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长达40年,为什么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呢?

 我DeShuWu 2022-01-06
三国时,蜀汉在汉中的防务曾经历过多次调整。
其间,在很长时间内,汉中防务都稳如泰山。
然而,在姜维主军期间,当司马昭发起平蜀作战时,汉中却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尽失了。
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汉中防务将领变更
219年,刘备夺取了汉中。
旋即,刘备力排众议,以魏延为汉中太守,把守北大门。
魏延守了9年汉中。
其间,曹操在应付完关羽的襄樊攻势后去世,曹丕继位后,三伐东吴,重点一直在东线,魏延把守的汉中没有经历大战。
227年3月,诸葛亮进驻汉中,准备北伐。
诸葛亮亲自进驻汉中后,汉中成了北伐基地,是蜀汉大军所驻之地,汉中太守魏延也就改为前部督,汉中的军事工作由诸葛亮亲自抓了起来。
在其后的7年中,诸葛亮5次北伐,并曾在230年击退过一次曹真的三道进攻。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任命吴懿为汉中都督,把守汉中。
吴懿守汉中3年,魏蜀无大战。
吴懿去世后,蒋琬奉命进驻汉中,准备再主持北伐。
图片
蒋琬曾试图改变诸葛亮北伐方针,仍以汉中为基地,但沿沔水东下上庸等地,但被费祎、姜维等人劝阻。
其后,蒋琬做出调整:以王平为汉中都督,率部分军队把守汉中,蒋琬自与费祎率大军退到涪城,以减轻后勤压力。
其间,曹爽曾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王平在兴势击退魏军,赢得了防御战胜利。
248年,王平去世,刘禅任命胡济为汉中都督。
胡济,也就成了蜀汉最后一位汉中都督。
总体上,蜀汉的汉中防务数次变更将领。
守汉中的将领,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诸葛亮、蒋琬这样的军政最高领导人。他们亲自率领大军驻汉中,负责全面工作;
一类是魏延、王平、胡济,他们以汉中都督的身份,率部分军队驻汉中,但在战略上听命于刘备、蒋琬、费祎、姜维;
此外,吴懿应当是过渡性将领。
然而,尽管主持汉中防务的将领数次变更,但总体方针是万变不离其宗。
延续魏延的方针:前沿防御+防守反击
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时,刘备曾询问魏延守汉中的方略,魏延简单回答:曹操自己来,我为大王拒之,曹操派大将率十万之众来,我为大王吞之。
短短几个字,体现出魏延的防御思想。
1、前沿防御。
打下汉中后,刘备自率大军退回成都,魏延只率数万兵马留在汉中。
魏延要想“为大王拒之”,就只能充分利用秦岭之险,在前沿诸围戍布置重兵,使对方的兵力优势无法施展,以少制多。
2、防守反击。
但是,魏延的防御思想,又绝非单纯的死守。
“请为大王吞之”,就体现出了歼敌思想。
川陕之间,多条通道经过汉中。
曹军进攻时,魏延除可以以少量兵力在险阻之地防住敌军外,视情况,仍可走其他通道,出敌军之后,发起反击,或破坏敌人进攻,或歼灭部分敌军。
遗憾的是,魏延担任汉中太守期间,曹军没有在汉中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魏延的防御方针没有机会体现出来。
然而,此后的两次防御作战中,蜀军正是依靠这一积极防御思想,取得了胜利。
230年,曹真集结大军,分道进攻汉中。
蜀军一面留军于前沿防御,一面以魏延、吴懿率军西出羌中,发起防守反击。
图片
此战,魏军为大雨所阻,未与正面蜀军大举交兵即退,魏延却率军西出羌中,大败郭淮、费曜,重创了凉州魏军。
244年,曹爽率十万大军再攻汉中。
王平拒绝了放弃外围防御的建议,坚持在兴势抗拒魏军。
在王平拖住魏军的同时,费祎自涪城率大军赶到,并在魏军退军之时抢先占据了魏军退路上的沈岭、衙岭、分水岭,截断魏军退路。
最后,曹爽军争夺山险苦战,勉强逃走,但征调来用作运输的牛马,几乎死光丢光,引起羌胡怨恨,魏国的关右地区消耗一空。
可以说,尽管数易其将,但蜀军基本上延续了魏延的积极防御方针。
在魏延的防御方针下,魏军不但根本进不了汉中平地,甚至还曾付出了惨重代价。
然而,姜维却打算改变这一方针。
姜维的调整:聚谷敛兵,诱敌深入
258年,姜维做出了两个重大调整。
第一个调整,是在汉中防务中,采取“聚谷敛兵”的策略。
他认为,过去的汉中防御方针,虽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但不能大举歼敌。不如撤去外围防御据点,聚汉中兵马于汉、乐二城,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坚守同时,再派一军游击敌军补给线,等到魏军“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悬粮,自然疲退”之时,游击军与守城诸军(应当还包括赶来的援军)一起夹击敌军,必能全歼!
第二个调整,是将蜀军主力,由涪城等地,配置到陇西方向。
自蒋琬率大军撤到涪县后,汉中防御就由两部分组成:汉中守军在前沿防御,主力在后方视情况支援。
姜维不仅调整了汉中防御方针,对蜀汉大军的驻扎也作了调整。
蜀汉北伐,多以陇西为发展方向。
图片
姜维本是凉州上士,熟悉西北情况,更是决心诱羌胡为羽翼,断陇山以西而有。
因此,姜维大力经营武都、阴平的一些据点,以之为屯兵之所。
262年,由于惧怕黄皓的迫害,姜维率军长驻沓中,既是“避祸”,也是备战。
显然,在姜维看来,驻兵于此,既能便于北伐,又能快速支援汉中战场,比让主力在后方单纯待机利用率更高,能有效弥补因国力渐弱带来的兵力、物力不足。
对姜维调整的看法
姜维的调整,被许多朋友认为是蜀汉亡国的主要军事原因。
然而,个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风险取向而已。
257年,在姜维做出“聚兵敛谷”方针的前一年,司马昭平定了诸葛诞之乱,淮南三叛被彻底平定。
在此之前,姜维还可以期待司马家与拥曹之间发生大内乱,为北伐带来机会。
如今,司马家已经基本扫清反对派,曹魏内部已经基本不可能出现姜维所期待的大内乱了。
以魏蜀之间的力量对比,长期防御,早晚是灭亡。
或许,在姜维看来,冒险打一场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种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大战,或许是蜀汉唯一的机会吧。
一场赤壁之战这样的胜利,虽不能改变魏强蜀弱的局面,更不可能使蜀汉翻盘,但还是很可能让“鼎足之势”巩固一些的,甚至可能使姜维获得再次图取陇右的机会。
豪赌一把,赢了就是有魄力的赢家,输了就是受人嘲讽的输家。
无奈之下,豪赌一场,这本身不应是一件要被过分指责的事情。
只是···姜维能开一桌赌局,却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出牌。
因为···蜀汉已经乱七八糟了!
司马昭决心发起灭蜀之战前,久在前线的邓艾坚决反对,认为蜀汉没有出现明显失误,进攻没有机会。
由此来看,姜维的这桌赌局,部署本身并没有太大漏洞。
当司马昭在关中治军时,姜维意识到大战将临,迅速做出应战调整。
姜维上书,请求让廖化紧急率军驻扎阴平桥头,张翼、董厥紧急率军抵达阳安关。
这两个举措,都可以使姜维掌握作战主动。
张翼、董厥抵达阳安关,加强阳安关防御,可以使蜀军在汉中战场立于不败之地,从容应对。
廖化抵达阴平桥头,确保姜维军与汉中的通道,可以使姜维随时加入汉中战场。
果真如此,蜀军在战场上将进退自如。
然而,黄皓、后主听信鬼巫的话,认为魏军必不来,没有依此安排。(“鬼巫之言”应该只是托词,更可能的是黄皓担心姜维借此控制更多的军队)
这一耽误,使姜维的计划全盘破产。
钟会率大军进入汉中后,围攻汉、乐,都不能破城。最后,是协守阳安关的蒋舒降敌,导致魏军攻占了关键的阳安关。
汉、乐,魏军不能攻破,如果按照姜维的安排,张翼进驻阳安关,魏军又如何能得手呢?
另一方面,由于后主没有及时让廖化控制阴平桥头,姜维被阻于阴平桥头,几乎不能回援汉中。
不过,姜维凭其出色的指挥,还是骗过诸葛绪,通过了阴平桥头。
姜维机动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八月,钟会发起进攻,九月,姜维就驻剑阁,前后不过一个月。
要知道,兴势之战时,驻在涪县的费祎,用了半年时间才抵达汉中!
事实证明,说姜维“远避沓中”,使汉中更危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由于阳安关失守,魏军已打开入蜀门户,姜维“聚谷敛兵”,将魏军封闭于汉中歼之的计划已经破产!
姜维被迫退守剑阁。
汉中,丢了。
总的来说,蜀汉曾长时间推行魏延的“前沿防御+防守反击”的积极防御方针。
在这种防御方针下,魏虽强,但兵力无法展开,实力优势无法体现在战场上,蜀虽弱,但守起来基本上没有危险。
姜维“聚谷敛兵”,改变部署,企图将积极防御作战,改变为诱敌歼灭战,将不容有失的防御作战变成了一场“豪赌”。
以姜维的水平,豪赌一场,未必会输。
然而,昏庸的集团,激烈的内部矛盾,使姜维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指挥战役,蜀军的部署混乱无比,漏洞百出。
豪赌输了,蜀汉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