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测2022:零售企业为何会更难

 朦胧斋主人 2022-01-06

图片

图片

超市周刊第1762篇原创

图片

导读:2022年,整个零售业还会稳中有进,但这与传统零售企业的关系并不大。因为2021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已基本给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定了性。


撰文 | 东   风

“今年是最坏的一年,明年会更糟”。

逃过资本冲击劫的传统零售企业,在2021前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难改颓势。但随着消费促进政策落地,零售企业第四季度,或许会有短期回暖。

这并不代表传统零售业的触底反弹,相反,其陈旧的运营模式依然面临成本企高、效率低下,再加之消费方式改变、细分业态分食、数字化农业以及其自身数字化转型等带来的挑战,不及时改变,只能被淘汰。

宏观层面,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国内政策应对,以及由此对国内经济循环、消费市场产生的影响,也是决定零售业大盘的关键要素。但在零售整体市场增长可期的前提下,区域中小零售企业也正在受着更多细分业态、多元渠道的挤压。

01

疫情仍是最大不确定性

目前疫情尚处于多点散发期,给春节前后人员流动、消费带来不便,但也存在逆势增长的机会。2022年,零售企业要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现增长,就必须做好功课,打造多渠道、多场景履约能力。

比如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协同机制,如果所在区域受到疫情影响,企业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切换到应急运营模式,满足处于封闭、隔离情况下的顾客需求,保障民生供给能力。

一是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线上渠道的自主运营能力。当前大部分零售企业的线上销售渠道是通过社群、小程序以及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第三方平台,并没有形成企业自主运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渠道。在疫情突发、订单暴涨情况下,很多地区的第三方平台配送力只是杯水车薪,主要还是要靠企业的全员动员完成收发订单、备货、拣货、配送等环节,在这方面零售企业普遍缺乏成熟、高效的运营流程与经验。

二是供应链资源的积累与储备。在对个别品类进行集中性抢购下,保障货源充足的难度会很大,但可替代品类的储备,就是对一家企业供应链运营、调配能力的考验。2022年,货源充足、把控有力、响应及时,是企业对供应链业务的基本要求。

三是定点配送的效率。主要由员工对线上配送模式、工具、业务流程的熟练程度决定,企业在平时就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与实战演练,关键时刻才能顶上去。

02

消费结构趋于橄榄型

2021年底,国家对线上税收监管收紧,直播带货网络主播薇娅因偷漏税被罚13.41亿元,随后一大批直播带货头部品牌主动补缴税款。

此举一方面规范了线上经营、依法纳税,有利于营商环境改善;同时也是国家通过税收、再分配的杠杆,调节高中低收入结构占比举措的体现。控制高消费、减少低消费人群、扩大中等收入消费群体,形成“橄榄型”的国内消费群体结构,从而提高整体消费力,扩大消费。

这样的消费结构既不是消费升级,也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的细分、是消费力释放的最大化,也成为零售细分业态产生的重要推力。

中产消费群体的扩大,于是主张品质消费的会员店、高端精品超市甚至各种生鲜电商在2021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甚至盒马、七鲜等多个新锐品牌还强调了开始盈利。这对传统运营模式的区域中小零售企业来讲,显然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坏消息。

因为区域零售企业大多定位于大众化、全客层的大卖场、社区超市业态,虽然目前还在其核心市场占据着主流,但挑战在于,一方面想要实现业绩可比良性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出现持续下滑;二是如何尽快主动探索出提升优质客层忠诚度的细分业态来,起码要关注并下大力度满足优质客层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如此,在有一天遇到像山姆、盒马、京东这样的定位中产消费的业态把门店开到自己地盘时,起码还有与其竞争的底气或合作的资本。如不做出积极改变,市场份额被切分、来客数下滑,将不可避免。

03

数字化农业加速发展

线上巨头布局的一定是未来。2021年,阿里与腾讯不仅相互开放了生态系统,还将重心默默地进行了调整。这些巨头不再高调地举起资本、并购的大棒,而是沉下心来,开始回归创新业务的探索。

阿里将盒马充分放飞,并重点宠幸淘菜菜,通过后两者向上延伸到数字化农业,向下直达消费者餐桌;腾讯宣布从股东层面淡出京东、转往助力实体经济,重要一环便是赋能数字化、现代化农业发展。

盒马早已提出要在全国多地设立农业产业基地、基地直采的发展思路,而且已在多地落地,不断夯实供应链。腾讯通过旗下美团、每日优鲜,与当地政府合作投资农业产业,为上游农副产业基地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赋能,最终形成从数字化农业生产、管理、存储、物流到数字化终端销售的商业闭环,同时,还可以为其他零售业态、同行赋能。

从品质保障、成本、效率等各方面看,数字化农业运营无疑要比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生鲜运营模式更具优势。在这样的态势下,过去传统零售企业积累多年建立起来的食材类生鲜护城河,将会加速失去优势。

一个可能的情况是,未来区域中小零售企业的食材类生鲜直采,相当一部分要通过数字化生鲜供应链企业来实现,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区域中小零售企业做出自己的特色。

比如生鲜加工品类,基础类生鲜食材、甚至包括净菜、半成品、预制菜等,未来都有可能走上工业化、标准化、数字化运营的模式,而诸如烘焙、熟食、主食等特色加工品类,应该成为当前传统零售企业必须下大力气做好的核心品类,这很有可能会成为区域零售企业继续保持商圈竞争力、保持企业特色的最后一个护城河。

04

购物中心将迎开店潮

一二线城市正在积聚着大量待开业的购物中心。2022年,全国计划新开购物中心将近1000个,明显高于往年,一些品牌超市企业也将新店拓展的商圈首选定为购物中心。

万达集团、新城控股、宝龙商业、爱琴海集团、龙湖集团、华润万象城等知名商业地产运营商,在2022年的新开数量都在10家以上,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疫情以来各业态的表现中,购物中心只在疫情初期出现短暂经营困境,随后成为顾客休闲、餐饮、娱乐消费的重要场所,也受到了网红品牌店、超市创新业态等的青睐,同时收割了很多传统百货店的流量,可以说在一二线城市已基本完成对传统百货店的取代。

2021年10月2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院发布《中国城市商圈发展报告2021》,指出城市商圈发展的方向:一是由内涵功能向集成化、融合化拓展;二是发展格局向多极化、郊区化调整;发展重心向社区和便利消费下沉;发展形态向智慧化和绿色化升级。

此报告中指出的商圈发展方向,购物中心具备了其中的大部分特质,尤其在高线城市,迎合了消费者品质、体验、交际、休闲互动的消费需求。

但对中小城市来讲,购物中心虽然还是城市优质客层的收割机,但可容纳的购物中心数量有限,而且对本土连锁零售企业,很多时候并不构成正面竞争和此消彼长的对抗。

也就是说,购物中心在中小城市的运营依然有着很高风险,除非你做的是当地购物中心的天花板。

05

县域经济活力在被激发

区域中小零售企业的未来,在县域。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收紧,大范围城镇化的现象也将逐渐减少。无论从农业产业化潜力挖掘,还是低线市场的消费空间看,县域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消费活力,都有望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尤其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数字化、规模化生产运营的推进,更有利于形成县域农、工、商协同发展的局面。

2021年12月7日,商务部等15部门印发的《县域商业建设指南》指出,到2025年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形成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加快推动商业网点设施、功能业态、市场主体、消费环境、安全水平等改造升级。

这对区域中小零售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布局机遇期。实力允许下,可以在中高线市场与其他细分业态相融共生,但同时,低线市场的县域、乡镇甚至农村市场,消费诉求也在发生改变,他们的品质消费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区域中小零售企业,为什么不考虑做出县域、乡镇、农村市场的业态天花板?

图片

培训、会议、商务合作请咨询各大区联系人

四川、重庆、福建、浙江

刘老师:13521999487

河北、陕西、山西、青海

蒋老师:18310500064

河南、吉林、西藏

刘老师:15801656625

江苏、上海、湖南、甘肃

刘老师:18410105271

北京、天津、黑龙江、内蒙古

王老师:13501119455

山东、辽宁、新疆

史老师:13671199058

云南、贵州、湖北、安徽

杨老师:17301159727

广东、广西、江西、宁夏、海南

陈老师:13391724569

图片

咨询项目: 侯老师 13810589361
老师合作: 安老师 15010621527
供需对接: 安老师 15010621527
采编热线: 刘老师 13811905404 

图片

# 一周精选

图片

▲ 剧变下的中国零售业!盘点2021:让零售回归零售

图片

▲ 8000多支自采单品占比80%:山东儒原如何从无到有做自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