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如果没有思考,
阅读就是另一种“电视节目”,
只是娱乐,没有提高;
读书如果没有指导,
阅读就是另一种“盲人摸象”,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读书如果没有陪伴,
阅读就是另一种“野蛮生长”,
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读书如果没有分享,
阅读就是另一种“过眼云烟”,
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阅读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选合适的书,一个是怎么读?
为了孩子选书需要关注两个要点------
孩子能读什么(与发展水平有关)
孩子应该读什么(与价值取向有关)
这个话题体印君之前分享过:
阅读悦享读--如何为孩子选书?
阅读悦享读--如何为孩子选书之二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进入阅读世界,体会阅读的快乐,现将部分整理出来的书籍导读分享给大家。
今日分享的是
🐬书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海伦·凯勒
🐳适合年级:四年级以上
🌟体印君导读:
今天分享的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刚开始的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甚至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后来在莎莉文老师引导下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作者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一个身残志坚的生命令人尊重,一个引导黑暗入“光明”的生命更令人尊崇。
为了让盲聋哑的海伦·凯勒感知这个世界,莎莉文老师带她去外面的世界去触摸,去感知。这种方法实在是好,但反观现在的教育,繁重的学业常常把孩子们困在家里,对于外面的花花草草,虫鸣蝶飞,有眼不看,有声不听……
海伦·凯勒是不幸的又是有幸的,现在的部分学生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