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百荷踪影/关于读书,有一句老话,叫:开卷有益

 昵称33899627 2022-01-06


文/百荷踪影 图/网络


“开卷有益”,是笔者童年的时候,就常常听到父亲的一句口头禅。他的原话是:“读书多了,知识丰富了,自然就有了智慧,古人说'开卷有益’就是这个道理”。“开卷有益”四个字,是宋太宗说的,他的原话是:“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季羡林先生对于这句话的评价是:“真说到点子上”。也许就因为“开卷有益”四个字,不知哪时哪刻,笔者就爱上了书籍,书籍给予爱读书者的惊喜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体验,是这个世间任何的物质都无法比拟的。因此,便执拗地认为买书读书,是人生一件极其快乐,而又非常划算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上班每周只有一个休息日,每逢周日休息,都会到新华书店去过过看书的隐。我之所以说是看书,而不是读书,那是因为在那些琳琅满目的书架前,只有用鲁迅说过的那句“随便翻翻”来形容。书店里的书是那样的令人目不暇接,也只好一目十行,随便翻翻。
但有时也会认真在一本书里,某个章节,某个段落,呆上那么几分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利用这样的方法,还真囫囵吞枣地看了一些书,在那样一个知识的海洋,究竟看了多少书,都是什么书,如今还真有些模糊了,也许就像每天的一日三餐,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谁还记得哪一餐吃了什么呢?但那些津津有味地吃下去的美食,可都是化作了身体健康的营养成分,滋润了流淌在体内的血液和骨骼。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月开工钱,买了三四本书,不过都是些很便宜的小书(薄薄的小册子)。那时候,每月开了工资,都要先计算一番,除去给家里父母的十元,再除去每月的生活费,算来算去,也不能够满足我想买两本书理想中的图书的渴望。有一次,只好压缩了生活费,买了《辛亥革命》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厚一些的书。这两本书,在一个相当时间段,都是我的枕边书,每逢闲暇,常常随便翻翻。
有一句极其好听且优雅烂漫的话形容读书:“遨游于知识的海洋”。知识的海洋是那么的令人向往,那么的具有诱惑力。苏轼在《记黄鲁直语》里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书籍是前人的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古人发明了文字、纸张、印刷术的功劳,才使得我们后来者有了学习前人的机会,撷取知识和智慧的载体书籍。书籍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接力棒,由此,也可以这样认为:读书,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好事;读书是滋养心灵,生长智慧,提升精气神儿的美事。至于那些世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诸多关于读书的金句名言,自不必说,都是赞誉读书的好处,也都是“开卷有益”延伸品,不必过于在意。



大数据时代,不单单有印刷精美的图书,还有免费阅读的电子书,不过读书最佳的体验,还是捧一本设计精美,印刷讲究的(轻型)纸质书,才真正感觉到“开卷有益”的雅兴。因此,如今有条件了,买书就成了我的习惯,在自家的空间里多多存贮些书籍,闲暇的时候,随便翻翻,便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读书的红利便在不知不觉间滋养了血液,浸入了骨髓,成了生活的常态。这也许就是“开卷有益”赐予我的精神红利,任谁也不能够侵犯和剥夺了去。
踪影 2022/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