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雪| 生活需要仪式感

 Good寒雪 2022-01-06

有人说日子像树叶稠密,有人说日子像流水平淡。为了让人感受到生活,感觉到日子的滋味,便有了过阴历年。我觉得这是一种隆重的仪式感。

 因为有了年,我们才能在初一到初六坐下来,喝杯小酒,做点平时忙碌顾不上做的饭菜,平时各忙各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七姑八姨的,才能满满围坐一桌子,拉拉工作,生活,聊聊子女,或者一起看个电视。然后,还不忘矫情地感慨一下岁月的匆促,转眼老了,白发生了什么的。仿佛因为过年,我们才理直气壮地包饺子,做油食,蒸馍,洗衣服,清扫屋子,因为这个仪式让我们觉得日子飞快,生发珍惜之心,再次投入生活、工作的时候,有了紧迫感和责任感。

 清晰地记得,儿子二外毕业那年,学校举行了毕业庆典。会上校长做了发言,叮嘱孩子们即将步入高中紧张的学业,要坚持初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会议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要求孩子抱抱家长,很多家长抱着自家的孩子都是泪流满面,或许是想起了孩子小时候蹒跚学步的样子,或许是想起那些一路走来的日日夜夜,或许是因着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当时,抱着比自己高半头的孩子,我也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儿子一边给我拭泪,一边轻拍我后背让我不哭。我不知道孩子当时是什么心情,就是觉得百感交集,千般滋味无以言表,只有眼泪才能表达那份浓烈的不可名状。虽然,那一刻过去几年了,至今还能记起那个泪流满面的时刻。


前几天,儿子成人礼。这时候的孩子几乎比我高一头了。我让孩子的爸爸和孩子坐在一起,我在会场后边站了两个多小时。那一天不知道为何泪水特别多,听见家长代表开口第一句对自己孩子说对不起,妈妈做得不好我哭了,听见学生代表们朗诵十八岁的诗我哭了,看见孩子写的信我哭了,主持人让孩子和父母拥抱的那一瞬间我哭了,孩子的爸爸也哭了。我看见在场的家长几乎人人都是泪流满面,我想着中间有养育的心酸,也有孩子大了之后不可避免的交织的无可奈何,也有看着他一点一点长大成人的喜悦,总之那种滋味就是一种亲又有点疼的感觉。

我在那一刻感到,人生真是不易的,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可是,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仪式,我们才能面对内心那些平时汹涌而难以启齿的情感,我们和孩子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沟通,达成默契,才让我们和孩子都能冷静下来检讨自己,让各自今后的言行、举止更好,才能让各自以后的人生走得更加稳健而有力,也正是因为这些仪式感,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一次次涤荡着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成为更加合格的家长,更加合格的子女。

由此,我想到每分感情都需要经营,无论亲情、友情和爱情。现实中,为什么当初那么亲密的两个人越走越远,只因为我们忽视了仪式感。平时三八节,父亲节,母亲节……甚至前不久的端午节,当我们送出去一份祝福就意味着收到一份心意,那小小的不经意的平淡的几个字看似无关痛痒,传递的却是满满的情谊。你给的时候用心,朋友们收的什么会用情。可惜,中国人总是以含蓄内敛为借口,每个节日总是吝于表达。在这个电话,微信非常便捷的时代也是三缄其口。要我说,这是一种懒惰,也是一种没有情味的表现。

端午节的早晨,我和孩子在市里过。早上天下大雨,我早早起来,给孩子说给他买粽子,他说不吃,想要吃包子,我打着伞,布鞋也湿透了,给孩子买回一笼包子,一笼蒸饺,我想要告诉孩子的是,每个节日我们都要有节日的概念,要做个有心有情的人。孩子的爸爸给我们发来节日红包,那一刻心是暖的。其实,父亲节那天孩子上午去上辅导班,下午我又带着他看了两个辅导班,儿子忘记是很正常的,他还是给他爸打了电话祝福端午节吉祥,又对父亲节没电话,没礼物郑重其事的道了歉。他还给他的奶奶打了问候的电话。

言传不如身教。再好的教育,再多的知识都不如教孩子做一个有心的人,这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古诗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深有感触,好像每个节日都特别孤独,特别需要一份温暖。其实,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不缺少祝福的,也是不缺少物质的,就是需要自己最在乎的人,生命里那个最重要的人那份温暖,无论再多的问候,都不及最亲密人的人,最在意的人那份祝福让人感觉安心,暖心,甜心。有人说,现在的人认识一个人的成本太低了,因着微信,只要愿意我们每一分钟都会认识一个陌生人,甚至成为朋友。所以,每个人都是不缺朋友的,这个刚离去那个就来了。而我,总是怀疑速成的友谊和经过岁月日积月累下来的感情会一个样吗?很多不过是利益交往,鲜有诚心,更谈不上庄重。我还是喜欢旧时,旧人,还是喜欢那份庄重对待之心。比如我给孩子准备成人礼礼物的时候,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想了很多要送的礼物,然后还是选定了三本书。然后,跑了几家店才买到可意的包装盒,又到邮局买了信封将信装进去。写信花了我几天心思,礼物也花了我几天心思。话说回来,我蛮可以在网上粘贴一篇文字,也可以随意地将书送给孩子,信也可以夹带到书页中间。是的,这样看起来毫不费力,可是,我想孩子收到礼物的时候一定也少了那份庄重认真之心。婆婆读信的时候,特别感动地说,真是写的不错,不亏是文化人,谁谁谁也这样孩子就教育好了。我逗笑了,说哪有婆婆夸奖儿媳妇的。婆婆说,我说的是真的呀。我想要是我随意地做这件事,七十多岁的婆婆也不会戴着老花镜那样认真严肃地足足读了半个小时,也不会由衷感叹。

至今我还十分怀念一个逝去的故友。要说他在我众多朋友中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他和别人唯一的区别是,是一个特别有心的人。他会在每年大年初一打来问候电话,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会在每个三八节,母亲节,端午节……这些重要的节点要么发个祝福的信息,要么邀请一起吃顿饭。坚持一时容易,坚持十几年真是不易。所以,在那个朋友故去后,每个节日我都特别伤感。而对待每个节日的这份庄重也是他教会我的,他让我明白对待朋友要富有认真、严肃、恭谨的态度才好。


的确。生活需要仪式感。正是因为那份毫不敷衍,端正的姿态,让生活鲜活、生动、明丽、飞扬起来,正是仪式感让我们感受到爱、温暖,感受到个体的重要性和活着的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