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见其人肺腑香 作者:潘向黎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2-01-05

http://www. 2007年11月20日14:29 

      在我心目中,明末清初的张岱是天下第一等趣人、妙人、韵人,又是第一等痴人。生为世代仕宦的子弟,家中藏书甚丰,锦衣玉食,兴趣极广。明亡之后,披发入山,安贫修史之余,偏偏不能忘情旧日,写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如小品版的《红楼梦》,写尽了繁华如花旖旎如梦,也写尽了落花满地好梦成空。他是反现实主义者,国破家亡之后坚持“梦中说梦”,用完美的记忆来代替残酷的现实,所谓“余梦中多有,反为西湖所无”,“惟吾旧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只有如此痴人,才会堂堂正正地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我无比信服这句话,从来“把它读成了心里话”(陈鹏举评李商隐语)。按此标准,张岱自己,绝对是那个时代最值得与之来往的人,他不但有“癖”,而且非止一端。寻常人病在“无深情”,他病在情“滥”无法自制,情深不能自拔。他恋园艺,精戏曲,好美食,嗜佳茗,耽于湖光山色、花朝月夜、琴棋书画、古董珍玩……像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中所说“纨绔子弟,极爱繁华”,他确实热爱繁华——生活中所有与“实用”无关而和“享受”有关的事物。
       有这样广阔而深厚的底子,张岱在茶艺方面的造诣自然不同凡响。他与茶有关的文字,最著名的可能是《闵老子茶》。其次是《兰雪茶》,再次是《禊泉》。
       《闵老子茶》写张岱寻访茶人闵纹水。1638年九月的一天,41岁的张岱慕名专程去拜访老茶人闵纹水,说:“今天不畅饮闵老茶,绝不回去。”闵很高兴,亲自当炉烹茶,张岱品后叫绝,问是哪里的茶?闵说是阆苑茶。张岱说:别骗我!是阆苑的制法,而味道不像。闵笑着问:那你说是哪里产的?张岱再啜了一口说:“怎么这么像罗岕?”闵不禁吐舌称奇。张岱问是什么水,闵答是惠泉。张岱又说:别骗我!惠泉在千里之外,怎么能这样鲜爽不损?闵不得不说出取惠泉的秘诀,又吐舌称奇。闵又拿来一壶茶斟给张岱,张岱说:这个茶香烈味厚,是春茶吧。刚才喝的是秋茶。闵大笑说:我活了70岁,见到精于鉴赏茶水的,没人比得上你!两人从此结为忘年好友。这篇文章写茶写人都惟妙惟肖,许多文章名家提及,往往不吝篇幅地全文照录一遍,在我看来,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情不自禁。
       在《禊泉》中,张岱写了他重新发现禊泉的过程,郑重有如历史性大事件。他还提供了辨别的方法:取水入口,先后抬起舌头、舔过上颚,过颊即空,好像没有水可下咽的,就是禊泉。他说来似乎既明确又简单,但是一般人恐怕只有吐舌称奇的份。张岱这种连老茶人都惊叹不已的鉴赏力,他自己却觉得很平常,说是“诸水到口,实实易辨”——各种水一进口就知道了,实在很容易分辨。对他来说,想分辨不出来都难。
       不过,被老天赐予或者后天渐渐培养出这样的嘴和舌头,也不全是好事。因为有了这样一张嘴,生涯中就少了许多从众的乐趣,天下多了许多进不了口的东西。别人觉得好,你觉得只是凑合;别人喝得,你根本喝不得。张岱对被老天选中成为这种人没有一个字的抱怨,但是他的一个朋友和他厮混久了,不知不觉中嘴被养刁了,分别后大叫其苦:家里的水实在进不了口,张岱,你还我原来的嘴来!

       无端地觉得,像张岱那样的人,繁华热闹、任性胡来都只是外表,内里是极干净的,五脏六腑都是香的。

(新民晚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