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好工作研究文章?勤于学习、勤于积累、勤于实践是不二法门

 仁义和善 2022-01-07

时常有人问我为何近年来在报刊屡屡发表工作研究文章,是不是与总编关系铁?其实不然。我只是比别人勤奋一点而已,用一句话表达就是“天道酬勤”,因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所谓工作研究类文章,就是一种针对实际工作发生问题有所议论、讨论、论证、论述的文章。此类文章的逻辑结构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突出针对性、现实性和超前性。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也不同于调查报告,既不同于工作通讯,也不同于工作总结,‬而是着眼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理‬性‬思考。

在此就工作研究文章谈点写作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勤于学习,提升思想境界是前提

南宋大诗人陆游将创作诗歌经验概括为十个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以为,这“诗外”的功夫同样适应于工作研究文章的写作。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与人的思想境界是紧密联系的。没有高尚的人格追求,不关心民众的痛痒,不关注国家的进步,特别是不关心本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肯定写不出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有启示价值的文章来!由此可见,提高写作境界的前提是提高思想境界,苦练文章外的功夫。我的体会是在“三多”上下功夫。一是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政治动力。认真研读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多学一点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使文章有思想性,充满思辨力和说服力。李瑞环的文章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哲学思想的活学活用。平时我注重多看一些优秀工作研究文章,重点看别人是怎么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对自己帮助很大。二是多学习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是理解职工思想的源泉。学习群众语言不仅能学到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也是树立群众观点,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我在文章中经常运用一点群众语言或经典故事,让人读来饶有兴趣。比如,我在《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一文中谈现在干部与群众关系现状时,就引用了老百姓讲的顺口溜:生活条件好了,干部与群众“三同”却少了;交通条件好了,干部下基层却少了;通讯条件好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却少了;群众来访了,希望干部当主心骨,干部反而躲起来了。这样,能够使枯燥的工作研究文章立刻生动起来。三要多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工作研究文章的源头活水,也是解决问题措施和方案的依据。选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工作研究文章的魅力就是善于思辨的力量,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俗话说,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平时要对一些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剖析和思考,多在脑海中问几个为什么,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比如,我曾写过《学习力是领导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核心能力》,就是基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与企业领导干部工作能力要求上的延伸思考。

二、勤于积累,丰富文章素材是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作研究文章是推进工作、勤奋积累的结晶。如何积累?我体会有三个环节需要把握:一是善于收集材料。处处留心皆学问。过去主要利用剪贴方式,现在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就方便多了。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分类设置文件夹。在日常阅读中,要注意把握理论前沿,多了解国家形势、社会趋势、企业状况、员工呼声等情况,特别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状况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员工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企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也要用心收集。二是勤于整理材料。要善于鉴别,深入研究这些材料的类型,是属于理论材料,还是事实材料,能说明哪些问题等等,并注意出处来源,是一手还是二手资料,便于查找和写作时使用。三是合理运用材料。运用材料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在于能够阐释和证明观点。在写工作研究文章的时候,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到底引用资料到什么程度算“抄袭”?我的体会是,界定引用和是否抄袭有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在整体上是不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自己的立论,别人的文献是不是作为自己观点的一个补充和引证。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完全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堆砌起来,这就难免会有抄袭之嫌。如果有自己的观点,引用资料是为你的观点作注脚,这就是合理的引注。

三、勤于实践,提高打‬磨‬能力是关键

勤于实践,就是要多走、多写、多改。“多走”就是在工作实践中多调研和观察。实践出真知,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凡事贵在实践,只有多走,才能耳听八方,目观四面,见微知著,拥有第一手素材,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红楼梦》中有一句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写”就是勤于钻研、勤于笔耕。学而不思,听而不究,思而不练,是无法提高写作水平的。“多改”就是要反复打磨,不要指望一稿即成。人对事物的认知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也决定了修改的必要性。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5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大文豪尚且如此,我们更应把修改视为撰写工作研究的常态。认真修改文章,严格自我把关,这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是良好文风的体现。我认为,工作研究文章写作的要诀之一就是反复“修改”,体现在对文章主题的一次再斟酌,体现在对文章结构的一次再把握,体现在对文字的一次再润色。我常常是在初稿写好之后放上一天,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修改满意后方才发出。实践证明,好文章是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出来的。这也是我多年写作实践的深刻体会。(王兆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