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66篇 皮肤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和治疗

 同人王皓宇 2021-12-31

从皮肤病呈现的现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 皮肤按照时间规律或者不规律出现红疹、痒,时间久了就容易在肘弯、膝盖弯、脖子等地方形成疹子、或者疙瘩。俗称的风疹、湿疹大概属于这一类情况。
2. 皮肤到秋冬干燥季节容易形成鱼鳞状的斑点等。西医称作干燥综合征,鱼鳞症等。
我们依旧从中医寒热的视角来审视皮肤病。人体行动、思考、脏腑实现其生理机能都需要消耗热量。人体依靠热量来维持生命。例如,肾脏和肝脏热量不足时,就不容易高效的过滤血液;胃和小肠热量不足、冷的时候就不容易消化吸收食物……。人体要实现抵抗力,其产生的热量就必须大于消耗的热量。依靠热量从皮肤从体内向体外辐射实现抵抗力。例如,身体怕冷的时候最容易感冒,病毒细菌很容易入侵人体。西医强调病毒的客体,中医强调主体的防御能力。而人体的防御能力,就是通过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循环产生热量和排出热量来实现的。
人体的皮肤既是人体的最表层的防线,又是人体的最终散热“热阱”,人体大概有80%以上的余热是通过皮肤的毛孔开合,辐射,以及汗液排出去的
第一种类型的皮肤病,从现象看,皮肤表面出现的“红”是未代谢的热量在局部的积蓄;出现的“疹”,是热量积蓄的更多,余热不能从皮肤外散鼓出来的“痘痘”;“”的感受,也是积蓄的热冲击皮肤造成的不适感“挠”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和释放余热,因此可以止痒。部分皮肤病还夹杂的“水泡”,是皮肤表面水循环不畅夹杂积蓄的热导致

第二种类型的皮肤病,是人体的血液量不足或者血液循环不畅,不能到达皮肤导致的结果。皮肤不足以滋养皮肤表面,就会出现干。血液既是滋养皮肤的载体,也是散热的载体,散热不足就会出现痒。
第一种的皮肤病,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少年儿童遭遇感冒,经常会引发皮肤病。原因是风寒关闭毛孔导致的内热短时间在皮肤表面积蓄。儿童皮肤中的水分较多,水流也较快,风寒关闭毛孔还会破坏人体皮肤水液流动。积蓄的热和水通常会形成水泡。通常西医所说的手足口病,大致是这一类情况。这种情况可酌情用麻黄桂枝汤发汗来处理(点击查看麻黄桂枝汤)。如果皮肤毛孔开合失调时间较长,内热和水湿积蓄会进一步进入到皮肤更深的层面,可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点击查看麻黄连翘赤小豆)来酌情治疗。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机理就是发散皮肤表皮的积蓄热,同时增加皮肤表面血液循环的效果。
2. 成年人的大部分皮肤病和慢性皮肤病,是身体虚损导致。人体的五脏六腑协同配合实现人体的水液循环和气血循环。
最常见的是湿疹,常见身体“积水”,很容易引发皮肤病。肾脏负责代谢人体的水液,通过过滤血液中的杂质是人体主要的“出水口”。肾虚很容易导致单位时间代谢的血液量不足,一方面导致身体血液流速变,血液当中多余尿酸肌酐沉积也会导致人体传热效率下降。身体积蓄的水很容易积蓄在血脉当中,通过血脉“渗入”到肌肤下面。多余的水分和积蓄在体内的热在皮肤表面就会形成湿疹。这种情况在脉象上常见“沉、细、短”脉,由于肾脏净化血液不足,人体血氧燃烧不足出现了所谓的心肾运血不足。这种治疗可以用“少阴蓄水”的真武汤思路进行治疗(点击查看真武汤的连接)。真武汤可以加强人体水液循环,一方面加强肾的热能运动,一方面加强人体排水能力。同时根据病患情况辅佐以解表祛湿热的药物治疗。

其次比较常见的是风疹,病患在遇到冷风后容易起红疹。这种情况主要是血液亏损不足导致。人体的血液量不足,身体热循环就相对较差。产热和散热的机能都会不足。一旦遇到冷风吹到皮肤上,血液流动就会变差。皮肤积热就很容易导致风疹。这种疾病应该用“加强循环”综合养血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见有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思路综合治理。
第二种类型的皮肤病,总体体现出人体血液量不足,或者血液循环不够,血液不足以扩散到皮肤表面为主。皮肤上出现的干燥、银屑等现象的背后是血液循环和血液量不足。
这种体质经常呈现出体型干、瘦和脸色青黄为特征。血液是人体产生热量的载体,人体血液量不足,五脏六腑的机能总体都会低下。五脏六腑机能低下很容易造成人体肠胃吸收不好,肠胃功能弱就会导致人体造血功能和“蓄水”持续削弱。
这种体质通常以肝胃不和为典型特征。
从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看到,肝脏的主要供血来自于胃小肠消化后的食物精微。胃和小肠中吸收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先通过和肝连接的门静脉进入肝进行过滤,然后通过肝进入血液循环。人体的血液,肝相当于血液进入血脉“入口”的“过滤器”,而肾相当于血液“出口”再循环的过滤器
《黄帝内经. 素问.经脉别论》讲: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食物进入到胃和小肠后,如果肠胃先天周边的毛细血管不够丰富(随着年龄的衰老,后天食用的过冷、过热、过刺激的食物都会破坏肠胃的毛细血管),肠胃供血量不足导致的冷,以及受寒导致的冷均会造成肠胃毛细血管收缩,循环流通下降导致吸收不好。肠胃长期吸收不好就会造成通过门静脉输送给肝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不足,人体的造血机能和血液量就会亏损。身体就容易消瘦,血液量就匮乏,身体就缺乏产热和散热的载体。肝系统虚弱的人,一方面易呈现出手脚冰凉,一方面经常又会有严重的内火。
人体胃、小肠、大肠以及身体大部分静脉毛细血管都和肝相连接。肝质量下降、弹性不足,人体血液循环中回血功能就不好。回血功能变差会间接导致局部的供血不足(人体的供血和回血是协同运作的,回血不足就会供血差)。人体的动脉血管就很容易出现阻力而呈现“弦”脉。人体整体循环回血供血变差,处于末端的皮肤就更容易出现供血不足。这类皮肤病也通常也伴随着脸上容易长斑,面色青黄也是由于表皮毛细血管不够充溢导致
这类体质皮肤病在生活中饮食应该以多食用热汤和热粥类食物为主,热汤类食物可通过肠胃让人体的水液更多进入到肝脏,为人体造血提供更多的机会。也会血脉向体表流通创造更多的环境条件。
实际上,中医的用药和食疗并无本质的差别,只不过药物的力量更大更偏一些。通过辛散药物、以及酸收药物的组合,并配合温热、养血养津液的药物,一方面加强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方面为人体造血提供更好的环境。
中医治人,西医治病。其实无论是皮肤病,还是上火、失眠等,无非是改善人体循环效能,增强脏腑机能,通过改善体质达到治病的目的。
明白了其中奥妙,就能深刻理解,中医的确是一门大道至简的简单医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