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者周围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振王府图书馆 2022-01-07

中国古代有位皇帝,他加强集权,独尊儒术,改革币制,打通西域,北逐匈奴……

如果你是历史迷,一定能马上想起他的庙号——汉武帝。

图片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其中的汉武帝,在武功方面堪称秦始皇隔代重生,在其它方面也是“皇帝俱乐部”的优等生。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的皇妃王娡梦见太阳飞入自己的怀中,结果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

一看这肥肥滚滚的大胖小子,32岁刘启笑了,“这胖得真像个小猪!”随口就给他取名刘彘。

所谓“彘”就是小野猪,这名字如果放在今天,估计在学校能被小朋友们笑话一学期。

刘彘,后来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不过最初他并非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因为他只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册立17岁的长子刘荣为太子,才3岁的刘彻被封为胶东王。

可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充满意外。

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刘嫖(汉景帝的亲姐姐),是个典型的势利眼,看刘荣得势,就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配过去,这样不但亲上加亲,自己也是未来的皇帝老岳母。

可惜的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却眼高于顶,根本看不上刘嫖,一口回绝了这门上杆子的亲事。

栗姬的回绝如同一巴掌打在刘嫖脸上。

与此同时,刘彻的母亲王娡紧抓机会,拉拢刘嫖,“他们不要没关系,阿娇姑娘可以嫁给我儿子刘彻!”

这刘彻和陈阿娇还特别有眼缘,俩人第一次见面,刘嫖曾开玩笑问刘彻,“你看我家阿娇姑娘好不好啊?”刘彻回答,“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那时候刘彻还未成年。而这个故事,也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2

长公主刘嫖随即加入刘彻阵营,不断向景帝诋毁栗姬而赞誉王娡,再加上栗姬曾出言不逊顶撞皇帝,汉景帝内心的天平开始向王娡母子倾斜

薄皇后被废黜后,心机婊王娡暗中指使官员,奏请立栗姬为皇后,这种反效果,使景帝对栗姬更加不满

他下定决心,废刘荣为临江王,不久又册立王娡为皇后年仅6岁的刘彻为皇太子。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年仅15岁的刘彻登基,成为一名少年天子。

我们熟知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是不是就此威震四海了呢?

非也!

当时外戚势力庞大,刘彻即位初期,帝国大权都掌握在太皇太后窦漪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手中。很多事情,刘彻说了不算数,必须奏事东宫

举个例子,公元前139年,赵绾王臧上书劝诫武帝,别什么事都报告给太皇太后,要自己拿主意

窦太后知道后大怒,暗中罗织两人的“罪证”,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赵绾王臧逼死在诏狱之中。

不光窦太后狠,对他有恩的姑姑兼岳母刘嫖也不省心,经常没事就找刘彻提条件、弄批文,搞得刘彻不胜其烦。

但越是这样,他越得忍。

母亲王娡曾告诫他,“儿啊,你虽然是皇帝,可你势单力薄,现在还斗不过你奶奶,也惹不得丈母娘,最好夹着尾巴做人!”

刘彻悟性很高,他开始不问政事、韬光养晦,每天沉湎于酒色和狩猎。

一个有想法又高调的人(即便他是皇帝),很可能活不长。

3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刘彻得以完全掌权,开始谱写真正属于自己的传奇。

首先是颁行“推恩令”和“独尊儒术”。

所谓“推恩令”,其实是一种柔和的诸侯王势力削弱法。以前诸侯王的领地都由其长子继承,这导致地方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而现在改为多个儿子瓜分继承领地。这么一来,诸侯国虽然越来越多,但领地却越来越小,再也无法掀起“七国之乱”这样的大叛乱。

再看“独尊儒术”,作为一名儒家弟子,刘彻一直想以儒家治国,但受到窦太后等人(奉行无为而治)的抵制而作罢。

公元134,大汉第二次公务员考试举行,录取了数百名儒者,却没有录取传统的道家学派。

儒生公孙弘甚至还做了丞相,这种导向引领天下学子竞相习儒。

再后来,在董仲舒的提议下,干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当成了权威国学。

搞定了内部,刘彻开始目光向外。

他想征服闽越地区,结果该地领导人不战而降,帝国领土一下扩张到了福建北部,这让刘彻成就感满满。

他还有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反击匈奴。

匈奴是西汉帝国的老大难。

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从汉帝国建立起,就不停地袭扰边境,曾经打败过汉高祖,多次带领大军进入汉地大肆抢劫。

长期以来,汉朝只能通过和亲,稍微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4

公元前135年,匈奴又派人来汉朝要求和亲,讨老婆。

大汉朝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

关键时刻,年少热血的汉武帝大手一挥——战!

公元前129年,慧眼独具的刘彻火箭提拔了一个叫卫青的人,命令他作为主将北击匈奴。

卫青是刘彻新欢卫子夫的弟弟,不少人都质疑他的能力,甚至连敌对的匈奴也轻视他,觉得这就是个没啥本事的裙带关系户。

就在所有人都在怀疑之际,卫青率领一万骑兵来了把战略大迂回,绕过匈奴前锋,直捣圣地龙城,大胜而归

此后不久,卫青又收复河套地区,更在匈奴的腹地建筑了汉朝的前敌堡垒——朔方城,掌握了对匈奴的战略主动权。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又指派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西征匈奴结果这个外甥比舅舅打仗还猛,一战而河西走廊迫降浑邪王部四万余人

对于霍去病,汉武帝只恨他不是自己的儿子。专门为他修建了大house, 却被霍去病拒绝了。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够勇猛,也够有境界。

又两年后,卫青、霍去病联合度幕”之战,深入漠北,把匈奴打得完全不能自理,从此幕南无王庭”。

大败匈奴后,刘彻又将目光投射到南疆之南,那里有个传说中的小帝国——赵佗建立的南越。

南越虽小,却不愿投降。

刘彻派遣路博德杨仆人水陆并进,消灭南越,在新占领区设置南海等九郡。帝国的版图向南到达大海之滨

此后几年,大汉又陆续平定西羌卫氏朝鲜东越西南夷等政权,将今青海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云贵高原等地并入版图。

乘胜追击,刘彻对更加遥远的大宛两次用兵,将帝国的领土延伸到西域一带。

此时此刻,刘彻治下的帝国版图,东吞朝鲜、南据百越、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比之汉高祖刘邦时代大了将近一倍。

这个版图,也基本奠定了中国后来的疆域。

小知识点:南越国。亦称南粤国,秦末南海郡尉赵佗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

5

经汉武帝上下其手,大汉帝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中原帝国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景象。

可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就在帝国走向辉煌的同时,危机也悄然来临。这个危机还是刘彻自己“制造”的。

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张和年龄的增长,刘彻逐渐“病了”——疑心病。他总觉得有人想要伺机谋害自己。

当然这并非空穴来风,汉武帝早年大刀阔斧实施新政,招来不少反对声音。而他持续用兵数十年,造成民力疲敝不堪苦流浪四散人相食”。

朝堂之变,一触即发。

少年天子变为暮年帝王,刘彻对外界的非议更加敏感。

他选择了并不高明且让他后悔不迭的一招:启用酷吏,统一言论!

在他启用的酷吏中,有张汤、减宣之类的清官,但更多的是宁成、周阳由、王温舒、江充之流的杀人狂魔,他们动辄就进行成千上万人的大规模诛杀。

这其中尤以江充最为典型。

江充曾因拦下太子的车驾,而被汉武帝赞为“讲原则”。可这江充的所谓“原则”,背后隐藏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个人私利——他认为秉性柔和的太子刘据将来一定不喜欢自己,会把自己当垃圾一样踢到一边。

为此,仗着皇帝的宠信,他居然一手炮制出“太子巫蛊案”,太子刘据百口莫辩,被迫起兵自保,最后兵败自杀,歌唱家出身的皇后卫子夫无法自辩,同时自尽。

一个小人物,通过拨弄是非,导致刘彻、刘据父子相残,而这只是汉武帝重用酷吏的一个缩影。

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启用酷吏非但没能起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更多的人“啸聚山林”“自我管理”。

为了打击反政府军,刘彻不得不用更多的酷吏,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6

除了酷吏横行和盗匪四起,帝国还有更大的危机:长年四处征战得到的广袤领土并不稳固。

经过十余年休养,恢复元气的匈奴重新为患,但此时的汉帝国已经没有了卫青、霍去病,刘彻再征匈奴接连失败,李陵、李广利等将领先后投降匈奴

遥远的西域地区,在大汉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也成为不稳定因素。

汉武帝刘彻多年来最为得意的武功,也面临质疑和挑战。

要想解决问题,武帝必须进一步征兵、征税,这导致民怨进一步沸腾。

据统计,在汉武帝统治的54年间,西汉户籍人口整整少了一半。

这其中固然有天灾人祸和人口自然减少的因素,但也有大量平民破产卖身,导致户籍消除。

此外,汉武帝的迷信也折腾着西汉帝国。

汉武帝认为自己的伟大功业,必须向天汇报。而普通的祭天排面显然不够,必须到泰山封禅。

普通百姓祭祀,也就烧点纸、摆点贡品。皇家的封禅,每一次都是拖家带口、扈从数万,非常费钱。

而在汉武帝执政期间,这种烧钱的封禅行为,令人发指,一搞就是五次(也有说六次)。

一边是民怨沸腾,另一边则是汉武大帝的居功自傲,这和当年的秦始皇何其相似?!

汉武帝统治末期,种种迹象显示,汉帝国的崩溃,似乎就在眼前。

7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的死像一盆冷水,浇在汉武帝的头上。

老年丧子的刘彻,突然冷静了。

一方面,他细致调查太子死因,另一方面开始审视自己的为政得失。

在对儿子的无边思念中,他族灭江充,又建立了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

通过为政反省,他下了一篇轮台诏,在这篇被后世当做“罪己诏”的文字中,他为自己造成的一些后果感到哀痛,决定停止种种折腾。

此后,刘彻不再出兵,并封丞相田千秋富民侯,表明与民休息之意;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和先进农具。

西汉帝国终于在崩溃的边缘,悬崖勒马。

公元前87年,刘彻在长安驾崩,谥号为“孝武皇帝”。

一个轰轰烈烈的热血时代,至此终结。

小知识点: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礼仪。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是为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是为禅。中国历史上,一共有6个皇帝进行过泰山封禅,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