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春明‖ 小小说:杨局长

 乡土大河南 2022-01-06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小小说:杨局长



作者 |魏春明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市局杨局长从一把手位置退下来,算起来已有三个月余了。这期间,他基本上都是呆在家里,一向温和的脾气不知咋的变得烦躁起来,听啥烦啥,见啥啥不顺。
老伴老杨长老杨短喊个不停,甚至亲切的喊出了杨局长的小名“尿”,杨局长儿时爱尿床,父母疼爱,干脆起了个乳名“尿”,一直喊到上初中家人才不喊了。儿子每天嘘寒问暖,三餐饭端到桌上。女儿回来中午喊爸,晚上喊爸爸,也没见个好脸。
邻居老张看在眼里,背地里对杨局长的女儿说:“闺女,别说我说话不好听,邻居多年,你爸我可了解。工作几十年,除了开会,还是开会。没啥业余爱好,钓鱼、下棋、打牌一样不会。在位时,你家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如今,退下来了,门可罗雀,人来的稀少了,一时适应不了。近段脾气不好,恐怕是在家闲呆时间长了,烦了,不妨带他出去跑跑,一来趁现在身体好,看看外面的风景,二来换换环境给你爸散散心。”一席话,说的杨局长的女儿直点头。
杨局长的女儿回家和母亲、哥哥一沟通,觉得老张讲的有道理,便轮流做通了杨局长的工作,全家外出旅游一趟。行李一收拾,第二天就出了门,从广州到北京,从西安到南京,半个月下来,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外,只顾看新鲜,见热闹,杨局长的脸色还算行。回到家,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脾气愈来愈大异常地烦躁,时不时摔碟子砸碗,闹得一家人不得安生。女儿气的说了句“神经病”,转身回到了婆家,不再理他的茬儿。
某日,杨局长的老部下王局长来访,听了听杨局长的情况。临走,背着杨局长对杨局长的老伴和儿子说:“我有个熟人姓马,是省精神病院院长,全省治疗精神病权威,心理疏导专家。你们有空了找他看看,帮助疏导疏导,如何。”经过杨局长老伴和儿子反复做工作,杨局长居然同意上省城走一遭。女儿一听说父亲上省城看病,也要陪同一起去,毕竟是亲闺女嘛。
一家人见到马院长,讲了杨局长的前情后事,马院长思忖半天,对杨局长说:“老领导,你没啥病,回去静养几天就好了。”杨局长闻言,面部略有喜色。走时,马院长背着杨局长对其家人说了一番话,便让他们回来了。
回到家门口,杨局长的女儿一改常态,把手一扬,礼貌地对杨局长说“杨局长,请进。”杨局长先是一愣,然后,点点头进了屋。儿子连忙找椅子边让座边说:“杨局长,请坐。”杨局长的老伴端杯水说:“杨局长呀,喝杯水,休息休息。”几句话下来,杨局长的脸色渐渐由阴转晴起来。
中午做好饭,女儿说:“杨局长,今天,马院长说你没啥病,心里高兴。来,你主持,妈副主持,我回到家是客人坐主宾位,哥坐副主宾位,来个正规接待,你看咋样。”儿子也附和着说:“对,杨局长主持,来个正规接待。”杨局长一听这似乎找到了感觉,乐了,笑着对老伴说:“去,拿瓶茅台来,今个儿喝个痛快。”酒至半酣,杨局长的老伴也起身端着酒杯说:“来,杨局长,我也陪你喝一杯。”杨局长听后霍地站了起来说:“干。”一扬脖,酒杯见底,且哈哈大笑起来。杨局长在任上常常就是这种笑,家人听着高兴。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杨局长的身体逐渐欠安,接连住了几次医院。最后这次入院十多天病情越来越重,不见好转。
一日,杨局长突然病危,主治医生诊视后无奈地对他的几位亲人说:“准备后事吧。”就出去了,屋内只听见杨局长家人的啜泣声。
此时,病床上的杨局长气若游丝,干瞪着眼,拉着老伴的手迟迟不松,看样子还有啥事要交待。因在医院病房,几位家人不能像在家那样,杨局长来,杨局长去,都改口了。
老伴说:“老杨,你走吧,儿女会管我的。”
儿子说:“爸,你放心的走吧,我会照顾好母亲的。“
女儿说:“爸爸,你安心的去吧,今后,我来伺候妈妈。”
杨局长也不知听见听不见,只听口中道气的声音越来越粗。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干着急时,杨局长的女儿猛然想起什么,附在杨局长的耳旁高声喊了一句:“杨局长,你安息吧。”也不知,杨局长是否真的听到了,只见他头一歪,慢慢合上了双眼,拉着老伴的手也松了下来。
就这样,杨局长走了。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