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登科---辨足少阳病脉证并治

 家乡一品 2022-01-06

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264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6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267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痞,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8

小柴胡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

小柴胡汤柴半斤,参芩甘姜三两均。

半夏半升枣十二,少阳百病和为箴。

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半升,干姜二两。

义按:从小柴胡汤加减法中,我们可知其药性与作用及变化。如胸烦加全瓜蒌。不呕者去半夏。渴者去半夏加人参花粉,胁痛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邪为患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者去参加桂,咳者去参姜枣加五味干姜。医者宜用心领会,此与后者四逆散之加减大体相同,但后者有腹中痛加附子炮,以辛温而能温阳止痛也。

查伤寒论,少阳篇9条文,一“汤头”名,实际上是有论无方。夫少阳为枢。枢者枢转频繁交替,何药方少至不可思议者?柴胡为户枢,开合之机本于此,其加减变化诚万变之源,其半表半里和解之法实仲景之首创,六经之精髓也。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于里,此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53

义按:半表半里概念及和解之法,乃张仲景之首创。若柴胡法和诸泻心法皆和解之法也。和解之法,必四面八方都宜兼顾,使臻协调,考柴胡、泻心两方,寒热补泻并用,此协调阴阳内外上下之妙法也。再考七味药中,参甘姜枣就占四味,甘以补脾,给各方以利益也。利益产生矛盾,欲解决矛盾首在协调利益,此和解之大义也。柴胡剂和解表里,泻心通宣上下,中病之机矣!如考《汤液经》方小勾陈汤药仅参甘姜枣四味,独姜有生与干之分别。大勾陈汤则再加半夏黄连黄芩。此大概为仲景半夏泻心之药,知泻心之法为和法,非独柴胡汤也。再论病位,柴胡之治在胸胁,痞气之治在心下,如结胸与痞气之别,则在痛与不痛之分。再之前曾论少阳有论无方,我以为大小柴胡,柴胡桂姜汤,四逆散与诸泻心汤皆少阳和解之治也。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1

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378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愈者,小柴胡汤主之。(102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03

少阴病,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十分。

捣筛,服方寸匕,日三服。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6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7

义按:上四方之柴胡证,征阴阳四象也。夫少阳为枢,但枢有阳枢与阴枢之别,启阳枢,用小柴胡汤,启阴枢用四逆散。小柴胡用参甘姜枣补方根以和中,用芩夏以清热止呕,而四逆散用枳实、芍药以破结敛阴止痛,虽同有柴胡而治效大异也。至柴胡有大小之分,小者和解少阳,大者泻下及乎阳明。另者大柴胡加大黄、芍药者,泻下敛阴止痛也,而柴胡加芒硝者,软坚,治潮热者。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51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外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52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10

义按:上面柴胡三加味方,又各有特色。柴胡桂枝汤乃太少合病,里虚而表未解也。柴胡桂姜汤又为太阳少阳与太阴合病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又为太少合病及烦惊谵语之情志病也。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5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166

义按:上二方之比较,一为饴甘姜枣之补中,一为参甘姜枣之益中,至桂芍者和气血也,旋赭者降逆气也,此又同中之异也。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4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痞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63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气,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62

义按:上述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药七味,和中清热,协调上下,甘草泻心汤药六味,无人参,金匮有治狐惑之功。至生姜泻心汤则于半夏泻心汤中加生姜以治胃中不和而下利者。另者以药名汤之君药量都比较重,以启先锋模范作用也。

辨胆腑证治

(一)胆腑痰饮证

足少阳经胆腑,中寒生饮证,脉滑,舌白,呕吐痰涎,温胆汤主之,若口苦痰黄,黄连温胆汤主之。

(二)胆腑湿热证

足少阳病,脉弦滑或带数脉,口苦,舌厚溺赤,发热头痛呕恶者,蒿芩清胆汤主之。

(三)胆热证

足少阳病,发热头痛,脉弦,心口热痛,大便硬,呕逆,大柴胡汤主之。

(四)胆石证

足少阳病,心口时痛时止,脉弦滑,舌红苔黄,发作时呕逆,疼痛不可名状,大柴胡加三金(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元胡、木香主之。

(五)胆虫证

足少阳病,心口偏右痛,时痛时止,吐蛔,病发六、七日。体虚。痛剧生蛔厥,时冷汗,宜乌梅丸主之。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义按:命学云:木全寅卯辰方,肝胆自然气盛。少阳病,得寅卯辰值时旺气,故病能解。如有欲解时,就有病易发时,少阳其对宫就是申酉戌三时,故少阳病易发于日晡之时。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ebc491ed0101h34r.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