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析标签

 般若觅 2022-01-07

教化学《物质的分类》一课之感想

世间事物万千种,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穷尽。为了尽可能的了解掌握它们,聪明的人类找到一种非常实用的思维方法,那就是分类,。

分类首先得找到某一特征作为分类的标准,然后再以此为据来判断某一需要了解的对象,是否有这一个特征,来将其划入某一类。分类其实是人类在偷懒,因为一旦将某个事物分到某一类后,就可以更加快捷地了解它,我们就可以将这一类事物的共性加给你所认识的对象。分类其实是在对我们遇上的事物标签,所谓的分类依据,也就是分类的标准,就是一张张标签。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有意无意对身边的人与事物贴标签,我们自己每天也被别人有意无意地贴上标签,不管这个标签是否正确!因为要认识人与事物,就必须对其贴标签。我通常在评价某人的时候,总会说,我对这个人的印象怎么样怎么样,这款产品的特点是怎样怎样。心理学上有一种社会刻板效应,就是典型的贴标签,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北方人性格豪爽。

然而,道理很明显,我们贴的标签不可能绝对的准确。人类思维的惰性,不会仔细分析自己贴的标签准确度有多高。特别是对自己认识的某一人贴上标签后,就喜欢长期使用,不知道定期更换标签。然而,世间万事万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一张标签用久了肯定会失效的,不及时换新就会与事物不相符了。

每一个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也总是不断地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其实我们自己在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经常被父母所误解,父母亲给我们评价其实并不是十分的准确。但是并不每一个孩子都有勇气反叛,敢于挑战父母的权威。最可悲的是,有一些孩子总是太相信父母,顺从父母,父母给她的不好标签就像一道紧箍咒,比如,有些时候,父母逢人就说,唉呀,我家那个胆子还是小了点,性格有点内向等等,孩子也不会否认父母的看法,久而久之,就算一个小孩本来没有的缺点,或者就算有,程度也并不大,被父母一次一次的强化,就会在孩子脑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甚至达到终生无法抹去。所以,试问我们每个人有没有必要反思反思,我们能否随意地张贴标签。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次的凤凰涅槃,何尝不是勇敢地撕下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标签,尤其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如果你给自己贴上了“我身上没有数学细胞”的标签,那你哪能学好数学,如果你给自己贴上了“我学不好英语”的标签,你怎么会主动去背英语单词呢?所以改变自己就要从更换心理标签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