm F2.8焦外虚化

75mm F2.8焦外虚化

75mm F2.8焦外虚化

  笔者用Z 28-75mm f/2.8拍摄路边篱笆。全开F2.8光圈下,我们来观察竹林纵深的虚化效果,从实拍来看28mm端由于焦距广,有一定散景能力,远处光斑较小有些杂乱。而75mm由于焦距的优势,F2.8虚化程度明显增强,焦外表现尚可,二线性并不严重。

第二组

  为了测试虚化光斑质量,笔者用75mm 端F2.8失焦拍摄无限远光源,形成各色光斑:

虚化光斑

虚化光斑

虚化光斑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虚化光斑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Z 28-75mm f/2.8中心区域光斑并不是很圆(9边形),而最边缘的光斑除了口径蚀造成橄榄状,还出现“切边”问题。仔细观察光斑内部,存在“洋葱圈”现象,整体观感一般。

五.彗差与星芒表现

1.彗差

  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简单来说夜景等图片中点光源的边缘变形,就像鸟儿展翅般发散出一片光芒,不能形成点图像的一种现象。下面我们用Z 28-75mm f/2.8广角端全开光圈(F2.8) 、ISO100、AWB拍摄远处的路灯。

彗差测试截取位置

彗差测试截取位置

彗差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彗差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Z 28-75mm f/2.8全开光圈边缘点光源出现明显变形,呈现“X”交叉状态。尼康官方并未强调这款镜头点光源还原能力,用户也不必对这款镜头在这方面抱有过高期待。

2.星芒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

星芒测试截取位置

星芒测试截取位置

星芒局部 (点击查看大图)

星芒局部 (点击查看大图)

  上面我们用Z 28-75mm f/2.8在 F11小光圈拍摄远处路灯,可以看到这款镜头的18条星芒,星芒形态一般,向外呈发散状。

六.抗眩光表现

28mm 端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75mm 端

F2.8(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F8(点击查看大图)

  前文谈到官方并未介绍Z 28-75mm f/2.8采用什么防反射镀膜。我们使用28mm端和75mm端分别拍摄大楼侧面透光的阳光,光圈分别设为F2.8和F8。从实拍来看28mm端全开存在明显鬼影(右侧大楼暗处 扇形杂光),光圈收缩鬼影面积缩小,但更明显;75mm端,全开有明显鬼影,而收缩光圈(F8)眩光和鬼影会进一步加重。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实际抗眩光效果并不理想,建议用户还是带上遮光罩,尽量减少杂光影响。

七.呼吸效应

  尼康强调Z 28-75mm f/2.8对焦发生变化时,视角也几乎保持不变。

呼吸效应测试

  视频演示中,笔者使用Z 28-75mm f/2.8的28mm和75mm全开光圈拍摄纵深栅栏,对焦位置在远近不同的情况下,画面视角变化不算明显,基本符合官方的说法,低呼吸效应有助于视频录制视角稳定。

更多样张

评测总结

  通过前文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Z 28-75mm f/2.8整体素质与“S-Line”镜头存在差距,与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表现相似,中心锐度、低呼吸效应以及19cm近摄是这款镜头主要优势,而边缘锐度和光斑表现是最明显的短板。

  对于尼康Z用户来说,可以用Z 24-70mm f/2.8 S一半的价格买到原厂恒定F2.8标准变焦镜头。目前尼康Z系统标准变焦镜头可选镜头众多,焦距范围、光圈、防抖、体积、价格等因素都影响用户的选择。与Z 28-75mm f/2.8类似方案的腾龙28-75mm F/2.8 Di III RXD,目前售价5500元左右。当初这款镜头之所以热卖,主要满足了索尼E卡口用户低价替代FE 24-70mm F2.8 GM的需求,同时镜头本身相对轻便,腾龙此举是副厂差异化竞争一个典型范例。尼康作为原厂在镜头群中添加这款镜头,初衷是给套头用户多一个低价F2.8标变,顺手还挤占了副厂这个空挡,但对于Z用户来说这款镜头与腾龙有1500元差价,腾龙又没有Z卡口外售,这值不值就看个人了。笔者觉得如果尼康这款镜头采用类似腾龙二代方案,那么 6999元定价还是非常合理的,目前来看Z 28-75mm f/2.8定价还是有些偏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