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温庭筠,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美男子。光听这名字,是不是就充满了诗意?再看他写的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如此温柔美丽,简直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能写出这种词的人,会是怎样一位翩翩风流的公子哥呢? 可事实上,温庭筠和翩翩、和公子都不沾边,只有风流。温庭筠长相奇特,人送外号“温钟馗”,《旧唐书》上也有记载:“士行尘杂,不修边幅”。可即便长得丑、人又邋遢,却也丝毫不减他的人缘。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才华实在太出众了!他会写诗、会作词,还会吹拉弹唱,总之多才多艺,样样精通。那些青楼里的女子,都对他充满了崇拜。据说,“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鱼玄机,就曾深深为他着迷,还决心要以身相许。可是,面对这样一位大美女和大才女,温庭筠竟然选择了拒绝。 在女人堆里呆久了,温庭筠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花间词派”。花间词风格雅致、柔美、婉转,为后来宋代婉约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温庭筠本人也被奉为“花间鼻祖”,一本《花间集》让他名流千古。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个人产生了好奇呢?事实上,关于温庭筠的奇闻趣事还有很多,而他本人也用一次次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一生。 温庭筠出生于晚唐时期,本名温岐,字飞卿。他的祖父温彦博是唐朝初年的大宰相,身为名门之后,温庭筠从小就饱读诗书,加上天资聪颖,“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不久,他就获得了神童称号。 在神童光环下长大,温庭筠和所有读书人一样,走上了科举考试之路。晚唐时期,科举要考律赋,八韵一篇。温庭筠每次参加,都喜欢把手往袖子里一叉,然后闭目沉思,等到再次睁眼时,一篇律赋就完成了。 他叉一次手,就完成一篇。叉八次,试卷也就写完了。正所谓“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这个特殊的本领,也让他获得了一个绰号“温八叉”。 温庭筠确实有才华,别人要想半天的词赋,他叉一叉手就能写出来。照理说,这样的天资,中一个进士应该不难。可是,温庭筠考了一辈子,最后却连一个“本科”都没考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归结起来,主要还是怪他沉迷酒色又持才傲物,为人太不检点、太狂妄了! 公元839年,27岁的温庭筠第一次进京赶考。初试时,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名列第二。可是,到了第二天复试,他竟然没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头天晚上喝多了,在青楼睡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没能起来。 没有办法,温庭筠错过了第一次中第的机会。大家都替他惋惜,可他本人毫不在意,心想:是金子嘛,总会发光的。 发不发光还不知道,但他倒是把周围人都得罪尽了。温庭筠科考没中,但当时的宰相令狐绹(táo)爱惜人才,就把他留在了身边。温庭筠也答应了,决心好好复习,第二年再战。 有一次,宫里要开晚会,皇帝让宰相令狐绹(táo)给乐曲填个词。令狐绹(táo)知道自己才华有限,就让温庭筠帮了个忙。温庭筠也没多想,大笔一挥,当即写下了《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整首词是这样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讲的是一个女子早晨睡醒,慵懒地起床,然后梳妆打扮的一个过程。只见她慢慢地描眉、插簪花,还前前后后地照镜子。当她看到镜子的自己和花一样美丽时,心情很高兴。可是最后,女子穿上了短袄,看见衣服上绣了一对金鹧鸪,再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心情瞬间就变得凄凉寂寞了。 虽然写的是女子的闺怨之情,但全词没有出现一个怨字,反而用词雍容、艳丽,充分体现了温庭筠绮丽委婉的词作风格。后来,它被收录在《花间集》第一篇,成为“花间派”的代表作。 《菩萨蛮》写完了,温庭筠把它上交给令狐绹,令狐绹看了,很满意,立马去交给了皇上。皇上看了也很喜欢,就下令传给舞女们彩排。晚会那天,表演大获成功,文武大臣们纷纷夸赞:令宰相的词写得好哇!果然文采飞扬啊! 本来,这件事就可以这样过去了。可温庭筠听了,忍不住四处跟别人炫耀,说:“喂,你们知道吗?晚会上那首《菩萨蛮》,其实是我写的啊!不是令宰相,我才是真正的作者啊!”这样一来,堂堂一国之相的面子该往哪搁呢?令狐绹表面上不说,但背地里暗暗结下了一个梁子。 不过,这还没完。又有一次,令狐绹向温庭筠请教问题,结果温庭筠回答说:“大人要解决的问题,在《南华经》里都可以找到啊。《南华经》也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大人在工作之余,还是要多多阅读啊!”宰相一听,这不是在嘲讽他无知吗?当即气得七窍生烟。 把当朝宰相得罪成这样,温庭筠也没有好日子过了。后来,他年年参加科考,却年年都不中。为什么呢?真是让人纳闷。温庭筠自己也想不明白,就去问别人,一问才知道,原来令狐绹在皇帝面前奏了一折,说此人“有才无行,不宜与第”。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断绝了温庭筠的仕途。温庭筠知道后,叹息一声,写下一句:“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可是,他真的后悔了吗?并不见得。他知道自己考功名是考不上了,但还是年年参加。一方面是为了赌气,另一方面,就是想故意扰乱考场秩序。他经常帮别人替考,也就是所谓的“当枪手”。作弊次数多了,考官们也都认识他了。再后来,有一次,考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VIP座位,也就是让他在眼皮子底下考,这次,看你还怎么给人家传答案。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考场外就传出了消息:温庭筠居然给八个人口授了答案。那么,考试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他又没考上。 温庭筠对仕途生涯彻底绝望了。原本就生活放荡的他,这下更放肆了。他整天混迹在青楼,沉迷于酒色,写下的诗词也大多是描写花前月下、情情爱爱的内容。 可尽管题材内容狭窄,风格艳丽、浮夸,但他的诗词构思精巧、声律和谐,充满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于是也就自成一派,形成了所谓的“花间派”。 都说温庭筠的诗牛,可以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但事实上,他的词更牛。他开创的“花间派”词体创作先风,让词这种形式的小曲,从街头巷尾登上了大雅之堂,真正成为了一门高雅的艺术。这种变化,对后来宋词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温庭筠一面放荡生活、写词作曲,一面当当无足轻重的小官,度过了大半生。而到了晚年时期,他竟然迎来了事业巅峰。 原来,公元865年,新宰相上任,他看这个名叫温庭筠的人挺有才华,又常年混迹于考场,具有丰富的考试和作弊经验,于是就提拔他为国子监助教,专门监考科举考试。 谁能想到呢?一生和考官斗智斗勇的温庭筠,竟然在晚年时期,亲自当上了主考官。他在当上考官后,十分大公无私,他主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第一年监考完,就把写得好的文章,张贴到围墙大榜上,供人阅读,接受监督。 这样一来,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万一自己小孩想走个后门怎么办?另外,这些写得好的文章,大多是针砭时弊、批评社会的文章,这就更让当朝者们看不爽了。 于是很快,朝廷反而以“破坏考试公平”的罪名,把温庭筠贬了官。被贬那天,很多考生家长前来送行。他们同情温庭筠,为他打抱不平,甚至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送别他。诗曰:“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霑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饮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远,犹隔千山与万津。” 最终,“才高累身”的温庭筠被逐出了京城。这次贬谪,让他元气大伤。而不久之后,他也因为抑郁成疾,客死在了他乡。终年66岁。 温庭筠一生放荡不羁,为人诟病,但他也有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追求。或许他“浪费”了自己的一生,但却成就了不朽的花间词。 福利时间 福利时间 福利时间 现在很多人的微信都有视频号了 看视频学语文你值得关注 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过程, 最诚实,最外显, 浇灌什么,就长出什么。 匠心名师宣言 “教孩子的时候我全身心投入,因为我知道, 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我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我不浪费一分一秒,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并视自己为教师和家长兼具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教师!” 《暑假预习读写记录卡和1-6年级课外阅读记录卡》附《1-6年级暑假作业》,可下载打印!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