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一段不可逆的旅程

 彩虹糖包儿 2022-01-07

1.

果然,这世间的路没有一步是白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最近,在重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才发现,相对于十几年前,以看故事的心态看完的那部复杂曲折的小说,再次拿到手中,竟像是从未读过。我努力去字里行间细寻蛛丝马迹,但除了故事梗概这一条线索和一些些印象深刻的警句箴言外,每一个字儿都让我陌生到惊奇。

我从心里叹息出声,又感到一丝庆幸。

幸好,我突然地想要再读一读这本书。因为这次的阅读,才是与一部伟大作品的真正相遇,证据就是,我发现,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句子,都像珍宝一般,熠熠生辉,那是思想行过的痕迹,是智慧的光。

而我,之所以会觉得陌生,源自于,我似乎窥到了宝藏的一角,那是在字面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的思想宝库,而这,是在年少时期初次阅读所不曾有的感受。

那些在十几年前读来令人动容的故事,现在依然感染着我。而那些十几年前,同样在字里行间发出熠熠光彩的思想,却是之前没有清晰get到的内容。

比如谈孩子。

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 ,因为知道它从哪儿来 ,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 ,加以医治 ,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 ;他可以固定它的范围 ,把它跟自己分离 。婴儿可没有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 。他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惨酷 ,更真切的 。他觉得痛苦无边无岸 ,象自己的生命一样 ,觉得它盘踞在他的胸中 ,压在他的心上 ,控制着他的皮肉 。而这的确是这样的 :它直要把肉体侵蚀完了才会离开 。

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均衡的节奏 ,有了儿童的生命的节奏 ,才显出无穷无极 ,莫测高深的岁月 。

这是我看到的对孩子的内心感受描述最具体最真实最打动人的文字,没有数据,没有原理,没有科学的佐证,有的,是作家最敏锐体察的那份诚意。

太多的成人不会去体悟自己孩子所感受到的压力和恐惧,还在以无忧无虑来形容他们,只因他们不懂也不愿去学习,去了解。

比如谈女性。

他觉得女人只有在活动的时候,挣取自己的面包和过着独立生活的时候,才有意思。他甚至觉得,唯有这样,女性的风韵,动作的轻盈,感官的灵敏,她的生命与意志的完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他瞧不起有闲的享乐的女子,认为那等于吃饱了东西的野兽,一方面在那里消化食物,一方面感到无聊,作着不健全的梦。

这个观点,太现实,太直击人性,又太具有烟火气,每一个你我,都能从中找到精进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之前没有看到更深一层?大抵是没有足够丰富的经历阅历,也没有足够强的认知与思维体系吧。

从2003到2017,这中间有14年,那么长的一段岁月,足够将一个圆脸庞的青春女孩,变成一个妆容精致的小妇人;也足以将一个无知无畏的梦想家,打造成一个果敢务实的职业女性;还会讲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孩子的妈妈。

这长长长的时间里,生活和经历,除给了我们眼角初现的鱼尾纹外,远还有更多,比如更深刻的思考,更丰富的知识和更透彻的价值观。

而在读到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若没有人生这一步一步的走过,即便再长一双眼睛,也同样会使珍珠蒙尘,因为那时,还不懂,或者说,那时候的懂,还只停留在表面。我想,待到60岁再来读这本书,大概会再次庆幸,那时候的所得,也会多得多得多吧。

果然,这世间的路没有一步是白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2.

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开头部分,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感触良多。

“黑夜里传来圣 ·马丁寺的钟声 。严肃迟缓的音调 ,在雨天潮润的空气中进行 ,有如踏在苔藓上的脚步 。”

钟声传达到婴儿的耳中,“婴儿一声嚎啕没有完就突然静默了。奇妙的音乐,象一道乳流在他胸中缓缓流过。黑夜放出光明,空气柔和而温暖。他的痛苦消散了,心笑开了;他轻松的叹了口气 ,溜进了梦乡。”

在钟乐声中,他感受到了快乐和安宁,那是一个纯粹的、不谙世事的婴孩在生命的最初,听到乐曲的喜悦,在这里,人生是向上的,有无限可能的。

钟声响在孩子母亲的耳中,“鲁意莎听着钟声,也如梦如幻的想着她过去的苦难,想着睡在身旁的亲爱的婴儿的前程。”

她的反应是被乐声刺激,是否她听到了成长中所曾听到过的旋律?一时恍惚,一时神游,但大脑中在运转的却依然是具体的生活,包括那些过去的苦难,还有怀抱中稚子的前程。在她面前的,是具体的、真实的混沌,等待着被厘清。

这多么真实地道出了我们的处境,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被眼前的苟且所牵绊,总归逃不脱。

而五六十岁的老人呢,“钟声使他非常悲伤,因为他回想起幻灭的希望。”

钟声结合处境,雨中的老人泣下沾襟。

是钟声不同吗?心境而已。时光砥砺前行,呼啸而过数十年,从婴孩长成老者,人生于我们来说,是不可逆的旅程。

在重读约翰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每一句话背后,都带着一种深沉又隐蔽的悲悯。

3.

我反问自己,十数年前的阅读,就没有意义吗?

当然不是,优秀的作品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所能表达出的这一点感受,真实的所得要多得多。

在那时的我——一个刚上大学的姑娘心境里,所看到的是一个不屈不挠的艺术天才,以一己之力推动整个世界艺术意识进步所作出的努力,有一种豪情万丈的生命张力;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多大限度地追寻“自我”,又为此花费多大的力气,付出怎样的代价?

而那些惊艳时光的字词句子,流入灵魂深处,更是如同干枯的河流注入大量活水,那些美好的修辞文笔,让驾驭和表达的欲望喷薄而出。

这些作品,或许没有让我们有多少外显的改变,却洗炼了我们稚嫩的文笔,也深刻了我们内在的灵魂。

积累越深厚,知识体系越庞大,思想也就越深刻,价值观也就越成熟,也就越接近那个更好的自我。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相信积累的力量。

4.

有人说,读书不多怎么办?

英国有一句谚语:“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次之,是现在。”读书也是一样。

想增加阅读积累,从“无用”开始吧。那些让人产生焦虑感的、社会热度高的、教你如何成功的文字,如果读起来觉得累、或焦躁,不妨先放一放。

去读一些让人不那么焦虑的、能静下心来的、又有足够开放性和思考空间的作品,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

经典文学给了我们太多的可能性,就像艺术品鉴赏,你可以读到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源自于每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思考方式,没有标准,没有对错。

那些经典作品,值得用整个后半生去反复阅读。

这就是生命前进的过程啊,是成长的一个维度,即便到了50岁,我们依然需要成长不是吗?

我相信,随着生命的时光荏苒,我仍会继续阅读这些书,并一次次,不断修正真正的那个自我;

我相信:“无边无际的日子,在伟大而单调的摆动中轮回不已,永远没有分别,可是慢慢的显出一大串首尾相连的岁月,它们的面貌有些是笑盈盈的,有些是忧郁的。时光的连续常会中断,但种种的往事能超越年月而相接。”

因为,这世间的路没有一步是白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作者:言君,姑娘三岁,成长在“妈妈”和“儿童文化服务者”双重职业的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