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火锅就是烧烤,美食怎么消失了?

 天承办公室 2022-01-06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童年记忆里的美食,好像越来越难找到了。

故事可能在某次聚餐,对着大众点评选择困难时初现端倪。下滑手机页面,推荐餐馆一大堆,看来看去,通常的选择好像也只有几种,排第一的永远是火锅,第二永远是烧烤。

相似的困惑,在你独自在家点外卖时最为强烈。没有人能够想通,为什么午餐和晚餐分别点了两个城区的两家截然不同的饭店,新疆炒米粉和卤肉盖饭却能给人如此雷同的味觉体验。

类似的味道日复一日地绑架着我们的味觉,让人不禁疑惑:明明几年前的美食各有各的好吃,现在怎么统统成了一个样?

那些记忆中的平民美味,到底都去哪儿了?

文章图片1

美食的尽头,是千篇一律

在“网红美食街”还没有诞生的年代,人们对中华美食的想象,远不局限于臭豆腐、老酸奶和铁板烤鱿鱼。

全国各地夹杂着不同方言的吆喝声中,飘着本地美食独有的香气。要是有人问,中国哪里的美食最好吃?这个问题恐怕聊上三天三夜也争不出答案。

人类对故乡带有特殊的记忆,而美食恰好是安放思念的容器。

宁波人的老话“三天勿喝咸菜汤,两脚有点酸汪汪”,寄托了对鲜掉眉毛的大汤黄鱼的宠爱。而在纬度差不多的甘肃,每天清晨六点半,数以万计的牛肉面馆在黄河两岸默契开张,老板们切好辣子和蒜苗,等待心急火燎的食客的到来。

“质细而油多”是江苏高邮的咸鸭蛋,糖不甩是广东人冬至的独家记忆,“三主三辅”的羊杂汤则是北方人冬日的最爱。

说起故乡的美食,从刚出锅的鲜亮色泽,到光盘后的淡淡余香,每个人都能靠记忆还原出一部平民版满汉全席。

但当人们离开故乡,走向都市,美食却难逃千篇一律的宿命。

儿时的美食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在知乎提问“各个地方都有哪些渐渐消失或失传的美食”中,下面173个回答戳中了人们各自的童年记忆,上海的擂汤圆、石家庄的牛肉罩火烧、湖州新市的茶糕......曾经大街小巷叫卖的美食,如今都不见了踪影。

人口的流动带来菜系的消融,地域菜色的特点越来越模糊。

作家沈宏非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麻辣的川菜传到了广东,鲜淡的粤菜来到了北京,“现在拉萨的八角街都在吃海鲜!”

街角小摊的“豆浆油条”如今只剩永和豆浆,从南到北的火车小吃全都是康师傅方便面。小吃的消失、菜系的消融最终带来口味的统一。

沈宏非感慨,“全中国年轻人都在吃辣。”这可不是在开玩笑。2017年,网易数读分析了12555份美食网站上的菜谱,给最受欢迎的菜品进行排名,结果发现,前三名分别是水煮肉片、鱼香肉丝和酸菜鱼。你没看错,都是川菜。

另一份美团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代年轻人聚餐的时候,最爱的选择分别是:火锅、烤肉、海底捞。由于数据统计的是关键词搜索量,海底捞凭借一骑绝尘的人气挺进前三。同样的尴尬还在发生,因为排第四的关键词为“烧烤”。

当代年轻人仿佛在聚餐口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要么吃火锅,要么吃烧烤。

包括北上广深在内,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有可能被评选为下一个“美食荒漠”。甚至说哪里有年轻人,哪里就可能成为下一个“美食荒漠”。

至于在家点什么外卖,可供选择的口味余地似乎也不大。有网友感慨到,“感觉外卖不管是炸鸡披萨粉面盖饭煲仔饭...都是一个味,浓浓的调料包风味。”

文章图片5

消失的美食,进击的料理包

从美食制作的源头上来看,美味越来越千篇一律,这可能是一个事实。

你在中餐馆能吃到的炒菜种类,正在逐渐减少。

以一个创立时间超过23年的中餐品牌“九毛九”为例,这个品牌刚刚创立的时候,拥有100多种地道中餐菜品,但由于炒菜的制作过程过于费时,这家餐饮品牌运作了10年,也只扩张了5家连锁店。

相信“九毛九”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但要是提到它的衍生品牌“太二酸菜鱼”,没错,就是商场里经常能看到有人在门口排队的那家,多数人应该会有所耳闻。

2015年,九毛九抛弃众多繁杂的中式炒菜,保留唯一的核心菜品老坛酸菜鱼,鱼的种类、大小和辣度都无法选择,菜量也只有1-2人份,或3-4人份。这样的模式化、标准化生产却使这个新生的品牌在五年间扩张了200多家店铺。

如今,抛弃种类繁多的炒菜似乎已经成为中餐馆涅槃的必经之路。太二酸菜鱼不是个例,像是主做焖锅的黄记煌,只做烤鱼的江边城外,都是抛弃炒菜后的结果。

而另一个冷知识是,你在不同店家吃到的韩式炸鸡、奥尔良烤翅、吮指牛骨、老坛酸菜鱼,可能是同一家店的半成品。无论你去高端餐厅,还是大学门口的小吃店,各家的炸鸡、烤翅、披萨吃起来都是一个味。

这样的菜品叫做预制菜。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一家名为千味央厨的餐饮供应链公司,但你在肯德基、必胜客、海底捞、呷哺呷哺能吃到的诸多菜品,实际上都是他们家提供的半成品。

像是西北莜面村、海底捞这些大型品牌,还会自建中央厨房,生产料理包。被生产出的半成品被运送到门店之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加热就可以出餐。

至于当代年轻人最爱的外卖,毫无疑问,离不开料理包。

在全天候科技的报道中,一家料理包工厂的员工表示,“外卖里面大概有70%的餐品都是用料理包做的”,例如三杯鸡、香菇滑鸡、卤肉饭......无论你点的是哪一家,口味基本上不用怀疑,一模一样。

毫不夸张地说,料理包几乎统治了一整个米饭界。

当你在上海迪士尼打开一份昂贵的鸡肉盖饭,当你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要了一盒平平无奇的米饭套餐,当你在慵懒的周末打开外卖软件随手点了份煲仔饭,命运的巧合极大可能降临在这份即将入口的米饭上。

没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家料理包生产厂,吃起来的味道甚至会毫无差别。

客观来说,料理包的确能让人更快速地吃上饭,“几乎所有的成品料理包,利用水煮、炒锅、微波炉等方式都可以做到在2-3分钟出餐,而商家仅需要准备的是热米饭或者面条等主食即可。”

通常,都市青年们的午饭间隙最多不超过1小时,如果你不幸选择了写字楼旁最热门的餐厅,那你可能要花费过半的时间熬过漫长的排队时间,然后飞速光盘,撒腿就跑,赶在公司的上班时间前打卡。

但有了料理包的存在,人们能够快速地拿到食物,细细品味。当然,平均吃饭时间一致的情况下,翻桌时间也会变得更短。说不定吃完饭,你还有空去公司旁边买杯咖啡,或者睡个午觉。

用更宏大的视野来看,你甚至可以把料理包的盛行,理解为中华美食界的工业革命。

所有的食物都在往标准化、流程化、更加高效的道路上前进。

想想家门口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虽然它们的新品未必好吃,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家店吃到的同一款食物,口味一模一样。

回到最开始的那一步,回到都市打工者们最真实的、无暇挑剔味道、高速运转的生活中来,料理包的出现或许只是让每个城市角落的打工者,都能快点吃上一口热乎饭。

料理包包容所有人,即便你是异乡人。

文章图片9

平民美食的出路在哪里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平民美食消失了。

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难以批量复制的美味。

在四川湖南一带,曾经流传过一种加大量花椒辣椒制成的鱼肉酱。鱼肉最好选鲤鱼、青鱼或黑鱼,先去鳞洗净,剔除骨头,再切成晶莹剔透的鱼片。每一片鱼肉,都要和麦酱、白盐、姜末、橘皮混合均匀。最后放入陶瓮中晒上二十七天,才算完成。

这种小吃曾经非常流行,但由于制作过程的复杂与人们口味的变迁,逐渐消失。

与此同时,雷声大雨点小的网红店倒是层出不穷。

的确,关于网红餐饮店的内容几乎已经挤占了我们的社交平台。这年头,没去过几家网红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都市人。网红店们空间面积未必很大,但环境一定优雅;食物未必好吃,但摆盘一定精致。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所有人都在端着盘子拍照打卡。

而在飞速更迭的餐饮界,网红店的消失似乎要比想象中更快。

一位绍兴的餐饮从业者曾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大多数跟风“爆品”的餐厅后来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一家餐厅的平均寿命大概是18个月,开业不久后倒闭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3个月都坚持不了。”

或许口味相仿的料理包,才是真正适合来自五湖四海的都市人的美食选择,就像城市能包容每个异乡人一样,美食亦是他乡最包容的角色之一。

文章图片11

电影《桃姐》

资本的涌入催生着美食行业不断更新,丰富品种,提升口味。市面上规模较大的几家料理包品牌,已经有稳定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

无论你想吃清淡的粤菜,湖北的汤面,还是成熟的西式快餐,现有的料理包品牌都能给你提供广泛的选择。从南到北,从主食到小吃,就算是网红款的蟹粉盖面,料理包也能满足你的想象。

除却满足普罗大众喜好的平民美食,也有像是花雕醉蟹,鲜炖高汤,秃黄油这些特色美味不断出现。甚至你自己都可以轻松买到它们,在家里自制美味。

文章图片12

《熟女正青春》

实际上,美食寄托了诸多超越它本身的,我们对生活的期待。或许是童年,或许是青春时期,那些肆无忌惮享受美食的愉悦,永久地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熟女正青春》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不对用餐认真,就等于不对人生认真”。

当我们怀念消失的美食时,可能我们怀念的,也是那个认真生活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