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石曼清末中国行(25)1909年的广州老照片

 广州玉 2022-01-06

前言

1902年至1904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6年8月,时年33岁的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耗时三年对中国进行全面考察,走遍晚清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行程万里,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古建筑与景观,此后他撰写多部相关著作,图游华夏网以其原版照片,按照拍摄地域与时间进行归集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研究。

第25篇行程

文章图片1

柏石曼将其三年的行程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逐一标明,从1906年秋到1909年,沿着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几乎走遍了中国。

文章图片2

本篇为1909年初,柏石曼离开梧州来到广州所拍摄的照片,上图为1905年的广东省地图(蓝线为柏石曼的行程路线)。


一、广州城与镇海楼

文章图片3

1、柏石曼来到了广州,这是他在城外拍摄的照片,近处是众多的坟茔,下方的建筑是清真寺,旁边的屋子门前有两人坐着晒太阳,远处的越秀山上屹立着雄伟的城墙,左边的城楼是镇海楼,右侧的建筑群是观音寺。

文章图片4

2、柏石曼登上了镇海楼,他站在高处俯拍了这张照片,城墙蜿蜒而下,对面则是观音山,他在回忆中提到:广州可能是中国最富有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坐北朝南位于一片平原上,城市的北部则在山坡上,被三角形的城墙围住,有一座五层的镇海楼,楼中供奉着羊城的守护神。

文章图片5

3、柏石曼走到镇海楼下,一座石狮子护卫着高耸的城楼,此楼是明洪武十三年的公元1380年,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朱亮祖在扩建广州城时,将城墙修建到越秀山上,在山顶修建此楼,因楼有五层又被百姓称为五层楼。

文章图片6

4、镇海楼上供奉的是文昌和关帝,文昌帝君是中国的文星神,关羽是中国的武帝,两人合祀,寓意中文武圣神对广州的护佑。

二、白云山风光

文章图片7

5、柏石曼来到白云山的山门前,门楼上镌刻着“天南第一峰”的门匾。

文章图片8

6、当柏石曼登上白云山的高处,眼前的景色让他极为震撼,下方的山坡几乎被密密麻麻的坟墓占满。

文章图片9

7、柏石曼在回忆中写道:白云山整个山区的面积很大,这些浅色的石灰岩和花岗岩坟墓建造华丽,点缀着山顶、山坡和山谷。

文章图片10

8、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下方的山脊,其两侧的山坡都修建了坟墓,柏石曼感慨到:白云山的风景,下方的城市和山中的坟茔,完全诠释了什么是“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眼前这壮观的景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理,即人生的要旨就在于轮回。

文章图片11

9、柏石曼在山坡中拍摄了几座较大的坟墓。

文章图片12

10、途中的某处墓前的花岗石护栏。

文章图片13

11、另一处墓前的照片。

三、文庙

文章图片14

12、柏石曼拍摄的广州文庙照片,前方的石板路旁,有行人走过,左侧的院内牌坊是棂星门,其上的几根柱子正是毛笔的形状。

四、花塔

文章图片15

13、位于六榕寺内的花塔,始建于公元537年,后于北宋年间重建,原名为宝庄严寺舍利塔,后来因塔形如花相叠而得名花塔。

文章图片16

14、柏石曼站在花塔的底部往上仰拍。

五、赤岗塔

文章图片17

15、位于广州东南的赤岗,矗立着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塔,位于珠江之畔,起着风水的效用。

文章图片18

16、柏石曼来到赤岗塔下,拍下了古塔的近影,从当时的照片中,我们发现塔刹已经不存,塔顶盖是铁铸的覆盆。

六、海鳌塔

文章图片19

17、位于广州东南方向的琵琶洲上,照片中的古塔名为海鳌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除了风水之用,护佑学子独占鳌头,同时还成为航标,供来往珠江口的船只导航,又因地处琶洲而被称为琶洲塔。

七、药神庙

文章图片20

18、柏石曼在广州的药神庙前,拍摄了临街的山墙,其造型极为灵动,旁边几个路人好奇地看着照相机在拍摄。

文章图片21

19、药神庙内的浮雕,多为楼阁人物造型,都用陶瓷烧制,极为精美,其中还有一处“许三友造”的铭牌。

文章图片22

20、药神庙的一处大殿屋顶,是二龙戏珠的雕刻,下方仍然是人物故事,各有两处文字,右侧的是:“光绪乙未年”,也就是公元1895年,左侧的是:“吴宝玉敬造”。

八、能仁寺

文章图片23

21、位于白云山下的能仁寺,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公元1824年。

文章图片24

22、能仁寺的大雄宝殿,庭院内摆放着众多的花木盆景。

九、礼拜寺

文章图片25

23、因为广州是一处繁华的海上贸易之城,各种宗教信仰的人们纷至沓来,这处清真寺便是见证。

文章图片26

24、礼拜寺内的壁龛。

十、海幢寺

文章图片27

25、柏石曼来到了海幢寺内,拍下这张汉白玉佛塔,寺庙为明末清初时建造。

文章图片28

26、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塔底四面皆雕刻了菩萨造像,可惜抗战时期寺庙建筑被日寇破坏。

十一、华林寺

文章图片29

27、位于广州华林寺内的佛塔,寺庙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的公元527年,由印度僧人达摩在此建为西来庵,清顺治年间改建为华林寺。今已不存。

十二、光孝寺

文章图片30

28、柏石曼站在广州光孝寺内拍摄的大殿,殿前有一座小型石塔,寺庙始建于三国东晋期间,南宋年间改为光孝寺,清军攻入广州后,寺庙被征为军营,此后又被广州贡院,照片拍摄时已经是学校用地。

十三、陈家祠堂

文章图片31

29、柏石曼在广州期间,对陈家祠堂极有兴趣,他在此驻足拍摄了大量照片。陈家祠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

文章图片32

30、陈家祠堂又名陈家祠,清光绪年间,曾在翰林院任职的东莞人陈伯陶与其他48位陈姓望族倡议兴建陈家书院,集全省七十二县陈氏宗亲之力所建合族祠,除了祭祀陈氏先祖,还能为全省陈氏族人来广州参加科举、办理诉讼、经商等提供居所。

文章图片33

31、陈家祠大门前的石狮子。

文章图片34

32、陈家祠的主体建筑中间连接的一处偏门。

文章图片35

33、柏石曼进入偏门内,回首拍摄了这张照片,屋顶和墙壁都是精美的浮雕。

文章图片36

34、柏石曼在进入陈家祠第二进之后拍摄的照片,有一位男子站在中间栅栏门旁。

文章图片37

35、陈家祠第二进的另一处大殿。

文章图片38

36、陈家祠第二进的庭院。

文章图片39

37、陈家祠内的庭院。

文章图片40

38、陈家祠内某处厅堂前的廊柱。

文章图片41

39、陈家祠内的一景。

文章图片42

40、陈家祠内某处大门前的门当,巨大的石鼓下方雕刻着人物形象。

文章图片43

41、陈家祠内台阶旁的护栏,雕刻着繁杂精美的图案。

文章图片44

42、陈家祠内的护栏。

文章图片45

43、陈家祠内的某处厅堂的廊柱护栏。

文章图片46

44、陈家祠内的廊柱。

文章图片47

45、陈家祠主殿内的聚贤堂,雄浑的梁柱都悬挂着对联,中间的吊灯应该是电灯。

文章图片48

46、陈家祠内的主殿,在后方祭台上,放置着历代陈氏祖先的牌位。

十四、牌坊与民居

文章图片49

47、柏石曼在广州城内拍摄的一处小型牌坊,上方镶嵌着一块“旌表节孝”的牌匾。

文章图片50

48、广州城内的一处民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