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春英 | 回顾历史艰辛 展望未来辉煌

 天下孝义人 2022-01-06

往期回顾 

·  一座行将消失的古村落

·  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马森

作者:常春英
我是1971年至1973年在孝义城关高中上学的。当时学校只有两个班,一班和二 班,我在一班,全班有48人,我的班主任是杨书忠老师。当时学校实行开门办学,边学习,边劳动,条件十分简陋,有时帮生产队割麦子,有时帮部队插秧,有时到寺家庄做土工,帮抹窑洞砖缝等。最难忘的是到南阳公社后活丹开垦荒地种山药蛋。那时虽然苦一些,但我们觉得还是很开心,锻炼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

记得我们去南阳公社后活丹大队是同学们自己骑自行车带上行李和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去的,而且是山路,上坡路,我们同学三三两两搭伴,骑一会儿推一会儿,很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第一次出远门带这么多东西,第一次出来见世面,见到了在学校里从来没有见到的东西。我们总共去了一个多月,住到老乡家里,学生们轮流自己做饭,炊事班的同学5点钟就要起来蒸窝头,炒菜,有时吃红面压的面条。7点钟同学们吃完饭,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扛着镰头往山上走去,大概要走3里多路,就到了漫山遍野荆棘丛生的地里。说开荒,当时真是狗吃刺猬难以下手。全部是扎人的圪针,一不小心就会扎到腿上和手上。圪针有一人多高,那根的直径就有4至5厘米粗,根扎得很深,用力刨八九下才能松土。勇敢泼辣的同学还好,懦弱胆小的同学手上打了血泡,直想哭。干上两三个小时,老师让同学就地休息,大家找个地方,边喝水边休息,半小时后,接着干,干到中午12点,排着队又饿又累地往回跑,回到住处,炊事班的同学已做好了红面擦尖,同学们吃得很香,三口两口半盆子连菜带面就呼噜呼噜吃光了,下午继续干,就这样开垦好地。你别说那地还很肥沃,然后埋上山药蛋种子,就开始回校上课了。

到了秋天,去刨山药蛋。那个头就像婴儿的头大小,最小的也有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同学们自己刨下,然后用布袋每人三四十斤,再骑上自行车送往20里地开外的南阳公社去,这才能用汽车拉到学校食堂。因为是自种自收,还给老师和同学们分了山药蛋。那山药蛋真好吃,可沙了,吃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果实,同学们格外舒心,学习劲头也足了。一转眼两年时间到了,该毕业了。这些劳动情景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呢。既锻炼了每个同学的毅力,又使同学们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路走来,今天的孝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硕果累累,桃李芬芳。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一届又一届的老师和学生的辛勤劳动。我为母校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我对母校为我的成才而付出的艰辛无限感激。没有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哪有我常春英的今天!值此孝义中学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由衷地希望我们的母校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原载于《雨润无声——校友回忆录》

作者简介

常春英1954年1月生,孝义市桥北村人。孝中高1班学生。大同医专毕业,主任医师。2009年退休。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