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考研】中药最常考章节TOP6,全部都是复习重点!

 咸佛墨医 2022-01-06

图片

这期研研给大家整理了中药学出题频率比较高的常考知识点,快来复习一下!还剩不到一个月就要考试了,在这个最最关键的复习时段,希望大家稳住心态,继续加油呀~

照例,标星还是要求一下的,万一哪些个小可爱都标了呐!(就是公众号标星吖!)

出题· 次数

图片

图片

一、解表药

主入肺、膀胱经。(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虽有表证,也要慎用)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桂相配治疗风寒表证】 

2、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性味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桂枝单用解肌发表,配伍芍药,调和营卫;类似:柴胡单用疏肝解郁,配黄芩和解少阳。) 

3、紫苏(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不宜久煎)

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可解半夏南星及鱼蟹毒—呕家之圣药 。)

5、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炭) 止血。(肺胃等多种出血证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荆芥穗祛风作用强于荆芥 。)

6、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中润剂,既能祛外风,也能熄内风)

7、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独活为下半身) 

8、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9、藁本:散寒除湿,祛风止痛。(太阳引经药 )

10、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引经药 )

11、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少阴经引经药,细辛辛燥伤阴,“辛不过钱” )

12、苍耳子: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包煎,有毛易刺激喉咙 )
 
(二)发散风热药 

1、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注:薄荷能发汗,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2、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退翳明目、熄风止痉、镇静安神。 (3-6g)

3、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疏肝要药,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
图片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生用、先煎)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苦寒 归肺、胃、肾经】(治肠燥便秘)

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肺、胃、肾经 】

4、天花粉(瓜蒌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天花粉可致流产,孕妇禁用;归肺胃经。)

5、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止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归心、肺、胃、三焦 】

6、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为治疗瘰疬,乳痈肿痛常用药)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可凉血,入上焦,泻肺火)  
 
  清热用生黄芩,清上焦热用酒黄芩,止血用黄芩炭,清热安胎用清炒黄芩。

2、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入中焦,治中焦湿热)

3、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入下焦,治湿热下注;能泄热,滋肾水)

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治梅毒药物:大风子,苦参,轻粉,土茯苓)

5、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解表。(既治风湿热痹,又治湿热黄疸)
 
(三)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金银花,连翘可用在温病热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炒炭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2、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疮家圣药)

3、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4、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不宜久煎)

5、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肺止咳、清热利湿。(有毒,过量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6、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可解表,有毒,孕妇禁用

7、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治疗乳汁不下) 
 
(四)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2、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性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治瘰疬,白喉) 

3、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又退无汗骨蒸)

(五)清虚热药 

1、青藁: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暑邪发热,口渴尿赤;疟疾,寒热往来) 

2、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治有汗骨蒸;牡丹皮—无汗骨蒸)

3、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可治阴虚外感)
图片

三、泻下药

1、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

(后下:泻下力较强,久煎后泻下作用减弱;生:热结便秘;酒:瘀血;炭:血热出血;制:化浊降脂。)


2、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冲服10—15g,溶服,冲入煎剂中。) 

3、火麻仁:润肠通便。(打碎入煎) 

4、甘遂:泻下逐水、消肿散结。(有效成不溶于水,宜入丸,散。剂量0.5—1g,醋制降毒) 

5、芫花:泻下逐水、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入汤剂1.5—3g )

6、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0.1—0.3g )

7、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煎服3—9g,入丸散1.5—3g )

  (注意:芦荟,巴豆,千金子入丸散。)
图片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1、独活:祛风湿、解表止痛。(少阴头痛,祛下半身湿痹;羌活为上半身)


2、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消食、生津止渴。(为治脚气常用药)

3、草乌:祛风湿、温经止痛、麻醉。(草乌毒性更强) 

4、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治破伤风 )

5、蕲蛇:祛风、通络、止痉。(治破伤风) 
 
(二)祛风湿热药 

1、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既清实热,又退虚热) 
 
(三)祛风湿 强筋骨 

1、五加皮(南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无毒)
图片

五、补益药

1、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可治疗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2、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尿、止汗、安胎。(还可治疗脾虚胎动不安

3、甘草:补益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可以调和诸药

4、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养血生津、行滞通痹、敛疮生肌、托毒排脓。(可治疗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

5、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主治气阴两脱证

6、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还可治疗热病伤阴,心烦失眠
 
7、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还可治疗肾精亏虚,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8、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还可治疗骨蒸盗汗

9、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还可治疗骨蒸劳热、疟疾

10、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外用消风祛斑。(可治疗白癜风,斑秃)

11、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固精缩尿;外用消风祛斑。(可治疗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12、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可治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13、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可治崩漏下血,胎动不安)

图片

六、活血化瘀药

1、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头痛要药)
 
2、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止痛要药)
 
3、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4、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可治风湿肩臂疼)
 
5、乳香:活血定痛、消肿生肌。(治疗跌打损伤,疮疡痈肿
 
6、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治疗跌打损伤,疮疡痈肿,还可治疗癥瘕腹痛,风湿痹痛
 
7、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8、牛膝:逐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还可治疗头痛,眩晕口舌生疮
 
9、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治疗肺痈、肠痈)
 
10、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

11、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可治疗外伤出血,疮疡不敛
 
12、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可治疗风湿顽痹
 
13、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可治疗风湿痹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