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砖釉面针孔的解决方法

 举水垚 2022-01-07

1前言

       针孔作为釉面砖生产当中最常见,易发的降级缺陷,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征,产生针孔的原因相当多,给技术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严重影响工厂的产质量。

         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处理釉线工艺参数产生的比如胚温高,喷水量不够,喷水不均匀,干燥釉线落脏,釉浆污染,抛釉淋釉前无保护釉……等等这些釉线肉眼可见的针孔基本上都有很多的了解和成熟的处理方式,所以本文就不对这些问题作过多的阐述,只就窑炉烧成及生产过程中釉料所产生的针孔和一种比较特别的胚体纤维(俗称胚毛)产生的针孔谈谈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办法!

2解决方法

        众所周知,瓷砖在窑炉烧成过程的前半部分,其实是一个排除大部分气体和水,有机物杂质的过程,根据原理和经验,窑炉烧成釉面砖的时候,面枪不宜开的太多太早,不能让釉料过早熔融产生高温粘度,过早熔融的釉料就会像一层有黏性的胶质影响气体的排出,如果釉面已经开始封闭但胚体还在排气造成的孔洞,就是针孔,这类针孔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呈均匀圆形直通胚体。这就是为什么平时窑尾出现针孔要立即在釉线排查是否淋釉产生的肉眼可见的针孔,如果淋釉正常,则要在面釉淋釉缸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铝桨,提高面釉的始熔温度不让过早熔融让气体有更长的排气时间,而为什么窑炉降温对针孔也有好转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窑炉降温等于釉料升温,一样是不能让釉料太早熔融影响排气,同时提高面釉始熔点同时也提高了釉面的封闭温度,有更长的排气时间。这也可以合理解释淋厚面釉比如90克面釉的时候针孔比面釉70克的时候大大增加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排气的问题,要解决这种问题,除了提高面釉始熔点外,也可以采取降低抛釉的高温黏度,让气体和杂质在釉料熔融的时候也能相对较容易的排除出去。降低抛釉的高温粘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出现即使排气孔也能熔平,另外高温粘度小的抛釉防污也比较好(导致防污差的毛细孔其实也是小气泡)。

           这里再着重谈谈有一种很常见但容易被人误判的针孔。这类针孔用放大镜看跟烧成的针孔有相似之处,都是直通胚体,只是形状多呈不规则,有三角形,椭圆形,长条形等形状,窑尾观察往往都是时多时少不稳定出现。由于是直通胚体,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排气产生的针孔,从而采取类似降温,面釉加铝桨,减少施釉量等措施应对,效果并不明显。现在瓷砖生产都是快速烧成,釉线走砖都比较快(特别是小规格的砖),常规釉线看淋釉效果一米左右的距离观察看不到这种类型的针孔,直到有细心的技术人员在面釉后将砖胚搬下来用强光手电筒观察,才发现有种淋釉针孔中间有类似毛发状的很细的纤维冒出,而且穿胚,造成这种类型的针孔的纤维用强光手电造影才能观察和拍摄到,用水冲洗有纤维的地方后发现纤维是插在砖胚上的,把这种针孔做记号烧成后形状与釉线观察的一致,也是直通胚体。

          经过排查发现,这种针孔是由粉料储存,运输过程中混入的纤维(如粉仓的玻璃钢破损,输送带的磨损等)淋釉后顶破面釉和抛釉形成。再者,胚体粉料是由天然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制成,原材料采挖,运输过程往往不够精细,难免混入一些杂质,据了解,很多厂都存在这种胚纤维,只能先在后工序想办法解决。更换双层筛网,加强浆料过筛,将破损的设备更换,搞好粉仓,压机平台卫生,加强粉料过筛,情况会有好转。 

           由于快速烧成,为了釉线过砖快,现在很多厂采用抛釉前喷水或辊筒花机用通辊滚保护釉,而由于辊筒印油的特点,辊筒保护釉黏性比印膏制备的保护釉小,用辊筒滚的保护釉也比通网印刷的薄很多,喷水就更不用说了。通过多次试验,取消辊筒或喷水,改用花机印保护釉,采用140目通网,保护釉比重约1.30,用保护釉的黏性和厚度压住胚纤维使其淋抛釉后不顶起形成孔洞,这样解决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如果暂时难以排查出胚纤维由哪个环节混入无法快速处理,可以用此办法先治标,争取时间再慢慢排查治本。

3结语

        瓷砖的生产工艺环环相扣,又存在大量的非标流程,每种缺陷的产生跟各个环节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有些环节直接产生的缺陷如果受条件限制不能直接快速解决,也可以通过试验用其他方式弥补,使问题能得到快速解决,保证产质量的稳定。

文章来源:《佛山陶瓷》2021.1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