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俏色巧琢|这些“另类“”的现代玉雕作品,你能接受吗?

 玉见集宝街 2022-01-07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其中玉雕艺术在这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土壤中,开出了璀璨的花朵。作为中国人,只要见到传统题材的玉雕作品,且不论出自哪个朝代,且不论是否由名家雕琢,且不论作品寓意如何,只要有缘相见,便是喜上心头、爱不释手。

▲ 钱步辉《彩云之南》 翡翠 2020年

作为国人,爱玉如此之深,这主要是传统题材的作品,其形之美、色之韵、质之润、意之远,已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中。那么,作为现代玉雕师,难道除了不断复制、仿造古玉雕,就别无选择了吗?

▲ 许正龙《钱眼》 巴基斯坦玉、铜等 2021年

当然不是!从玉雕发展史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哪个时代,玉雕师都属于脑洞大开的一类人群。作为现代玉雕工作者,身在科技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时代,他们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同时,在雕琢题材上做出了大胆创新!

▲ 潘惊石《常羲沐月》 金丝玉 2021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最近在深圳珠宝博物馆展出的非传统题材的另类作品都有哪些特点!

▲ 卓凡《佛》 痕都斯坦玉 2020年

一、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立体雕塑!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题材都与现代都市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翩翩起舞的舞者,还是产品生产的标志;无论是抗疫必不可少的口罩,还是一副幽默搞笑的眼镜,这些我们日常所见所闻的人与物,经过大师们变形、夸张的创造后,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成为这个时代的独创,它们离我们很近,所以感到格外亲切!

▲ 何马《玉器时代》 寿山月尾石、黑檀木 2020年

二、利用多种材质巧妙结合后创作!

众所周知,古玉雕琢材质上比较单一,就算镶嵌也多与金银搭配,以显示玉雕作品的尊贵不凡,以此满足达官贵人们的心理需求。

▲ 侯晓平《疫之殇》 青金石 2020年

▲ 夏天《与天地参》 水沫玉 2021年

而在玉料稀缺的今天,现代玉雕师们更多的追求返璞归真,除了和田玉外,更多的玉种被挖掘了出来,更多可以用来搭配,作为辅助物的材料闪亮登场。

从这一点上,我们更加可以看出,现代玉雕师不再把重心放在作品完成后的价格上,而是追求它的艺术价值。玉不一定是值钱的玉,陪衬物也许是信手拈来的废弃物,但是经过大师们之手后变废为宝,那就是一件令人惊叹的绝世作品。

▲ 陈军锋《听山图之印象张家界》 阿拉善玛瑙 2019年

▲ 许亨《华彩系列》 和田玉、金、银 2020年

三、不分流派古今中西手法相结合!

藏玉者皆知,玉雕这个行业多为师传,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流派,比如北方以北京为代表的京工作品大气磅礴,南方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工作品玲珑精致。

▲ 杨波《望乡》 和田玉 2021年

▲ 本心、胡君厚《聚散二依依》 和田玉 2020年

而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即便足不出户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到各种技法,很多现代玉雕师多为科班出身的学院派,他们不仅精通中国字画,更学习过西方素描、雕塑等专业;不仅了解玉雕的传统题材各门派手法,更加推陈出新地练就了自己的独门绝技。于是很多作品你看不出属于哪个门派,但是越看越喜欢,越爱越爱

▲ 唐帅《洪荒之初》 岫岩玉天青冻 2021年

▲ 施宗颖《越王剑》 广西黑青玉 2019年

朋友们,这些都是我的一己之见,不知道爱藏玉的你,面对这些另类的现代玉雕作品能否接受,欢迎在留言区谈谈你的高见!

▲ 窦付坤《中间态》石灰岩、玉、转动装置 2021年

▲ 王娜《观余》白玉、花梨木 2020年

▲ 霍鹏飞《山居秋暝》独山玉、酸枝木 2021年

▲ 于丰也《松》 翡翠 2020年

▲ 熊芏芏《敦煌搜神记》 白玉、墨玉、钻石、彩宝、18K黄金、18K白金、绿松石、青金石、钛金属 2021年

▲ 刘竹《猫的印象系列》 玉 2021年

▲ 娄金《玉生》 罗甸玉 2014年至今

▲ 王夫海《香莲系列-1》 翡翠 2021年

▲ 李辉《无用的价值之二 》 翡翠 2020年

▲ 甄亚雷《未知系列-1》 独山玉 2020年

▲ 钱亮《百家姓系列》 玉、墨 2021年

▲ 康悦《玉·见45000转计划》 翡翠 2019年

▲ 豆肖楠《墨·白》系列 墨玉、珍珠、18k金、925银镀金 2021年

▲ 孙禹、杨晓南《昆虫革命》 建筑废料、金漆、翡翠 2021年

▲ 苗烈《知识就是力量》 俄罗斯碧玉 2021年

▲ 刘建钊《抛砖引玉系列》 青砖、玉 2020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