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一文学丨趣味越是抽象,精神便越自由丨​张朝沂专栏

 天鸟5qephd1z5f 2022-01-06

近日,我与朋友一同去拜望老领导。刚一进门,满面春风的老领导,便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

今年70多岁的老领导虽然身体不如从前,但精神状态非常饱满。一坐下,老领导就打开话匣子告诉我们,现在他的日子很充实、快乐。每天早起后主要是做家务、打扫卫生。下午,是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书房就成了他全部的活动空间。

这时,他第一要看的是当前的时事政治材料,第二要看的是老本行——各类文献古籍。身处“斗室”,一个人完全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聆听伟人的讲话、与古代圣贤聊天,趣味盎然、其乐无穷!

老领导如数家珍似地讲着他看的每一本书,谈自己的体会、认识或感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看见他陶醉的神情,也被深深地感染。我突然想到了大学毕业时老师的一句临别赠言:“趣味越是抽象,精神便越自由!

说实话,当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很深的理解。大学毕业后,自己成天忙于工作,操心每天的生活,以及经济上的压力、孩子读书的焦虑等等,不懂得趣味抽象的涵义。今天,听了老领导的一席话,似乎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整天忙于具体事务,而没有精神上的追求,他一定会活得很累,不仅身累,而且心累!只有充满精神追求的活动,才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读书,无疑是一件让人精神自由的活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至乐莫如读书。读书可以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忘却生活的烦恼。我们的思绪随着书中的情节展开,也随着故事的起伏跌宕而心潮澎湃。虽然窗外刮着刺骨的寒风,我们却能从书中感受到冬日的阳光与温暖!这就是书的魅力,这就是抽象的趣味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自由和快乐!

趣味抽象,就是我们的情趣意味从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上升到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对某一物的具体追求,变成对概念性、理念性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一种基于物质之上的主观意识活动。以我个人的理解,趣味抽象至少应包含以下的内容:

趣味不要太低俗。如果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喝酒打牌、穿衣打扮、四处显摆,抑或是说东道西、搬弄是非,甚至是好嫉妒怨恨、讥讽诽谤,让自己变态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和满足。那这样的人不仅让他人难受,自己也活得很累,既在乎他人的评价,成天活在他们评判的世界里,又“时时刻刻忙算计,谁知算来算去算自己。”其实,这些低俗的趣味真的害人害己,为何不多一点高雅的情趣呢?读一本书、画一幅画、听一首悦耳的曲子、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行走在艺术的殿堂里,让心灵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让身体贴近自然、轻抚大地的脉搏、聆听天空的呢喃……身体放松、思想自由,多么惬意、多么舒坦!

趣味不要太功利。我们垂钓,本是为了娱乐,如果把鱼获作为根本目的,那就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我们写作,本是为了言志,如果稿费成了写作的唯一动机,那人就异化成了一台创作的机器。趣味太过功利,就毫无趣味,实质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追逐。人们为了利益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身心疲惫,何谈心灵的自由!当然,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可能没有目的,但是如果目的就是功名利禄,我们会在这场无休止的逐力中耗尽我们所有的一切,包括幸福与快乐。因为利益是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古人的这些诗句已经把道理讲透了,太过功利,只能是庸人自扰、作茧自缚,唯一的出路就是看淡名利、看开得失,知止而止、知足常乐!

趣味不要太物质。古人云:“人为物累,心为形役。”物质的东西既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精神的桎梏。要实现精神的自由,必须挣脱物质的枷锁。不可否认,我们的一切精神活动是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但意识的能动性及其巨大的反作用也不可忽视。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人腰缠万贯却愁眉苦脸,有的人一贫如洗却喜笑颜开,说明金钱并不能决定一切,而快乐与否跟我们的人生态度、精神追求息息相关。这就不难理解,身陷囹圄的革命志士始终充满积极乐观的精神,从容地写下《囚歌》《我的“自白”书》等荡气回肠的诗篇。信念,始终是支撑一个人乐观、坚强、勇敢活下去的最大精神力量!坚守理想、坚定信念,才是抽象趣味的最高境界,也是精神自由的根本源泉。

趣味越是抽象,精神便越自由。如果每个人的趣味更抽象一些,便更接近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属性。超越物质、超越自我,活得更自在、更自由,也更有人生意义、更有社会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