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雁翎队队员神出鬼没,将日军拖入水中淹死,日军悬赏20万大洋

 兵说 2022-01-06


作者:竹山草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保定白洋淀地区活跃着一支名叫“雁翎队”的抗日游击队,他们在白洋淀神出鬼没,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尤其是“雁翎队”成员孙革,更是多次在战斗中杀伤日军,日军甚至悬赏20万大洋要买他的人头,本文讲一讲孙革的英勇事迹。

【八国联军侵华时收缴的大抬杆】

“雁翎队”成立于1938年秋,当时日军已经侵占了华北大片土地,对于白洋淀也是虎视眈眈。而且为了最大限度削弱中国民间的反抗力量,日伪军打着“献铜、献铁”的名号,强迫渔民交出猎枪和鱼叉等物品,这种做法无疑断了周边猎户和渔民的生计。安新县委派出代表,前往周边说服渔民们成立游击队,抗击来犯的侵略者。时年18岁的孙革,其祖父和父亲都是猎户,而且还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战斗,所以他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雁翎队”。

“雁翎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抬杆枪,这是一种清朝从鸦片战争时期就开始使用的大口径土枪,口径通常会达到2厘米以上,长度可以达到2米到3米,有效射程可超100米,50米射击距离内,具备面杀伤的能力。因枪身过长,需要至少2人配合才能射击,因此被叫做“大抬杆”。“大抬杆”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是十分落伍的武器了,谁承想,这种看似落后的武器在白洋淀却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雁翎队”在冬季的冰面上训练射击】

白洋淀地区芦苇丛生,适合近距离打伏击,“雁翎队”队员大多是熟悉河道的本地猎户,在此地打游击再合适不过了。日军的机枪虽然火力猛,但芦苇荡看不到目标,只能盲目射击,更何况较近距离内,日军的机枪反而不如“大抬杆”的火力范围大。数十名队员躲在芦苇荡中,一起对日军开火,往往在第一轮射击中,能将日军架在汽船上的机枪给压制住。

1939年9月19日,侦察员得知日军1支小队将在9月20日乘汽船前往县城,下午则按原路返回。“雁翎队”在20日派出侦察员确认日军船队经过之后,随即组织队员携带40支“抬杆枪”在河道南北两岸分阶段设伏。15时许,日军汽船进入伏击圈,埋伏在两岸的游击队员们先后开火,日军瞬间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机枪都被打掉到了水中,此战“雁翎队”成功打死打伤日军20名,活捉7名。

1941年5月的1天,雁翎队队员孙革随身携带3颗手榴弹,进入雄县县城执行任务,不幸被日军发现,结果他逃出城后,从附近芦苇荡入水。孙革自幼习水,水性极好,一溜烟就跑了。3名日军对着水面射击一阵后,到附近村子抢东西,这时正前往联络员家的孙革发现了这3名日军,于是他接连扔出手榴弹,将这3名日军全部炸死。

还有1名日军喜欢钓鱼,结果有一次因为1名渔民的船碰到了他的鱼线,竟然拿刀砍掉了村民的胳膊。孙革决心趁这名日军钓鱼时将其消灭,为村民报仇。没过多久,这个日军又在河边钓鱼,孙革悄悄从水下游到日军脚下,然后一把将日军拖入水中,将其活活淹死。除此之外,孙革还多次进入安新、雄县县城进行侦察,日军一直想抓住孙革,甚至开出了20万大洋的悬赏金额。

到1941年10月,“雁翎队”已经由最初的20人发展成了100多人,他们经常打击过往的日军船只,还多次实施“锄奸”行动,有力震慑了附近的日伪军。日军自然不会选择善罢甘休,多次对白洋淀进行扫荡,每逢“扫荡”时期,队员们只能长期待在芦苇荡中与日军周旋。夏天蚊虫多,就使用黄酒驱蚊,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队员们也只能在野外休息。而且白洋淀有很多是百姓养的鱼,队员们在夏天有时也只能吃水草、莲子充饥,冬天可能还需要村民冒险接济。就是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雁翎队”的队员们也没有服输。

【“雁翎队”使用的船只目标小,适合在芦苇荡中隐蔽】

1943年9月10日,“雁翎队”得知敌人有3条大船会经安新到保定,然后再运往太行山一带。第一条警戒船上有1名伪军站在船头进行放哨,第二条押运船是伪军河防队百余人组成,第三条押运船上则有15个日军和2挺机枪。

当天晚上,这支船队在月色中进入了伏击阵地,队长一声令下,孙革一枪就将瞭望哨打掉了。趁敌人未反应过来,“雁翎队”队员们赶紧出击,迅速乘小船登上敌人的船只。日军2名机枪手想调转枪口射击,结果还没转过来就被击毙。

日军小队长初十加三郎想抽出指挥刀指挥,结果被孙革看到之后,一枪打中初十加三郎的手腕,指挥刀掉到了地上。初十加三郎又拿出手枪射击,但因紧张过度,没能击中孙革,孙革则借机扑过去,咬住了初十加三郎的大拇指,初十加三郎失去了反抗能力。其余日军看到这种阵势也就投降了,这场战斗打死打伤伪军30余人,打死日军2人,活捉日军13人,缴获各类枪支100余支,子弹上千发,“雁翎队”牺牲3人。

【“雁翎队”队员孙革晚年照】

“雁翎队”是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以及特殊人员组建的民兵组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大抬杆”。而他们的对手则是装备三八大盖、轻机枪和汽船的日伪军。如果单从武器装备实力对比来看,游击队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但“雁翎队”借助对地形的熟悉,充分利用芦苇荡进行掩护,从而将“大抬杆”的近战优势发挥了出来,最终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事实证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哪怕武器落后一些,也能以少胜多扭转乾坤。在整个抗战时期,“雁翎队”共消灭日伪军上千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迟滞和阻断日军保定到太行山一带的水上供应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