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年长征时,聂荣臻主张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连夜提着马灯来阻止

 LDS551 2022-01-05

从红军血战湘江开始,到巧渡金沙江,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是共产党革命的转折点,在红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的情况下, 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通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挽救革命于危亡。

这一系列的会议,在历史课本中只是将他们笼统地称为“遵义会议”,而就在这一系列的会议中,红军完成了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等一系列的成功战役,为中国的军事史中填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今天笔者要着重讲的,便是这其中的“苟坝会议”,这场会议让毛泽东挽救革命于即倒,也让全党对毛泽东的认知产生了质的改变。在笔者看来,这次会议不仅是革命的枢纽,同时也是毛泽东魅力的一次飞跃。

文章图片1

苟坝会议遗址

苟坝会议据理力争

1935年3月10日,已经二渡赤水的红军来到了贵州遵义的苟坝村,当时中共中央在经历了再占遵义城的胜利后,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的大胜利。

这场胜利为所有红军的领导干部和战士都鼓舞了士气,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领导人都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更多地消灭敌人。

这天下午,在平正、干溪活动的红一军团的聂荣臻收到了一些情报,在打鼓新场(现在的金沙县)仅有黔军的两个师,所以聂荣臻便给中央发来电文,建议进攻打鼓新场,歼灭驻扎在那里的黔军。

文章图片2

在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的每一次战斗,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治局20多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当时张闻天收到电报之后,当天晚上召集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王稼祥、刘伯承、张云逸、李富春、叶剑英等20多人进行讨论。著名的苟坝会议就此召开。

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在会议中,大部分人都决定可以进攻打鼓新场,都希望在遵义大捷的鼓舞下,打更多的胜仗,在云贵川建立根据地。而当时赞成进攻的人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打鼓新场的守军力量非常薄弱,仅有一些没有战斗力的黔军。

第二、 在娄山关大捷后,红军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战斗,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

第三、 打鼓新场的经济条件非常好,如果胜利,对于红军的军事补给是很有帮助。

文章图片3

但在这次会议上, 毛泽东却坚决地反对进攻打鼓新场,因为从聂荣臻的进攻建议来看,进攻打鼓新场并不是一场运动战,而是堡垒战,而这显然不是红军的优势。前不久在土城战役的失败中,由于对敌军估计不足,毛泽东心中失败的阴影犹在。看到大家都同意攻打,毛泽东的情绪也异常的激动,他据理力争。

因为在3月5日,蒋介石下令各部队围剿红军,红军目前仍处于四面围击之中,如果红军要去攻打打鼓新场,那么要突出敌军新的包围合击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但当时由于没有确切的部队信息,这也仅仅是毛泽东个人的预感,并说服不了众人。

另外,当时的毛泽东在北渡过长江已经失去机会的情况下,已经在为红军谋划“借道云南实现渡江入川计划”。而毛泽东也在计划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来扰乱敌人。的这一雄才伟略让大多数人难以琢磨的,此时更多人主张在贵州建立根据地,所以在战略上并没有毛泽东谋划的那么全面。

文章图片4

由于争论的目标不同,双方自然互不相让。毛泽东说:“如果攻打打鼓新场,我就放弃自己前敌总政委的职务。

面对毛泽东这样激动地反应,张闻天最终没有办法,决定用投票表决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的情绪十分激动:“这种关乎到生死存亡的事情,怎么可以投票表决呢?

当问到同意不攻打打鼓新场的举手时,仅有三个人举起了手,见到没人举手,有两个人也将手放下来,此时支持毛泽东的也仅有一票。而当问到同意攻打时,下面的领导人纷纷举起了手。毛泽东看着周恩来,周恩来本也想举手,但想了想之后,又把他准备要举的手收了回去。

文章图片5

虽然也有几个人都没有举手,属于弃权的态度。但整体来看,同意进攻打鼓新场的声音还是大于反对的声音,毛泽东的力争是无效的。最终会议决定,进攻打鼓新场,第二天一早由周恩来下命令,同时也同意了毛泽东辞职的请求。

此时的毛泽东依然没有动摇,气愤地说:“要么就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找到了周恩来,问他当时为何没有举手,周恩来表示他作为最终决策者,不便影响他人的表决。毛泽东还是对周恩来讲:“不行!危险!”随之周恩来也有一些动摇了。

毛泽东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彻夜难眠,他为红军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因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受到忽视,在这个深夜,革命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此时的毛泽东正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让自己观点立足的证据。

文章图片6

深夜走小道阻止周恩来

深夜,去打鼓新场打探情报的人,连夜赶了回来了,给毛泽东送来了一封重要的情报:

打鼓新场虽然表面看起来,仅有黔军的两个师,战斗力也不是很强,但蒋介石已经派他的中央军在打鼓新场修筑了城墙、碉堡、暗堡、战壕、铁丝网,可谓是早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坚守待援。

而在打鼓新场的西南面有滇军,西北面有周混元的3个师,东面有吴奇伟的2个师,东北面有川军3个旅和上官云相的部队,总共9个师又6个旅。

1935年3月10日,这个看似寻常的夜晚,对于中国命运来说却并不寻常。毛泽东收到情报之后,就立刻提上一个马灯,在苟坝村的一条崎岖狭窄的小道上,一个人在这条小道上走了三里的山路,来到了周恩来的住处。

文章图片7

在毛泽东的心中,这不再是一场战役的作战计划,而是与中国的革命紧紧相连。而苟坝村的这条“小道”所连接的,正式中国革命的“正道”,今天,人们将这条小道亲切地称为“毛泽东小道”。

当时已经到了周恩来要下命令的时间了,马上就要集合队伍准备出发。可周恩来对于毛泽东白天的话也再三考虑,即便下命令的时间已经到了,可他想着毛泽东的话,内心还在犹豫不决。

毛泽东见到周恩来后,将自己当夜获得的情报告诉了周恩来,并向周恩来讲述了攻打打鼓新场的危险性,蒋介石早已经对那里进行了部署,不能去钻这个“口袋”。当时的红军也只有孤立无援的3万人,在没有后方补给的情况下, 和9个师6个旅进行强敌决战,显然是有着全军覆没的绝境。

文章图片8

毛泽东说:“打仗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

毛泽东的一番话,最终也让周恩来意识到进攻打鼓新场的严峻性,于是毛泽东对于作战的命令,让周恩来暂时晚一点发,周恩来想了想,也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等一早开会,把大家说服。

取消计划后组建三人团

第二天,3月11日一早,张闻天重新组织大家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把掌握的行情给大家分析后,一封电报传来,是红军截获的一封敌军电报,电报中的内容也证实了毛泽东的预判:敌军正在迅速向打鼓新场集结,意图围歼红军,而红军只要进攻打鼓新场,就自然落入敌人的陷阱。

大家看到电报之后,最终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而毛泽东也“官复原职”。

文章图片9

说道这里,不觉得要问,为何在众人眼中只是一场普通的战役,而毛泽东却要坚决地反对,甚至不惜半夜走山路找周恩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毛泽东已经得到一些消息,蒋介石已经做好部署,国民党40万大军,快得半天即到,慢的两天即到,而红军3万人没有援军,不能去钻口袋。

第二、毛泽东在扎西会议后,逐渐形成了整体的战略构想,就是彻底摆脱围追堵截,跳出包围圈,进攻打鼓新场和计划冲突,只会扰乱计划。

第三、毛泽东认识到,红军当时最好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长处,保存红军的实力,而进攻打鼓新场是堡垒战,红军对此没有任何优势。

文章图片10

本来苟坝会议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可从这件事中,张闻天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张闻天接替秦邦宪之后,每遇到战事,都要召集二十多人开会,非常不便,将这么多人召集在一起,往往争论不休,反而贻误战机,有很强的滞后性,在变幻莫测的战争中不能发挥其灵活的机动性。

对于张闻天这样的提议,毛泽东也有了一份提议,就是成立一个由几个人参加的小组,全权指挥军事,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周恩来和张闻天的赞同。于是张闻天提出,还是要组建一个三人小组,在战争中可以灵活地进行决策。

而最终选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行动,由周恩来担任团长,而显然毛泽东在其中却是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图片11

虽然我们在历史课本里,将新三人团的组成归结于遵义会议,而就广义上的遵义会议而言,这个决定是在苟坝会议中所作出的决定。

苟坝会议后,由于毛泽东及时阻止进攻打鼓新场,使蒋介石的四道防线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苟坝会议对毛泽东在意义

而毛泽东的一生中,也有过多次的起起落落,在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失去了职务,军事指挥权落在了秦邦宪等人手里。直到遵义会议,毛泽东被选为常委,算是东山再起。

在遵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最初仅仅是周恩来的帮助者,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最终还是要由周恩来下最后的决定,可谓有职无权。

文章图片12

当时毛泽东卓越超人的才能,还是受到了党内和军内的一些人的怀疑,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仗,便是土城战役,打得极为惨烈,最终土城战役还是失败了,从此部队里开始有人散布对毛泽东不信任的言论。

而从苟坝会议这件事情之后,他极力主张不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事后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他在这件事情上,完全不顾个人得失,用他的政治魄力挽救了党和军队,从此,让支持他的人变得理直气壮,更为坚定的继续支持他。而对他有非议的人也从此改变了看法,对他也是佩服有加。

苟坝会议中对于 “新三人团”的决定,不仅是毛泽东职务变化的一次飞跃,更是全党和全军对于他认知的一个飞跃。毛泽东在党内的声望空前的提高,使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巩固。

而接下来,毛泽东也不负众望,将自己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章图片13

毛泽东可谓是艺高人胆大,面对蒋介石的重重封锁,便指挥军队佯装在遵义徘徊,让蒋介石认为红军要在遵义建立根据地,于是蜂拥而至。红军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三渡赤水,此时又将敌人引到了川南。此时让一个团伪装成红军主力,真正的主力则是四渡赤水,回师黔北。

紧接着威逼贵阳,调离滇军出滇,又佯攻昆明,让滇军回防,借此时机巧渡金沙江,这样忽南忽北,忽左忽右,让3万红军从不足15华里的封锁缝隙中,跳出了蒋介石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大踏步的向四川挺进,成功与张国焘、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实现了革命中伟大的转折。而中国革命一路燎原,最终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

文章图片14

结语:

在遵义会议后,党中央注重倾听不同的声音,善待其他不同的意见,这导致极个别人的意见也有了充分表达的机会。苟坝会议也用事实论证了“真理终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的客观性,毛泽东自己在会议上也谈到:“有人说大会都通过了,你来变更?其实有时大会也会出现错误,我也有类似的经验。比如苟坝会议,我先还有三票,后头只有一票。

这次在黔北大山深处,召开的苟坝会议,后来很多人,包括当时参加会议的人,都记不清准确地开会地点了,但毛泽东在多次会议中,都提到苟坝村召开的这次会议,而且在1959年正式提出了“苟坝会议”这个概念,足可见苟坝会议对毛泽东而言,是何等的难忘,又是何等的重要。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