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三十六
2022-01-06 | 阅:  转:  |  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三十六《文钞》“印光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良以家庭之中,主持家政者,多为女人,男人多持外务。其母若贤,子
女在家中,耳濡目染,皆受其母之教导,影响所及,其益非鲜”。大师讲这段话,很中肯。母亲在家里做事的时间多,对孩子们的影响自然也就多于
父亲。母亲性情若好,品行和修养端正,尤其是她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正规。她做母亲时对自己孩子的影响,就一定很好。但是这件事也与自己孩子生
来的性情有关系。孩子性情好,能接受母亲的教育,当然好了。若是不能接受母亲的教育,也没有办法。我们孩子的妈妈性情不好,一生过得很坎坷
,她的妹妹受同样家庭影响,性情非常好,一生过得很幸福。我今天也老了,大概十年前问过她妹妹,都在家接受爷爷奶奶的影响多,母亲和父亲上
班,对她们的影响不多。同样的爷爷奶奶影响出来的两姐妹,一个幸福,一个悲惨。并非爷爷奶奶有问题,是两人性情不同所致。姐姐很任性,妹妹
很听话;姐姐打架骂街,妹妹不如姐姐聪明,只会一件事,是她爷爷奶奶教育她的,“家和万事兴”。她一生记住这件事,真的就做到了。她姐姐不
但不会这些,最能的最擅长的,是唱歌跳舞,能和男人周旋;妹妹不会,交了个男同学,一生没有换过。小两口一生没有红过脸,和睦相处,能在父
母面前尽孝道。我问她,她也不会说什么,家里的孩子也是一般人,两口子学问有限,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多。但到了后来,孩子能上北京最好的中学
(全北京第一名),大学不用考,是这所中学推荐上去的,上的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上的是纽约大学,数学系。毕业就留在
美国了,这在几年前,就是很好的结果了。这之后,中美交恶,我们不谈政治问题。就家庭教育而言,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能接受家庭教育
的程度,各个不同。但是有一点,孩子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对他自己的影响很大。就像我们孩子的妈妈和二姨,一个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大,一个
比较小。要是都受到母亲的胎教和扎根教育,尤其是正统的德行教育,母亲能在自己母亲面前尽孝道,用这种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德行教育就开
始了,将来这个孩子的德行和德行教育,都会具足和圆满。也就是前面大师讲的,在孩子未受染污之前,在孩子未生下来之前,就给他先入为主的教
育,以及习以成性的教育,这些教育都正规,是古代圣贤教育。生下来的孩子,他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都因为这样良好的教育而改变他的心性,他
的心性几乎像一个圣贤一样。到了他能上学,学校教育给他很正规的道德教育,他这一生的德行教育就很正规地完成了。母亲对孩子的胎教和扎根教
育,非常重要,能改变他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成为一个圣贤。他这一生不但不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还会带给家庭和社会无穷的利益。圣贤的
心性,烦恼对他的影响很小很小,也就是脾气不能左右他的行为,不再任性了。而这个人的智慧远比常人大很多,他做事几乎都异于常人,都是传统
文化里面的圣贤行为,你看这样多美好!“若幼时任性娇惯,俾其自由,绝不以孝弟忠信因果报应是训,长大则便能为杀父杀母之魔王眷属矣”。这
是说家庭教育不好的话。母亲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那么她的家庭教育,八成就使自己和孩子很任性。自己不懂得善恶正邪,
当然也就不知道怎么把握孩子的善恶正邪。德行教育没有教给孩子们,因果教育更是提不上。这个家庭的孩子将来可就麻烦大了。“是故子女幼小
时,切须养其善心,严加约束。要知今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之辈,皆从彼父母娇生惯养而来。以孟子之贤,尚须其母三迁,严加管束而成,况平庸者乎”。喜欢看的,请您转发。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献花(0)
+1
(本文系Fo弟子2yui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