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之境界,可悟不可言

 建老真人图书馆 2022-01-06

“拈花一笑”,是一个耐人寻味,以心传心的禅宗典故:说是有一天,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唯有其中的一个叫迦叶的“破颜微笑”。师徒二人的行为合在一起就成了禅宗的“拈花一笑”。

禅之境界,可悟不可言

“拈花一笑”,旨在强调禅宗之法,最好的方式,不是被文字表象所迷惑,而是“以心传心”。 只有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才能对禅理有透彻理解。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对禅的理解亦各不相一。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如禅理,千江如众生。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但水中的月,不是真月,只是水的幻像。每个人的心性不一,眼中所看到的月亦各不相同。心性的真实性如何,难以用言语或文字表达,关键在于心悟。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亲自体证,用般若智慧观照,才能明心见性。

禅之境界,可悟不可言

禅,不可说,一说就错。它并非知识理论,不能靠口头或文字讲授,只能依心感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东西。正如赵州高僧从谂禅师被人问道什么是禅,禅师面对前来问道的人,只是平静而简单地告诉“吃茶去”三个字,无非是在告诉人们:禅,要在饮茶这样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证,才能慢慢参悟,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禅。

禅茶一味。自古以来,茶与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注重主体感受。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

禅之境界,可悟不可言

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的心境。同一杯茶,多少人饮用,便能品尝到多少种滋味。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净土,可容花木,可纳雅音。

茶道的最高境界,不是臻至极致的茶艺,而是通过洗茶煮茶分茶等每个细微动作,在一斟一递一饮之间,完整地表达自己心境,把自己想要说的话,用茶道的技艺传达给他人。而饮者,亦无需多言,只需于观茶道、品茶味中,静静享受和慢慢参悟,通过饮茶这种方式,感悟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则境界越高。

禅之境界,可悟不可言

一个和尚问一个老和尚:“禅是什么?”老和尚说:“禅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如果在吃饭、睡觉、喝茶、工作、洒水、扫地等日常生活中,都能时时保持安详和满足心境,即是“禅”,也就是心无羁绊,不执着于任何欲念妄想,充满知足与随喜,达到内心清净、安定、圆融、自在状态。

禅修,非各种形式主义、外力加持、上师崇拜等所能传授,亦非简单的打坐冥想。如果在无人打扰之处安静打坐,心思稳定不散乱,但是一离座与人交谈,就心起烦恼,或一工作就不定心,那这种短暂的“定”也是无用的。禅修,是要教会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心净澄明的境界,做事精神统一,心念一致,通过亲自体证和反复练习,感受单纯至极的状态。

大道自然,平常心是道。一花一世界,寻常生活里,无处不是禅。真禅平实而纯朴,“落花随水去,修竹引风来”, 一切自然景中的禅机、禅韵只待有缘人,只看各自参悟。

人生百味,世间冷暖,如禅,亦难言,唯自知。

禅之境界,可悟不可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