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路径、行动,三步让孩子的学业更优秀

 江南木客fh3om0 2022-01-06

一、认知

很多人都在抱怨“阶层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那阶层是不是固化了?“阶层固化”这事得这么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

教育确确实实能够改变命运,但不要指望从最底层一下子到最顶层,认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和目标,往上拱一点,一代一代往上拱一点,这就不错了。

中产阶层的孩子是最辛苦的,所有你认为的精英阶层需要具备的技能,需要在他这一代人中补齐。不辛苦就会面临阶层下滑。

我们说“教育改变命运”,那么,究竟受教育和不受教育的差别在哪里呢?
 
这就在于科学和经验是不同的。经验往往在于个人的悟性,而科学则可以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得到延续和发展,并且能够一直往前走。

我们知道人类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一件事是工业革命。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全世界发展2000年平均GDP就是600—800美元。中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人均GDP只有180美元,这是没有工业化的结果。 
 
所以,工业革命很重要,那么工业革命是靠蒸汽机起来的,对蒸汽机贡献最大的人是瓦特,他改进了蒸汽机,制造出了万能蒸汽机。在瓦特之前的发明家,都只是工匠,他们只凭经验做事。没有办法把经验传承给他人,如果他死了,可能他的技术就失传了。国瓷器的发明就是这样的,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这就是工匠式的发明。
 
而瓦特不是这样的,他是有一套科学知识来指导他。瓦特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爸爸是一个名商人,只是后来生意赔了导致瓦特没有读大学。但是,他在大学工作,大学里的课他都上过,只是没有学位而已。
 
当时,瓦特工作的大学里的蒸汽机坏了,需要他去修。在维修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蒸汽机的不足之处。因为他在大学里学了所有力学和热力学的课程,在此基础上,他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成功改进了蒸汽机。
 
我们知道要做一件事,首先需要具备科学指导(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条件),这也使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发明的速度变得非常快,与以前的完全靠经验积累发展相比,不一样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的原因,因为教育是你获得进步的捷径,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知识,你在课堂上几天就学到了,同时你学到的还有一整套完整的思维方式和解决路径,世上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事情吗?

你不能自个儿独自摸索,靠着工匠式的积累,那太慢了。这是我们要接受教育,而且一辈子接受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时代不一样了,留给没有很好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父母和孩子,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最好不要流露出“不读书也没事,照样有出息”这样的意思,而且还举出某某人某某人照样成功的例子。好像只要不读书,就是某某人了。孩子书读得不够多的时候,是不太理解概率是怎么回事的。事实会让我们打脸的:不读书,很容易做到;某某人,却很难复制。 

对教育的认知和重视,要落实在每一个日常细节中。


二、路径

常有朋友问起,你现在两个孩子都大了,如果有机会重新安排他们的学习,最低限度的拓展是哪几门?我孩子还小,最好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如果对孩子没有非常特别的要求和期待,我给出过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极简版:语文、数学、围棋。

这是一个性价比超高的极简版。

1、为什么是语文?
 
理解问题和表达思想
 
学语文不是为了一点儿简单的文采,为了一点儿分数,是要理解问题和表达思想。很多人讲东西讲不清楚,不善于把自己的想法用合适的语言对特定的听众表达出来。

学好语文,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各种复杂事情的时候,更精准有力地表达自己。说句夸张一点的话,一个语文好的人,一辈子可以少受很多委屈。
 
我们在职场中要做职业化的人,可是好多人写个邮件都写不明白,讲半天自己的意思也讲不清楚,这样会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不专业。 

语文是职业化的基本训练
 
语文是你成为一个职业化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把一个东西讲清楚写清楚,正式地告诉他人,这就是一个职业化的训练。 
 
语文是进入更高阶层的敲门砖
 
你想进阶,往上走,语文必须好。高等教育在最早的时候,像哈佛、耶鲁这些大学只教拉丁文,为什么?三个原因:
 
读懂拉丁文的《圣经》。
 
那时的学术语言是拉丁文,就是要训练你做事的职业化。
 
你学会拉丁文,就学会了上流社会的语言。就像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得会文言文一样:白话文早就有了,但只有读书人会写文言文,文言文就是你进入更高阶层的敲门砖。

不同阶层有不同的语言。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开口就无法隐藏的问题,跟你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没有关系。


2、语文不好对数学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很多人学不好、考不好数学? 
 
1、读题。很多人题就读错了,或者是没读懂。那这是语文的问题,说白了数学不好是因为你的语文不好,这个因素占了三分之一。
 
2、逻辑。把题读懂了,从已知到未知,读懂题就是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未来要去哪儿。分析和逻辑就是找到这条路,基本知识是你的工具。你的逻辑就是这条道路,你得自己学会把它走通了。
 
读题、基础知识、逻辑,学好数学就是这三条,很遗憾,大部分人学数学只知道学第二条——基础知识。仔细想想,数学难题做不出来,并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老师把第二条——基础知识全教给你了,关键是你题也没读懂,也没找到逻辑。

我们为什么很多时候和孩子讲题讲不清楚,也是因为我们不会表达,我们的表达没有逻辑。

数学不好,缺乏分析和逻辑能力,那很多稍微高深一点的学科都没法学了。

我们的语文课上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分析和逻辑梳理,道理就在这里,它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处理各种信息的核心能力。

围棋的作用先不说了。从语文、数学、围棋,三方面入手,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业更优秀的一条基本路径。

三、行动

哲学家齐泽克写了一本小书,叫《事件》。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什么是事件?事件就是某种超出了原因的结果。”

不行动,不做事,再美好的设想也是空的。只要你发起一个事件,你就一定会发现,在你的预期之外,有大量的意外、大量的始料未及。 

如果实在想不清楚怎么干,不知道学习会不会有效果,那就先干起来、学起来再说。在干或学的过程中,你也许学到了知识,也许改掉了坏习惯,也许认识了人,也许提升了眼界,也许开辟了一个潜藏自己内心深处的大领域……谁知道呢?这个世界大量积极的、建设性的结果,都是这么来的。

很多家长问,也不知道学了会不会有效果诶。这个我真的很难回答,不同的人所要的效果也不太一样。我只知道:不学,肯定没有效果。


人也许战胜不了妖魔,但可以和妖魔展开生命较量
    ——2021年寒假小学阅读推荐
 
第一章  那些人  那些事
1、 扫雪记  李娟
2、 表弟    毛尖
3、 月色淡淡  高尔泰
4、 妈妈的四合院  李承鹏
5、 在地图上   鲁敏
第二章 《西游记》的哲学深度
5、 自由与限定
7、 杀生与慈悲
8、 无需成就感
9、 勇气与信念
10、 猪的城邦与人的国度
第三章  诗里的世界
11、雪白的墙
12、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1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14、星星变奏曲
15、太阳和它的反光
第四章 《论语》和《孟子》
16、 管仲非仁
17、 子击磬于卫
18、 王顾左右
19、 未闻弑君也
20、 谓万章曰

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2021年寒假初中阅读与写作推荐
 
第一章   人生底色之上你涂抹些什么
1、建安烈士:不朽的大纛
2、李白:生命那悲哀的核
3、杜甫:时代的目击者 
第二章  人性与社会——文学名著的“古典今解“
4、林和鲁,谁的形象更有社会深度?
5、与阴谋结合的权力有没有边界?
6、荒寒冷漠的社会里,谁是真英雄? 
第三章  行走于天地间
7、 出发:公路徒步的意义
8、 1870年的气球飞行  
9、 历史的自由度
第四章   思考与表达
10、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11、 沉默与发声
12、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要我)报之以歌
13、 恐惧的意义
14、 目击


让血流回历史的血管,还历史以温度
——2021年寒假高中阅读与写作推荐
 
第一章  让血流回历史的血管
1、墨子:向帝国挑战的剑侠
2、刺客:历史的正义在哪里
3、司马迁:让血流回历史的血管
第二章  王朝的盛世潜流
4、心照不宣的纳谏游戏
5、唐长安城的畸形繁华
6、“怀柔远人”的两笔账 
第三章  一本好书是一场灾难
7、 一本好书是一场灾难
8、钟表的隐喻、时间的垄断
9、工厂的诞生、发明的代价
第四章  若选择不自由,则前行无意义
10、 个人与时代
11、 坚守与变通
12、 传统与现代
13、 外察与内省
14、

学习,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