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应该是第二种善

 般若觅 2022-01-07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讲述过三种不同的善的行为:第一种善行,其本身是好的,本身就值得追求的,比如正义,我觉得这种善就像一块玉本身的价值很高,但我们又感觉不出它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作用;第二种善行,其本身是好的,而且还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比如追求身体健康;第三种善行,其本身并不好,甚至是痛苦的,但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就比如现在社会中朝五晚九的工作,很苦很累,但可以给我们带来好的薪酬。其实第二种善是最理想的结合,在现实中自然出现的概率比较少,概率最多的是第三种善。

寒窗苦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古往圣贤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从古至今,社会就喜欢用财富与美色来吸引读书人。一方面告诉年轻人,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同时又告诉年轻人读书可以帮助你获得财富与美色!这也难怪,很多贪官既贪财又好色,社会通过教育鼓励出来的结果嘛。

现在的学校大量的请来励志演讲家轮番上场,拼命地宣扬成功学,宣扬励志学,宣扬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以个别案例、用少数人的成功作为证据,给年轻人洗脑。喊的是高效课堂,做的却不断挤兑学生的时间,挤走学生的快乐。用弟子规,用儒家思想给孩子带上道德的枷锁,哪个孩子不好好读书?就意味着不孝敬父母。好像痛苦是读书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告诉孩子读书很苦就对了,读书不苦就意味着你没有认真读书。

我很喜欢读书,我觉得读书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读书可以让我找到很多人生的乐趣。我们为什么不多加思考?努力把读书变成第二种善呢?我们为什么要把教育搞得这么苦?为什么不把教育搞得更有趣一些?教育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吗?可为什么到头来却让大部分孩子们身心憔悴,以牺牲绝大多数人为代价来成全少数人的成功?这样的教育值得吗?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把帮助一代人(每一届学生可作为一代)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的追求目标,高考成绩与中考成绩只应当作为可遇不刻求的收获!

现在的教育,素质教育喊的越响,中考科目就越多,学生的负担就越重,喊什么重要,中考就增加考什么?初中三年,音体美劳课基本上名存实亡,中考要考体育,也是在中考前三个月突击训练,在训练中还发生不少因短期训练强度过大,造成肌肉拉伤、骨折等现象。拜托那些教育砖家们,别喊什么重要了!高中生的苦就更加不堪描绘,只要你还想考本科,只要你还能考本科,你就是学校的教育对象,你就能够进入老师的法眼,否则基本上就是任由你自生自灭,我的眼里眼中没有你,结果那些欲上不能够、欲下不甘心的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此时,终于轮到了教育心理专家出场了, 大声高喊,说些什么呢:读书不是直接出路,做一个阳光的学生,写作业超过晚上12点,会造成精力不集中,社会上最有成就的不是那些高考状元。。。。。我就纳闷,为什么校长平常不说这样的话?为什么平常很少老师不告诉学生这些道理?又有哪个家长敢明确的告诉老师,我的孩子为受教育来读书的,不是为了考大学来读书的?今天心理专家说出来了这些道理,有哪个老师课堂中敢理直气壮的对学生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又有哪个校长平常时敢三番五次对老师强调不允许布置这么多作业?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就认为现在的孩子心里承受能力差,想想我们以前,我们有过心理压力吗?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就认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出状况,想想我们以前,我们的父母听说过家庭教育这个词吗?我认为家庭教育出状况,只是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只是孩子心理崩溃的起爆器,整个社会的恶性演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出状况只是关闭了孩子最后唯一一个可以泄压的阀门。

现在学校的管理手段很多,措施很多,想法很多,再加上互联网的技术,信息传输也特别快,孩子第一节课犯的错,父母第二节课就赶到了老师办公室。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你有你的高招、我有我的妙法,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管理手段,管理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校长借助学生可以绑架一个城市的所有家庭呢?现在的学校,很有想法,却没有思想,有高考目标,却没有教育追求,为什么不努力把教育变成不痛苦的事情?难道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吗?我期待教育重新变为服务所有家庭,而不是绑架。

好了,不说了,最后用《泪蛋蛋掉进酒杯杯里》这首歌的一句词来结束这篇日记:我乍想的那么美?我乍活得这么累?这不像是孩子们的心声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